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8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20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90篇 |
航天技术 | 190篇 |
综合类 | 100篇 |
航天 | 1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4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542.
543.
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UAV)以其高效节能、原理上可实现无限巡航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而其独特的设计指标与任务特性也对各项关键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多设计要素的高度耦合意味着不同于常规飞行器的总体设计方法,低密度、低速度的飞行条件使其具有明显的低雷诺数气动特性,柔性超大展弦比机翼带来了复杂的气动弹性问题,低翼载荷特性与较大的风场扰动增加了控制难度,极端的飞行环境与苛刻的任务指标对能源、动力系统带来了新挑战,飞行性能对能源系统的高度依赖开辟了飞行轨迹优化的研究方向。本文梳理了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技术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阐释,并对超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4.
为了考察来流参数对冲压发动机高空点火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最小点火能量的分析方法,对亚燃冲压发动机高空直连式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内来流参数的变化对点火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温度升高导致最小点火能量迅速减小,其主要原因在于火焰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的逐渐增加.燃烧室内气流速度的增加导致最小点火能量的急剧增加,其中湍流脉动速度的增加导致了核心火团热量散失的增加,是导致最小点火能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当密度增加时,燃烧室内的最小点火能量会大幅度的增加,其中燃料液雾的SMD的减小是点火能量增加的次要因素,而密度降低引起了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化学反应时间的增加则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5.
基于三维四向编织携纱器运动规律和内部纤维束受力分析,提出一种基于能量法的细观建模方法,将建模过程分解为纤维束打紧后控制点的调整、纤维束相互挤压缠绕空间位置的改变和应变能最小时纤维束轨迹的确定.通过单胞模型几何尺寸分析,建立了单胞模型与编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建模方法得到的纤维束模型互不干涉且紧密压实,纤维束轨迹为空间曲线与其两条相切直线组成,轨迹接近直线.通过实验对比,纤维束轨迹、模型横截面图与电镜扫描得到的图像一致,计算得到的编织结构尺寸与实验测得数据吻合.花节长度最大计算相对误差在5%左右,特别是编织角在21°左右时,计算相对误差在2%以下. 相似文献
546.
文章分析了含有装药缺陷的侵爆战斗部在侵彻过程中装药安定性的问题,建立了含缺陷的装药、弹体和靶板模型,利用ANSYS/LS-DYNA模拟了在侵彻靶板时缺陷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情况,计算了炸药的塑性应变能和热分解作用下装药的局部温升情况,从温度角度对含缺陷战斗部的装药安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模拟不同攻角下弹体的穿甲过程,得出了攻角越大对于含缺陷的战斗部装药的安定性影响就越大的结论,证明了含缺陷装药的装药塑性应变能积累对于装药安定性的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547.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正则方程与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计算精度的关键问题,首先采用Kane方程导出了二阶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并研究了其中系数矩阵的恒等关系,进而建立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哈密顿体系并获得正则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数值积分的能量耗散现象,揭示其根源在于,数值算法用前一时刻值代替当前值。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正则方程与辛算法的结合,可使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数值计算性态得以改善,能有效消除“能量耗散”现象,从而使动力学计算的误差累积与违约得以控制,保证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48.
549.
平面引力辅助中施加脉冲的最优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引力辅助过程中施加脉冲可以改善变轨效果。虽然轨道设计中一般将施加脉冲的位置设置在轨道的近拱点,但是并没有研究表明近拱点是施加脉冲的最优位置。为了研究平面引力辅助中施加单次共面脉冲的最优位置,首先采用6个参数对变轨过程进行描述,其中3个参数表征平面引力辅助、2个参数表征脉冲的大小与方向、1个参数表征施加脉冲的位置。然后将航天器的状态向量表示成参数的函数,进而求出变轨之后航天器的能量变化。研究施加脉冲的位置对航天器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位置一般并不是近拱点,在最优位置施加脉冲比在近拱点有时可高效20%以上。 相似文献
550.
采用能量差率方法,首次导出含偏轴裂纹三维有限大体应力强度因子封闭解。根据此方法,可充分利用二维结果解决三维问题。由此所得解答退化到对称情况时与现有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本方法计算效率极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