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43篇
航空   1274篇
航天技术   480篇
综合类   256篇
航天   2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3 毫秒
761.
闫重阳  张宇飞  陈海昕 《航空学报》2021,42(4):524695-524695
精确模拟湍流流动是学术界和工业界均普遍关注的问题。采用数据驱动湍流建模的思路,建立了基于离散伴随方法的流场反演框架。通过为SA模型涡黏性输运方程的生成项乘以非均匀分布的系数,并利用有限的观测数据对该系数进行推断,实现对SA模型的修正。为了提高带有物理约束的离散伴随优化的效率,发展了约束增广的伴随方法,其高效性在本文得到了验证。选取了结冰翼型和周期山2个分离算例进行分析,所得结果在2个算例中均能以很高的精度拟合观测数据,并能借助湍流模型的修正将有限的观测信息泛化到整个流场。分析表明,流场反演所推断出的修正区域具有较为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指导湍流模型的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62.
流体力学深度学习建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星  韩仁坤  刘子扬  张扬  陈刚 《航空学报》2021,42(4):524779-524779
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处理、语言翻译、疾病诊断、游戏竞赛等领域已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流体力学问题由于维度高、非线性强、数据量大等特点,恰恰是深度学习擅长并可以带来研究范式创新的重要领域。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已在流体力学领域得到了初步应用,其应用潜力逐渐得到证实。以流体力学深度学习技术为背景,结合课题组近期研究结果,探讨了流体力学深度学习建模技术及其最新进展。首先,对深度学习技术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做了介绍,阐释流场建模中常用深度学习方法背后的数学原理。其次,分别对流体力学控制方程、流场重构、特征量建模和应用等几个典型的人工智能与流体力学交叉问题应用场景所涉及的深度学习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最后,探讨了流体力学深度学习建模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6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流场特征识别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舒然  张珍  王一伟  黄晨光 《航空学报》2021,42(4):524736-524736
深度学习架构的出色性能使得机器学习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得到新的发展,可以应对流体力学中诸多问题和需求。卷积神经网络(CNN)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以及分层提取信息特征的功能,使其成为当下流场特征研究不容忽视的工具。围绕这一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概述和归纳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与成果。首先,对深度学习在流体力学中的发展以及卷积神经网络进行了简单的回顾。然后,从卷积神经网络能够识别特征出发,先后介绍了基于卷积的深度学习特征识别在流场预测、流动外形优化、流场可视化精度提升和生成对抗等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深度学习在流场识别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4.
基于SST湍流模型的模拟SRM内流场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模拟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场,采用基于格心的迎风型有限体积法求解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在空间离散方法上,采用AUSM-PW矢通量分裂格式,时间推进采用三阶三步TVD型Runge-Kutta显式方法,将Ment-er F R提出的SST( shear-stress-transport)湍流模型及其改进形式用于燃烧室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Wilcox的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Menter F R的SST湍流模型计算的燃烧室内的径向速度分布与实验值吻合得最好,最大误差约为5.1%;计算的燃烧室内湍流强度分布与实验的规律一致,而其余湍流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值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65.
A theoretical model of ionospheric electric fields at mid- and low-latitudes is developed. In the geomagnetic dipolar coordinate system, the ionospheric dynamo equations were solved, and the ionospheric electric potential and electric field were derived respectively. Major parameters for the model inputs, such as the neutral winds, the densities and temperatures of electron, ions and neutrals, are obtained from empirical models. The global ionospheric electrical potential and field at mid- and low-latitudes derived from our model are large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presented by other authors and the empirical model. Using our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diurnal component of the HWM93 wind mainly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vertical electric field, while the semidiurnal component mainly contributed to the zonal electric field. Finally, by adjustment of the input F region winds and conductivities, most discrepancies between our model and the empirical one can be eliminated, and it is proved that the F region dynamo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electric fields.   相似文献   
766.
采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对强γ射线参考辐射场的散射特性进行了模拟,确立了辐射场实验空间内的剂量率和能谱分布。通过多种角度对屏蔽墙散射和在束散射体散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为校准实验室钴源辐射场的实验应用和屏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7.
固定式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表是承担环境连续监测任务的主要设备,这类仪表通常不便于拆卸和安装,而且送检周期较长(一周左右),影响了连续监测点数据的连续性。为了固定式仪表的按期校准,结合蒙卡方法研制了便携式γ射线照射装置,利用PTW剂量计对辐射场进行标定,最后利用便携式照射装置对固定式环境γ辐射剂量率监测仪表进行现场校准实验。  相似文献   
768.
利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温度场。考察了红外发射率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在空间的分布,通过在尾焰区域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的方法,成功实现了热图分析位置和空间实际位置之间的双向互换,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红外热图分析软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769.
发动机喷管喉衬烧蚀及热结构工程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理论模型和基本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对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结构的烧蚀量、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一致,喉部直径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对误差约为2%。  相似文献   
770.
磁场测量是深空探测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磁场可以遥感行星内部、研究行星演化历史、认知太阳系天体空间环境。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磁通门磁强计,因空间适应性强、技术成熟度高、可靠性高等特点,是深空磁场测量最为常用的载荷。简要描述了磁通门磁强计的基本测量原理,探讨了地面和在轨标定的原理和实施方法,并介绍了磁强计在空间任务中的应用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星载高精度磁通门磁强计的研制能力。在不久的将来,磁通门磁强计有望在深空探测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