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393篇
航空   1205篇
航天技术   485篇
综合类   309篇
航天   2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01.
针对马赫数为4.5的超声速平板边界层,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LST)选取初始扰动组合,通过直接数值模拟(DNS),计算了第一模态不稳定波扰动组合沿流向演化生成流向涡的过程。采用改进Omega-Liutex旋涡识别方法进行涡识别,结合流向不同位置截面的流线图,分析了流向涡的生成特性。根据流向涡在zy截面内的流线特征,提出了流向涡的生成条件,研究发现:流向涡可以直接通过一对展向对称的第一模态不稳定斜波扰动与基本流叠加得到,不是必须经过非线性作用。   相似文献   
902.
采用有限元分析与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考虑刷丝磨损的刷式密封泄漏流动特性求解模型,设计搭建了基于柱面圆周摩擦形式的刷式密封摩擦磨损特性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刷丝与转子间正压力特性,在实验验证数值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刷丝磨损对刷式密封泄漏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刷丝束上游到下游,刷丝与转子间正压力和刷丝磨损长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刷丝磨损长度随干涉量、刷丝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压比、刷丝长度的增加而减小。考虑刷丝磨损的刷式密封泄漏量随压比、干涉量、刷丝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刷丝长度的增加而减小。提出泄漏量变化率表征刷丝磨损对刷式密封泄漏特性的影响程度,泄漏量变化率随刷丝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刷丝长度和压比的增加而减小;在压比为2.5的工况下,当刷丝直径从0.09 mm增至0.11 mm时,泄漏量变化率从9.53%增至19.18%;当刷丝长度从15.556 mm增至17.556 mm时,泄漏量变化率从13.47%降至5.38%。增加刷丝长度并减小刷丝直径可以降低刷丝磨损对刷式密封封严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3.
研究了LY12、LF6、TA6、30CrMnSiA四种靶材在2.6 ̄7km/sGCr15高速弹丸碰撞下的损伤行为。结果表明,弹坑深度和直径一般随弹丸速度v0的增大而增大,但在4km/s〈v0〈5km/s碰撞速度范围内,弹坑深度和直径随v0的增大而减小。对于所研究的弹靶材料的组合,在v0≈5km/s时,弹丸侵长驱支材的能力都下降到最小。在量纲理论分析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处理试验数据得到2.6km/  相似文献   
904.
纪念信息论创始人山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论创始人山农 ( C.E.Shannon)于 2 0 0 1年 2月 2 4日逝世。为纪念这位世纪科学老人的辞世 ,缅怀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所作的伟大贡献 ,特撰写此文  相似文献   
905.
纪念信息论创立五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山农(C.E.Shannon)首创信息论,至今信息论在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上已作出重大贡献;介绍了信息概念的发展,评述了山农的信息定义、信道容量定理、山农采样定理和保密通信理论。最后,介绍横断科学的兴起、概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06.
基于粗集理论和遗传算法的知识获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勇  姜兴渭  黄文虎 《宇航学报》2001,22(3):114-118
知识获取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得以广泛应用的“瓶颈”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和遗传算法的知识获取的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首先利用粗糙集理论从数据信息中直接推导出诊断规则,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这些规则进行学习。最后以卫星电源分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产生的数据为例,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获取知识,为解决知识获取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07.
岑小锋  王庆超  马兴瑞 《宇航学报》2002,23(5):11-15,38
在研究拦截导弹质心运动特点以及考虑一些实际因素的情况下,建立了一种拦截导弹系统的二维简化运动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状态方程一般表达式。根据这一状态方程的表达形式,应用非线性系统的直接反馈线性化(DFL)理论,得出了一个导弹加速度的线性补偿律,并根据该线性补偿律和PN导引律,设计出了一种基于I/O描述和PN导引律综合的变结构控制律。本文的末尾给出了应用该综合控制律的一些仿真结果,这些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是拦截导弹导引的一种有效处理方法,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具有一定的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8.
研究由函数元构成系统的可靠性时,广泛应用着两种对系统的概率描述方法,本文给出了这中方法的明确定义,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并证明了涉及转换的两个定理。定理1阐明了从第一种方法向第二种方法转换的唯一性,而了而了从第二种方法向第一种方法转换的非唯一性,本文的结果为这两种方法在今后研究工作中的运用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09.
论GPS与相对论时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新  李玉玲 《宇航学报》1998,19(2):109-113
在GPS中,观测者对时钟所显时间值和物理事件所发光信号传播过程所作全面描述应包括“看到的情况”和“实际的情况”;作为具有特定物质性、运动性、结构性和开放性的动力学系统,时种所显时间值与其内部特定物质性、运动性和结构性等内因有关,与其所受引力和电磁力等外因有关;根据速度值定义,除特别约定,具体光子相对具体参照物的具体速度值应由观测者使用具体时种和量尺观测而定。以上述时空新认识弥补了相对论时空观有关观点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910.
With a maximum time of 12 days out of ground contact and a round-trip light time as high as 56 minutes, The Near 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 (NEAR) spacecraft requires a moderate degree of onboard autonomy to react to faults and safe the spacecraft. Beyond the basic safing requirements, additional functions are carried out onboard. For example, on-board calculation of the Sun, Earth, asteroid, and spacecraft positions allow the spacecraft to autonomously orient itself for science and downlink operations. On-board autonomous momentum management during cruise relieves Mission Operations from planning, scheduling, and carrying out many manual momentum dumps. During development, additional operations, such as center-of-mass management during propulsive maneuvers and optical navigation were also considered for onboard autonomy on the NEAR spacecraft, but were not selected. The allocation of functions to onboard software or to ground operations involved tradeoffs such as development time for onboard software versus ground software, resource management, life cycle costs, and spacecraft safety.After two years of cruise operations, considerable experience with the NEAR autonomy system has accrued. The utility of some autonomous capabilities is greater than expected, others less so. Software uploads increased spacecraft autonomy in some cases, and the impact on Mission Operations can be assessed. Allocation of functions between spacecraft autonomy and ground operation during development of future missions can be improved by applying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NEAR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