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125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41.
The collisionless plasma environment at the current sheet of the Earth’s magnetotail is subjected to fast dynamic evolutions such as tearing instability. By considering agyrotropic pressure for electron and ion components of a collisionless plasma, we analytically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of tearing mode instability, in which, breaking the frozen-in condition can either be provided by the electron inertia or by agyrotropic electron pressure. A set of linearized Hall-Magnetohydrodynamic (MHD) equations describes the evolution of tearing mode in a sheared force-free field. The presented scaling analysis shows that if the plasma-ββ exceeds a specified value, then the main mechanism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process is the nongyrotropic electron pressure. In this regime, the role played by agyrotropic ion pressure inside the reconnection layer is out of significance. Therefore, the electron-MHD framework, adequately, describes the dynamics of tearing instability with a growth rate which is much faster compared to the cases with a dominated bulk inertia or a gyrotropic plasma pressure.  相似文献   
142.
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是解决清洁能源利用、转换和储存的关键。本文阐述了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包括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及锂硫电池等;重点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能量转换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在这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同时分析了目前各种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展望了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3.
"实践9号"A/B新技术试验卫星于2012年10月14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3年多的在轨考核和试验验证,圆满完成了卫星使命,其中离子和霍尔电推进在轨首次试验验证,进行了性能标定,分别进行了200余次的点火试验,各项指标满足要求。为我国的电推进技术的在轨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4.
利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PIIID)复合强化技术,在AISI440C航空轴承钢表面合成了类金刚石碳(DLC)薄膜。Raman光谱分析揭示出所制备的DLC膜层主要是由金刚石键(sp3)和石墨键(sp2)组成的混合无定形碳膜,且sp3键含量大于10%。原子力显微镜(AFM)形貌表明,DLC膜层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被处理薄膜试样在90%置信区间下的疲劳寿命L10,L50,特征疲劳寿命La和平均寿命较基体分别延长了10.1,4.2,3.5和3.6倍。ANSYS模拟结果显示,最大剪切应力出现在膜基结合处并且靠近膜层内部,最大值达到2 150 MPa。结合ANSYS模拟结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形貌分析发现,膜层内部存在的微观缺陷是滚动接触疲劳裂纹产生的诱因,循环载荷所形成的最大剪切应力和润滑油中污染颗粒的共同作用是疲劳磨坑最终形成的外在动力。建立了循环载荷条件下PIIID DLC/AISI440C轴承接触疲劳破坏的5阶段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45.
离子推力器加速栅溅射腐蚀失效是制约离子推力器寿命的关键失效模式之一.针对离子推力器长寿命、多功率条件下运行的特点,基于坑和凹槽的溅射腐蚀数据,建立模型对其进行寿命预测.通过研究离子推力器加速栅中心凹槽腐蚀深度在不同功率段下随工作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运行功率顺序对加速栅凹槽腐蚀率影响较小,进而采用累积损伤理论建立离子推力器多功率段下运行的寿命预测模型.最后, 对美国的NASA's Evolutionary Xenon Thruster(NEXT)进行了寿命预测,预测结果寿命为46041h,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6.
为了对离子推力器束流中双荷离子比例进行快速评估,采用放电室经验理论模型通过实验参数获得放电室等离子体参数,根据单、双荷氙离子的不同产生过程,计算得到束流中双/单荷离子密度比.针对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20cm氙离子推力器进行了实验,使用E×B探针束流诊断系统获取了束流中双/单荷离子的平均比率.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下理论计算值为0.071与测试结果为0.077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7.
管萍  李军 《航空动力学报》2018,45(9):97-102
为了改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性能,将分数阶滑模控制应用于双馈风力发电机的直接功率控制系统中。将分数阶微积分引入到滑模控制中,构成分数阶滑模控制器,利用分数阶的遗传衰减特性削弱滑模控制的抖振。推导了应用于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分数阶滑模控制律,并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所提出的分数阶滑模控制系统省略了电流环控制,简化了控制结构,实现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有效控制。仿真与试验结果显示出所用分数阶滑模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同时表明该系统削弱了传统滑模控制中存在的抖振。  相似文献   
148.
为了对不同环境温度造成的30cm离子推力器三栅极组件离子刻蚀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仿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并试验验证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三栅极组件热平衡温度以及栅极间的相对位移变化,采用流体方法模拟了不同环境温度(20℃,-70℃,-120℃和-170℃)对三栅极组件的刻蚀影响,并结合短期寿命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屏栅达到温度平衡的时间无变化,而加速栅温度平衡所需的时间则明显延长,20℃下的屏栅和加速栅热仿真结果与室温下推力器热平衡试验结果比对误差分别为7%和5%;其次环境温度的降低,会导致屏栅与加速栅的中心间距和边缘间距均缩小,而加速栅和减速栅的边缘间距却逐渐拉大,仿真结果与栅极热间距摄像测量结果符合性较好;根据三栅极组件的栅孔径扩大率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计算结果来看,加速栅中心和减速栅边缘是离子刻蚀的主要位置,轰击至加速栅中心区域的离子数速率约是边缘的3倍,而轰击至减速栅边缘区域的离子数速率是中心的2.5倍,且环境温度的降低对加速栅中心区域离子刻蚀的影响更为强烈;经2100h的寿命试验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符合,误差经分析认为主要来自于流体方法的参数设置过程以及栅孔壁面均匀刻蚀的计算假设。  相似文献   
149.
以三相混合励磁双凸极电机及其三相桥式功率变换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同时将每相绕组端点电压和导通功率器件作为状态变量的状态分析方法,给出了电机运行中所有可能的工作模态状态方程。继而以H_PWM-L_ON型调制方式为例,讨论了具体的工作模态,给出了各模态状态方程、实际的电流回路和主要原理波形,并通过实验作出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0.
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复方金钱草溶液对草酸钙亚稳溶液中可溶性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当加入剂量从0 mL增加到35.0 mL时,草酸钙亚稳溶液中钙离子浓度从0.1966 mmol/L增加至0.5564 mmol/L,且草酸钙亚稳溶液中的钙离子浓度与复方金钱草的加入量呈线性关系。而且,随着复方金钱草浓度的增加,一水草酸钙晶体生长抑制指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