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161篇
航天技术   19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We review aspects of anomalous cosmic rays (ACRs) that bear on the solar modulation of energetic particles in the heliosphere. We show that the latitudinal and radial gradients of these particles exhibit a 22-year periodicity in concert with the reversal of the Sun's magnetic field. The power-law index of the low energy portion of the energy spectrum of ACRs at the shock in 1996 appears to be -1.3, suggesting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solar wind termination shock at the helioequatorial plane is relatively weak, with s 2.8. The rigidity dependence of the perpendicular interplanetary mean free path in the outer heliosphere for particles with rigidities between 0.2 and 0.7 GV varies approximately as R2, where R is particle rigidity.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CR oxygen is primarily multiply charged above 20 MeV/nuc and primarily singly-charged below 16 MeV/nuc. The location of the termination shock was at 65 AU in 1987 and 85 AU in 1994.  相似文献   
42.
Vauclair  S. 《Space Science Reviews》1998,84(1-2):265-271
The process of element segregation in stars (also called "microscopic diffusion") has to be introduced in all computations of stellar structure to obtain consistent models. Although recognized by the pioneers of stellar physics, this process has long been forgotten, except for white dwarfs and for the so-called "chemically peculiar stars". More recently helioseismology has given evidence that this process occurs in the Sun, and leads to helium and heavier element depletion by about 20 percent. Some macroscopic motions (mild mixing) must also occur below the convection zone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the lithium depletion. These motions do not prevent the segregation : they only slightly smooth the abundance gradients. These results are presented here and the connexion with the 3He abundance is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processes for Pop II stars is also developped.  相似文献   
43.
中间层厚度对陶瓷扩散焊接头应力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平面应变、平面应力两种应力状态下含中间层的陶瓷接头界面上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了接头界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沿板定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中间层材料厚度小时,两种应力状态下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在接头界面上滑板定的分布基本均匀。中间层材料厚度增大,平面应变状态下试件中部的正应力增大并出现峰值;平面应力状态下在试件自由瑞边缘正应力增大并出现峰值。两种应力状态下界面上的剪应力由板中央到板边缘逐渐增大,界面上边缘处最大剪应力的值也随中间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保证接头接合良好的前提下,应采用小厚度的中间层。  相似文献   
44.
固体推进剂生产中排放有害物质对大气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固体推进剂生产中排放有害物质引起的大气污染问题,运用高斯模式与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评价了不同大气稳定度下苯乙烯的浓度分布,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5.
复合材料胶接接头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复合材料胶接接头的力学特性;针对单搭接管接头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在线弹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胶层弹塑性特性而进行了非线性分析,得出接头的位移场和各部分的3D应力场;通过初步试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分析结果对复合材料胶接接头强度校核及设计改进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HTPB推进剂中增塑剂扩散系数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丁羟推进剂/衬层界面增塑剂的迁移问题,研究增塑剂的扩散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增塑剂在丁羟粘合剂体系中的运动,再通过爱因斯坦关系式求得扩散系数;采用对衬层加厚的粘接试件进行加速老化实验方法,再通过费克第二定律计算得到增塑剂的扩散系数;考察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增塑剂含量条件下癸二酸二辛酯的扩散系数的变化。分析认为,增塑剂在丁羟粘合体系高分子链段运动产生的间隙中,以"跳跃"方式发生空间位置迁移。结果表明,扩散系数模拟值和实验值基本一致,数量级为10-12m2/s;温度升高,增塑剂运动活性加强,有效活动空间增大,扩散系数增大;粘合体系与增塑剂的共容限量使得增塑剂含量大于3%时,模拟得到的扩散系数依次略有下降。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增塑剂扩散系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7.
将DSMC方法运用在材料细观烧蚀机理分析中,对碳/碳材料在典型烧蚀过程中的简化模型进行了微米量级下的氧扩散特性分析,旨在研究氧分子在材料表面缝隙中的扩散特性及其与壁面的作用规律,计算分析结果验证了纤维烧蚀结构演变特性。结果表明:沿缝隙深度方向,O2与壁面的碰撞频率不断降低;在缝隙入口处烧蚀最快,缝隙深处最慢,碳纤维随着烧蚀过程的进行不断尖化直至达到强度极限产生折断剥离;随着烧蚀过程的不断进行,O2与壁面的碰撞频率增加,材料将烧蚀得更快;在同一烧蚀条件下,O2与壁面发生烧蚀反应的概率越大,将消耗O2越快,致使O2与壁面的碰撞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48.
在相对旋转坐标系下采用Harten,Lax and van Leer contact (HLLC) 格式离散对流项,自行开发了基于多块结构化网格的有限体积程序,实现了对叶轮机械内部流场的数值求解.分别对半开式径向叶轮、闭式后弯叶轮展开数值模拟,程序和商业软件计算得到的不同叶高处表面压力数据,其相对差异不超过1%,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针对湍流方程的扩散项,分别使用完全离散和略去交叉导数项离散,通过对湍流黏度等值线、气动轴向力和力矩的比较表明:在网格正交性较好的情况下,略去交叉导数项的离散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小于1%,显著地减小湍流方程离散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49.
通过静力学实验研究了预成角对5052铝合金板材粘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对0°至15°预成型粘接接头进行强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被粘物搭接端的预成角对粘接接头承载能力有显著影响,预成角与接头强度呈抛物线关系,即5052铝合金预成型粘接接头存在最佳预成角,此时接头的强度最大,偏离最佳角度接头强度降低;预成角越大,接头的位移就越大,粘接接头的储能能力就越大。建立预成角粘接接头有限元模型,分析粘接层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预成角对粘接中心层的劈裂应力和剪切应力影响明显。预成角增大,粘接层的应力单调增加,而胶瘤部分的应力集中先缓解后加剧,呈抛物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0.
复合材料蜂窝夹芯结构作为一种轻质结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飞机舵面及各类整流罩等部件,而弯曲性能可以综合表征其力学性能.基于此,对复合材料蜂窝夹芯板单面贴补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首先对单面贴补试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得出结构的破坏载荷及强度恢复值,并分析了芯层压溃以及补片脱胶两种破坏模式及其机理.数值分析中,结合Hill准则、Hashin Fabric准则以及粘聚单元技术,以二次应力准则和能量释放率准则作为失效判据,建立了基于梯形本构关系的修补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蜂窝夹芯板单面贴补结构的弯曲强度及破坏机理进行计算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梯形本构关系的胶层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脱胶情况,与试验结果能够较好吻合,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补片直径以及补片厚度对修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补片直径与厚度的增加,修补结构承载能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