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05篇
航空   732篇
航天技术   258篇
综合类   114篇
航天   16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The problems of physical explanation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seismo-ionospheric effects formation are under discussion now. There are proposed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such effects, for example, large- and small-scale internal gravity waves (IGWs), 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emissions. However, the appearance of local large-scale seismo-ionospheric anomalies in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is possible to explain only by two mechanisms: an atmospheric electric field and/or small-scale IGWs.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reproduction of the observed seismo-ionospheric great positive effects in TEC prior to strong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presented. The obtained results confirm the proposed mechanism of seismo-ionospheric effects formation by the penetration of the seismogenic electric field from the atmosphere into the ionosphere. It is suggested that so great TEC enhancement observed 3 days prior to Wenchuan earthquake could be explained by combined action of seismogenic vertical electric field and IGWs generated by the solar terminator.  相似文献   
892.
针对大规模设备协同系统中时间属性复杂、时间约束验证困难的特点,给出了大规模设备协同中的时间属性建模方法.针对设备操作时间和状态维持时间2种时间属性,通过在操作上附加时间属性实现了对设备操作时间的建模,通过在连接符上附加时间区间属性,实现了对状态维持时间的建模.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大规模设备协同中4种基本结构的时间计算方法,并通过结构等价,将基本结构等价为一个连接符,从而实现了一个设备协同模型中所有节点的时间计算;并给出了大规模设备协同中的时间约束验证规则.通过相关比较及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计算偏差较低且稳定,能够满足大规模设备协同系统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93.
为了规范和统一多分辨率模型的描述方法、建模步骤和活动,提出一种基于BOM(Base Object Model)和FEDEP(Federation Development and Execution Process)的多分辨率建模框架.该框架包括3种基于BOM的多分辨率建模方法和基于FEDEP的多分辨率建模过程.简要介绍这3种方法,重点分析FEDEP中与BOM和多分辨率建模相关的基本活动,将基于BOM的多分辨率建模过程与FEDEP集成在一起.该框架可以实现多分辨率模型描述的形式化和通用性、建模步骤和过程的规范化,促进多分辨率模型的重用、互操作和组合,保证模型的一致性和多分辨率建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4.
国外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综述了国外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阻尼特性的研究现状 ,分为阻尼机理 ,阻尼建模以及改善阻尼的途径三个方面的内容 ,提出了我国今后复合材料阻尼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95.
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今最为流行的计算机技术之一 ,本文对虚拟现实的历史、发展、概况进行了必要的介绍 ,同时讲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特点。介绍了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及其基本的应用与今后发展的趋势。最后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今后应该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96.
基于RSMTL-CAD框架的FMECA软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当前工程实际对计算机辅助 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软件的要求,描述了基于RSMTL(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 -CAD框架的 FMECA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体系结构,并讨论了软件设计过程中的 2个关键问题 :1通过对 FMECA数据特点的分析,利用面向对象思想建立了一种灵活开放的数据模型。这种数据模型利用层次关系和属性集合,描述了 FMECA结果数据中的 4种关系 :FMEA结果和 CA结果之间的依存关系;上下级产品故障模式因果逻辑关系;同一产品在不同初始约定层次设置下的数据组织关系;版本关系。 2在数据关系的映射中,利用等价关系的方法解决了各软件工具之间数据引用关系的表达问题。该软件以 Client/Server机制运行,支持网络化和多用户并行使用。  相似文献   
897.
将近似函数引进到材料腐蚀的数学建模中 ,根据腐蚀数据特点 ,提出分段建模概念 ,并分别与灰色GM (1 ,1 )模型、动态数据双向差分模型和幂函数模型对比。结果表明 :这种近似函数模型的精度除普遍高于其它 3种模型外 ,还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同时 ,由经验变换模型和该近似函数模型的数值处理推测认为 :腐蚀过程中可能存在“腐蚀临界点”。  相似文献   
898.
燃气涡轮发动机压缩系统稳定性数值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发展了一种预测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压缩系统稳定工作边界的数学物理模型。其中压缩系统流动过程的动态模型采用基于平行压气机理论的准一维时间相关模型方程;叶片排对流动过程的影响则应用“激盘-滞后-容积”模型;压缩系统稳定性模型则采用了对整个压缩系统统一判别的方式。计算过程与发动机非设计性能计算相关联,使得压缩系统稳定性分析在真实的发动机运行环境(调节规律)下进行。在均匀进气条件下应用这种方法,对一台九级压气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和一台三级低压风扇、五级高压压气机的低涵道比、混合排气、带加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均匀进气和畸变进气条件下的稳定工作边界,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发展的数学物理模型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正确的反映发动机压缩系统的工作状况,用它判别发动机不稳定工作点的重复性和灵敏度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899.
机床热变形误差的混合输入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机床温度场因素。在切削热较小的情况下,机床主轴箱附近的温度场主要受主轴转速的影响,而环境温度的变化等其它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机床热变形误差的混合建模方案,即同时采用温度场和机床的主轴转速为模型的输入,这样即可在保证模型预报精度的前提下减少温度测点数量,以方便应用,又可提高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0.
基于AMESim的航空发动机防喘调节器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某型航空发动机在试车过程中多次出现防喘过程发生爆燃、富油等异常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利用AMESim软件对航空发动机防喘切油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应用AMESim语言能较好的解决液压系统动态仿真问题,发动机防喘切油过程异常的主要原因是切油过程油压变化过于剧烈导致发动机燃烧室燃烧不稳定,适当修正防喘调节器主、副油路节流嘴直径可以使这一现象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