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4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589篇
航空   1964篇
航天技术   542篇
综合类   386篇
航天   4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对单桨常尾桨铰接式直升机机体-主减-族翼耦合系统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建立的数学模型中,除了考虑机体沿侧向和纵向的平动,机身的横滚、俯仰和偏航,旋翼的挥舞和摆振外,还特别考虑了机身的横向运动及主减的摆动和传动特性。以某型直升机为基础的研究表明:挥舞对耦合系统的动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不考虑挥舞和主减支承特性时,对耦合系统动稳定性的分析偏于保守;在合适的主减支承条件下,主减对耦合系统的动稳定性影响不大;旋翼的挥舞与主减的摆动是耦合的,这使主减的固有频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2.
本文阐述了尾旋自由飞模型的设计要求和模型缩尺比例数K的选取原则;对影响模型质量m_m的诸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剖析了真实飞机发生尾旋的高度H_A与模型试验高度H_m的确定问题;对模型的结构设计和回收系统设计的一些主要问题也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3.
起落架动刚度及阻尼特性是研究直升机“地面共振”问题两个重要参数。刚进入国产化阶段的模式起落架迄今尚无可靠的理论计算方法来确定这两个参数.本试验研究利用某型直升机真实的模式起落架为试件,采用机械阻抗测量法来研究该起落架的动刚度及阻尼特性。试验使用电液伺服激振设备,对模式起落架进行不同频率的激振,实时测量相应的载荷及位移响应,从而得出了模式起落架的动刚度及阻尼。试验模拟了直升机完全停机及半升力卸载情况,在机场及冰面降落情况,以及3个不同方向的受载情况。试验结果已直接用于某型直升机的“地面共振”分析。  相似文献   
164.
介绍飞机大攻角标模在高速所1.2m和0.6m风洞中进行大攻角测力试验研究所得数据与国外2.5m和0.6m风洞所得数据的相关研究情况。相关性研究的试验M数均为0.35~0.8;两座0.6m风洞试验攻角为0~29°;侧滑角高速所为5°,国外为5°、10°。1.2m和2.5m风洞的试验攻角为-3~48°;侧滑角为5°、10°。研究表明,该飞机模型在这四座风洞中吹风试验数据的相关性是好的。  相似文献   
165.
一种新的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合TF/TA是新一代低空突防技术,TF/TA最优航迹的计算是其控制系统的核心。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它用动态规划和树型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实时计算综合TF/TA最优航迹。算法考虑了飞机机动能力的约束,使最优航迹在不需要平滑处理时就是一个可实现航迹。另外还考虑了威胁的影响,使最优航迹能有效地进行威胁回避。计算结果表明,所得的最优航迹具有综合地形跟踪/回避和威胁回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6.
外形短粗、飞行姿态复杂,其动导数量级很小的再入体模型,安装在新研制的尺寸小、厚度薄的整体结构之天平元件上,天平与层支杯相连,由气动活塞推动拨杆,经过拨螺钉撞击模型上的模块并驱使模型作自由振动,从而测量了大攻角(α=0~180°)俯仰、偏航及滚转动导数。10°钝雄模型动校及再人体动导数试验结果与国外类似的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167.
介绍西北工业大学翼型研究中心用于翼型过失速动态特性研究的实验装置和测控系统的设计、系统性能和结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也对动态实验中测量、控制与精度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8.
一种用于热线风速仪X型探针标定的简捷而准确的方法,借助于理想流动角和无量纲速度参数H,将传统X型探针全速度-偏航角标定问题通过几个函数关系来代替,简化了标定过程,而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9.
直升机的地面共振和空中共振主动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技术。目前的控制方法包括桨距控制法和后缘附翼控制法。本文综述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工作,并加以评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0.
目前,国内尚未对“火星探路者”减速下降过程中由“降落伞 后锥体 着陆器”组成的舱伞三体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过相关研究。为了全面掌握“火星探路者”减速下降过程中舱伞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采用多体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包括降落伞拉直、充气、全张满、抛防热大底,以及着陆器与后锥体分离等过程的全过程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模型仿真研究了“火星探路者”舱伞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火星探测器舱伞系统的速度和姿态稳定所需的时间比地球环境下长、高度损失更大,进入舱纵轴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趋于垂直,系统摆角的摆动幅度较大。这些是火星探测器降落伞系统进行开伞点设计和时序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其结论可为中国开展火星探测器降落伞减速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