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255篇
航空   1022篇
航天技术   180篇
综合类   204篇
航天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1-4
Wagner problem is originally concerned with inviscid flow and unsteady force due to a small step motion, or attaining of a small angle of attack, of an airfoil in an initially uniform flow and has been studied recently for inviscid flow with large amplitude step motion. Here we propose to consider turbulent Wagner problem for a plate that is initially covered with a mixed laminar-boundary layer on both sides and is set into step motion of small or large amplitude and i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plate. The evolution of skin friction and transition region in time are examined numerically. It is found that transition region unexpectedly changes direction of movement for small amplitude of step motion while global transition or laminarization exists for large amplitude step mo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twofold. First, the present study treated a new and interesting problem since it combines two problems of fundamental interests, one is Wagner problem and the other is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Second, the present study appears to show that the pressure gradient normal to the airfoil and caused by discontinuous step motion may have subtle influence on transi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this influence deserves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932.
刘杨 《航空工程进展》2013,4(2):241-246
在机翼静强度初步设计中,为了快速准确地得到其载荷包线并用于确定翼盒结构基本参数,提出一种近似计算方法。通过比较多种重量估算方法,发现三角形分布能较好地拟合机翼重量。考虑到大型民用运输机飞行临界过载和集中载荷等特性,综合利用Schrenk升力分布和三角形重量分布,得到在飞行载荷下的一种近似计算机翼剪力和弯矩载荷包线方法。通过分析两机翼风洞试验数据得到的机翼剪力和弯矩包线,证明该近似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33.
分析了民航客机燃油效率的影响因素,将气动阻力进行分解,推导出了以巡航效率为优化目标的最佳机翼优化方法。算例表明,无论是在飞机的方案设计阶段,还是在详细设计阶段,方法都是适用的。方法不仅可用于最佳机翼面积的优化工作,在详细设计阶段,还可用于检验飞机的气动优化设计是否偏离飞机的优化目标,以及检验飞机的最佳巡航航程指标是否与最佳燃油效率匹配。  相似文献   
934.
高超声速飞行器DPIV内流阻力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湛  王宏伟  张妍  张江  宫建 《推进技术》2014,35(4):455-462
为了研究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内流阻力测量技术,即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总压测量技术相结合,测量超燃发动机尾喷管流场速度矢量和皮托压力分布,间接获得内流出口处平均马赫数和内流出口处静压平均值,从而实现高超声速通气模型内流阻力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总压测量技术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内流阻力测量;试验获得的粒子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喷管出口位置内外流的分界面及边界层和边界层的尾迹;粒子图像测速试验获得的速度矢量场结果准确,精度高,能够提供远远超出传统测量技术所能提供的流场信息。   相似文献   
935.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镀Pt探针与生长在银基底上的单根ZnO纳米棒接触的电学特性.实验测得的Ⅰ-Ⅴ特性曲线呈基本对称的非线性形状,表明镀Pt针尖与ZnO纳米棒顶端形成了良好的肖特基接触.同时,研究发现随着外加载荷的增加,针尖与样品间接触面积增大,使得反向截止电压和正向导通电压均有所升高,而理想因子降低.  相似文献   
936.
250座级翼身融合布局客机气动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民机客舱结构设计参数和飞机总体设计参数要求进行气动布局设计,获得250座级翼身融合(BWB)布局客机初步气动设计方案.采用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获得该布局在巡航和起飞条件下的纵向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巡航条件下α=2°时最大升阻比Kmax可达15.9.以固定巡航飞行升力系数下最小化飞行阻力作为目标优化了机翼展向几何扭转角分布.结果表明,优化后外侧机翼的负载减轻,减小了激波强度和波阻,从而提高了巡航升阻比Kcruise.Kmax由初始布局的15.9提高到20.7,Kmax由初始布局的15.4提高到19.2,与现役同座级客机接近.优化后起飞特性得到改善,巡航平飞时低头力矩减小,Cm0为更接近零的一小负数,利于操纵.  相似文献   
937.
旋转状态气膜换热机理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涡模拟研究了旋转对单孔平板气膜冷却的影响,气膜出流的雷诺数为2600,吹风比为0.5,计算了静止和旋转数为0.02两种状态的流动和换热,从湍流结构演化的角度讨论了旋转状态气膜换热的机理.结果表明:①发卡涡是决定气膜换热的主要湍流结构,旋转状态发卡涡的形状和运动规律主要受哥氏力的影响;②气膜在哥氏力作用下向高半径方向偏...  相似文献   
938.
可控式液体润滑高速螺旋槽端面密封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了电磁加载装置和摩擦力矩测试装置,并将其应用于液体润滑的螺旋槽端面密封试验中.试验研究了端面密封坝处液膜特性、端面温升、端面摩擦力等密封性能参数以及端面闭合力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封坝处压力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转速较大时,端面的温升也较高.端面密封在液膜润滑下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利用电磁加载装置和摩擦力...  相似文献   
939.
利用自行研制的测力天平在低速风洞中对单个柔性旗帜失稳摆动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测量,同时还测量了旗帜的振幅、频率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宽长比H^*接近1时,旗帜摆动的扭曲变形可以忽略;影响实验的无量纲参数主要是宽长比H^*,质量比M^*和无量纲速度V^*;保持质量比M^*不变、改变宽长比H。时,阻力系数C^*、无量纲振幅A^*和Sf数都随无量纲速度V^*线性增大;保持H^*不变、改变M^*时,C^*、A^*和ST都随V^*先增大后趋于定值。实验证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旗帜受到的阻力与摆动振幅成正比。估算结果表明忽略惯性力对阻力的贡献对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40.
栅格翼相对平板翼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对其气动特性进行优化很有必要。采用风洞实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对不同翼弦格宽比的栅格翼及不同后掠方式的栅格翼进行了研究,风洞实验结果显示,栅格翼的翼弦格宽比存在一个气动性能的最佳值,使得升阻比最大;数值计算结果证明栅格翼前缘局部后掠能有效减小波阻,是一种新的减小栅格翼阻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