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航空   946篇
航天技术   138篇
综合类   175篇
航天   10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刘碧颖  李恒  李龙  杨合  谷瑞杰 《航空学报》2016,37(3):1074-1082
中性层偏移是表征管材弯曲内外侧不均匀变形程度的关键参数。基于弯管截面力矩平衡条件,建立了引入材料参数的管材弯曲变形中性层偏移解析模型,针对管材数控绕弯和压弯过程对所建模型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评估,研究了不同几何和材料等管材本征参数下的管材弯曲中性层偏移规律。结果表明:应用于TA18钛管数控绕弯,发现所建解析模型与已有解析方法预测精度相当,但能考虑材料参数影响,且相较于有限元模拟,本文解析模型更接近实验结果;应用于A6063铝合金管和AZ31镁合金管压弯过程,并与Hasegawa解析方法相较,发现本文解析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拉压不对称对压弯中性层偏移的影响;弯曲半径减小,弯管直径增大,中性层向弯曲内侧移动;拉压屈服强度比减小,厚向异性指数增大,中性层向弯曲内侧移动。  相似文献   
102.
给出了马赫数2-6、单位雷诺数(0.8-6.0)×10^7/m时下吹式风洞中可调节三维进气道的试验研究结果。研究了前缘前掠和后掠方案以及进气道人口前边界层的影响。测量了内流道内的压力分布、质量流量和总压恢复系数;确定了进气道启动与马赫数和流动工况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界层对流场结构和模型进气道的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相对简单的进气道调节方案可以增大其稳定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103.
用可燃的烧蚀材料作为主动的承热层,用不可燃的多孔材料作为被动的隔热层,是当今一次性使用航天器最普通的一种热防护形式,然而对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来说,这种防热结构显然不适用.但是如果把烧蚀层改为金属薄壁或多层金属热防护系统,在不增加很多质量的情况下,能保证航天器主结构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则可能是一种很好的设计.在此情况下,隔...  相似文献   
104.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study of the flow topologies of three-dimensional (3D) flows in a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stator blade row without and with boundary layer aspiration on the hub wall. The stator blade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first stage operating under transonic inlet conditions and the blade design encourages development of highly complex 3D flows. The blade has a small tip clearance.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tudies show progressive increase of hub corner stall with the increase in incidence. Aspiration is implemented on the hub wall via a slot in the corner between the hub wall and the suction surface. The CFD studies show aspiration to be sensitive to the suction flow rate; lower rate leads to very complex flow structures and increased level of losses whereas higher rate renders aspiration effective for control of hub corner separation. The flow topologies are studied by trace of skin friction lines on the walls. The nature of flow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topological rules of closed separation. Furthermore, a deeper analysis is done for a particular case with advanced criterion to test the non-degeneracy of critical points in the flow field.  相似文献   
105.
高超声速进气道附面层分离无源被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控制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唇口反射激波诱导的附面层分离,根据其流动特征,提出了附面层泄除-吹除互相驱动的自适应、无源、被动控制方案。并采用空间HLLE格式、LU-SGS隐式推进、多块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数值模拟程序对该流动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施加自适应无源被动控制后,分离区长度减小为无控制时的45%,控制区域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流场均匀性提高。从而证实了自适应、无源、被动控制抑制高超声速进气道附面层分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SiC纤维增强Ti6Al4V复合材料的拉伸试件断口与界面观察,研究了SiC纤维C涂层对基体与纤维元素扩散、界面反应层厚度与成分、拉伸断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纤维无C涂层的SiCf/Ti6Al4V相比较,有纤维C涂层的SiCf/Ti6Al4V界面结合强度较弱、反应层厚度较厚,涂层能有效防止纤维性能在复合过程中下降,提高了复合材料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07.
静叶吸气对某轴流压气机裕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Numeca CFD对某大弯度叶栅和某轴流压气机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为减小由于边界层分离而带来的损失,拓宽稳定工作范围,提出叶片吸力面表面开缝抽气方案.综合研究开缝位置、开缝长度、及吸气量大小对流动分离结构和裕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静子叶片上边界层抽气引出分离区域的低能量气流,可以明显的改善气动性能,分离得到很好的抑制,稳定工作裕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8.
Aerodynamic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Low-reaction Axial Compressor Stag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re is introduced a new low-reaction, highly-loaded axial compressor design concept which is coupled with boundary layer suction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concept are made clear through its comparison with the MIT boundary layer suction compressor. Also are pointed out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this concept as well as its key technological problems. Based on this concept, a single-stage, low-reaction and low-speed axial compressor is constructed in association with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 of boundary layer suction on vanes with the aid of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approach. The results attest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way to control separation in blade cascades by the boundary layer suc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proposed design concept.  相似文献   
109.
弯曲激波压缩型面的设计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瑾  张堃元  金志光 《推进技术》2008,29(4):438-442
分别采用等压缩角和递增压缩角的小折线构成压缩型面。研究了二维均匀超声来流流过压缩面时的波后超声流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形成弯曲激波且波后气流沿流向的壁面静压近似为等压力梯度,其等压力梯度程度取决于各小折线压缩角的配置。采用该方法生成的曲面压缩型面进气道附面层稳定性好,优于常规的平面压缩进气道。与二维常规平面压缩进气道相比,设计工况下,性能相当;非设计工况下,性能优于二维常规平面压缩进气道。  相似文献   
110.
非稳态单喷口射流控制扩压器内边界层的分离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靖飙  杨策  陈山  马朝臣 《推进技术》2009,30(3):280-285
对扩压器内单喷口射流产生的流向涡控制扩压器内部边界层分离流动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对象是一个扩张角为10°的二维扩压器,扩压器进出口面积比为1∶4.7,入口高度为15 mm。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当射流出口速度为非稳态时对分离流动的影响。给出了不同时刻,不同截面上的旋涡涡量分布。结果表明,采用非稳态喷射流向涡方法可以在不改变主流流量特性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分离流动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