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航空   588篇
航天技术   184篇
综合类   83篇
航天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研究了固体推进剂中氧化剂AP的平均粒度对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的影响,以及当AP加入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后,其平均粒度对改性双基推进剂燃烧速度的影响。揭示了影响AP撞击感度、摩擦感度以及推进剂燃烧速度的主要原因,即AP颗粒大小与引起其分解所需的临界电子激发能之间的关系。这对超细AP在推进剂中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2.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9):133-142
The low-speed wind tunnel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on a simplified aircraft model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wing flexibility on the aircraf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The investigation involves the measurements of force, membrane deformation and velocity field at Reynolds number of 5.4 × 104–1.1 × 105. In the lift curves, two peaks are observed. The first peak,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ll, is sensitive to the wing flexibility much more than the second peak, which nearly keeps constant. For the optimal cas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igid wing model, the delayed stall of nearly 5° is achieved, and the relative lift increment is about 90%.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lift enhanced region corresponds to the larger deformation and stronger vibration, which leads to stronger flow mixing near the flexible wing surface. Thereby, the leading-edge separation is suppressed, 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sweep angle and Reynolds number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wing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3.
高速旋转发动机叶片模型的断裂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带裂纹平板叶片的断裂力学模型.首先由已知参考均布载荷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得到了带裂纹叶片的权函数;然后根据权函数思想,推导出了高速旋转叶片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公式;最后,由断裂准则给出了叶片飞断时临界转速的估算方法.算例研究表明,裂纹的深度和位置对裂纹尖端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和叶片飞断时的临界转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4.
中国经济由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导致外需大幅下滑,我国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外需拉动型发展模式亟待向内需拉动型发展模式转变.转型虽然势在必行,但转型并非要依靠缩小出口的绝对规模来实现,而主要应通过扩大内需的相对规模来实现.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是实现转型的主要途径,保持较大投资规模仍是国情所需,提倡乐于消费的观念有助于促进转型的实现,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55.
自抗扰控制算法在发动机加力过渡态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波  孙健国 《推进技术》2010,31(2):219-225
主要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加力过渡态控制的新方法。在不改变原有发动机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广LQR法(Augmented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ALQR)综合ADRC(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干扰补偿控制的算法(简称ALQR+ADRC),该算法除了有原ALQR控制所具备的强的消除静差能力之外,还兼具AD-RC优良的干扰补偿能力。通过模拟快速进入/退出发动机加力过渡态过程,验证了该算法具有理想的控制效果,能够较好地协调加力燃油供给和喷口开张,在整个过渡态过程中对核心机工作有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6.
自适应飞机驾驶员最优控制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嘉  向锦武  张颖  孙阳  肖楚琬 《航空学报》2016,37(4):1127-1138
针对驾驶员最优控制模型(OCM)无法反映飞行员在未知环境下渐进适应过程这一缺点,采用自适应状态估计理论对OCM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状态估计的驾驶员最优控制模型(MOCM-AE),给出了算法流程。通过对比飞行试验数据和未知扰动下的着舰应用,对模型进行了评估。通过人机闭环仿真进行了飞行试验再现,得到了人机闭环频域曲线。对比结果表明,与OCM相比MOCM-AE的频域特性曲线与试验更为吻合。在着舰应用中,引入低空紊流作为未知扰动进行着舰仿真,结果表明OCM强烈依赖于先验经验,而MOCM-AE无论是否具有先验经验,无论是否存在未知扰动,均能取得良好着舰效果。在未知扰动和舰尾流影响下,MOCM-AE比传统OCM着舰精度提高59%,着舰点分布范围缩小29%,这体现了飞行员对未知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7.
陈云翔  李琳  李千  纪小柠 《航空学报》2013,34(6):1261-1268
 针对基本差分进化(DE)算法收敛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混沌理论(CT)与高斯扰动的DE算法,进而通过典型测试函数仿真证明了该方法在收敛速度与全局搜索能力方面均优于基本型和其他改进型DE算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DE算法的飞行控制律评估流程与实施步骤。实例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评估方法的缺陷,可在全飞行包线范围内及所有可预测参数摄动情况下对飞行控制律进行快速、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8.
针对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末端的姿态控制问题,结合反演控制、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和非线性干扰观测器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反演滑模姿态控制方法.在反演设计的第一步采用动态面法,避免了传统反演设计存在的“计算膨胀”问题,并使姿态角跟踪误差收敛至原点附近任意小的邻域内;第二步设计引入了二阶非奇异终端滑模,使得角速率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同时消除控制量的抖振现象.采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补偿系统不确定性,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所有误差信号最终有界.仿真结果表明了所设计的轨控式复合控制导弹制导末端姿态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9.
基于SMDO的滑模控制器设计及其在导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SMDO)的滑模控制器(SMC)设计方法.针对一类级联多输入多输出(MI-MO)非线性系统,根据奇异摄动原理将其分为内、外回路分别进行控制器设计.以外回路为例,分析了传统基于饱和函数的滑模控制的鲁棒性,针对其在面I临干扰时鲁棒性较差的问题,在名义滑模控制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超扭曲算法的SM...  相似文献   
160.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简易双转子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别用QR阻尼法和同步响应法计算该双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以及主振型。用该软件自带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该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和不平衡响应的计算程序,分别求出内转子和外转子为主激励的临界转速及主振型。对比结果发现采用QR阻尼法和同步响应法计算双转子系统前三阶临界转速的误差均在1%以内,结果吻合很好。用这2种方法计算双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都能得到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