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2篇
航空   319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2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将面临移动数据业务和流量急剧增加,需要低时延和低能耗的高效技术。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在网络边缘侧进行计算卸载和资源存储,能极大地降低处理时延和能耗,提高用户服务体验。本文首先概述了MEC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然后通过具体的MEC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总结了MEC技术的优势;最后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MEC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与展望。MEC将会进一步推动计算和通信的融合,助力5G进入新场景多需求下的多技术融合新阶段。  相似文献   
412.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后缘主动变弯度技术的机翼能够改善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其气动特性的研究对于未来可变形机翼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柔性后缘可连续变弯度二元机翼为研究对象,在Fluent计算平台上采用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S-A)湍流模型进行气动力数值研究,从压力分布、流场结构和机翼变形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可变形机翼的气动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可变形机翼升力线斜率和最大升力系数与常规带简单襟翼的机翼基本一致,但失速攻角较小;在失速之前,可变形机翼具有较高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但同时产生较大的低头力矩。柔性后缘下偏到一定角度可以抑制后缘涡的前传,在失速后升力系数出现缓慢上升,增大了有效攻角的范围,具有较好的失速特性。   相似文献   
413.
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s)纳米材料优异的性能有利于它在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广泛地应用。主要介绍了TMDCs材料最新的进展,概述了TMDCs的制备方法、性能以及纳米结构形态。纳米TMDCs层状材料边缘态对材料性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着重介绍了低维纳米材料边缘态对性能(化学性能、电子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以及边缘态最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TMDCs材料边缘态的磁性能为其在磁性和自旋领域潜在性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并且引起了广大研究者们的兴趣,从实验和理论2个方面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二维层状TMDCs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414.
阎鸿捷  陈冠江  饶宇 《推进技术》2021,42(10):2287-2294
为了提高涡轮叶片前缘的冷却效率,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偏置冲击孔的旋流-气膜冷却结构。在20000~50000雷诺数范围内,对冲击孔居中和偏置分别开展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种结构的内部传热、流阻和流场特性。实验通过瞬态液晶热像技术获得前缘内表面的详细努塞尔数分布,并结合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了流场特征,对强化换热的机理做出解释。实验结果表明:叶片前缘内部旋流使总体平均努塞尔数提高4.0%~9.4%,同时压力损失降低5.6%~6.4%。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偏置冲击孔利用叶片前缘曲率较大的结构特性产生了强烈的旋流,使高换热区的面积显著增加,改善了内部换热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415.
高文智  李祝飞  曹绕  曾亿山  杨基明 《推进技术》2019,40(11):2488-2497
为指导V形溢流唇口下游的进气道内部流动分析,采用数值模拟开展V形尖前缘对二维斜激波入射平板边界层流动的影响研究。以气流偏转角6°的二元楔面为基准激波发生器,设计了展向气流收缩角α(0°~60°, 0°对应二元构型)的V形前缘构型,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V形前缘构型使得激波入射位置沿展向不均匀、流动具有明显三维特征,并且干扰区壁面压强上升、分离区尺度明显增大。在α=0°~60°范围内,干扰区流动的不均匀程度、分离区尺度随α增大单调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V形前缘构型干扰具有中间平直、侧边斜掠的耦合入射特性,体现为对称面壁面压强符合自由干扰理论,侧边斜掠入射区参数符合斜掠干扰的锥形流特征。对比二元与α=45°构型的无粘模拟结果,V形前缘会诱导展向两侧对称的斜掠激波、并在对称面相互干扰产生平直的“桥”激波,这使得激波入射位置沿展向不均匀并偏向下游。其中对称面处平直入射激波压升比(2.49)高于二元构型结果(2.24),侧边斜掠激波强度与二元构型基本一致。这些因素综合导致V形前缘构型的分离尺度增大。  相似文献   
416.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7):271-278
Morphing leading edge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noise abatement and aerodynamic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he drooping effect is realized by bending of the flexible skin which encloses to form the leading edge. Since the flexible skin is often made of composite laminates of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GFRP), the lay-up sequences have become the determinant, which affects not only the morphing quality but also the manufacturing complexity. Two optimizing methods of lay-up sequences are comparatively studied. In the first method, the laminal quantities in 0°, ±45° and 90° vary independently, while in the second one, the concept of isotropic laminate unit [0/45/−45/90]s is employed and the unit quantity is the unique variable. Final evaluation demonstrates that for both methods there is insignificant impact to the overall morphing quality; however, specific concern is equally necessary for these two methods to the tip of the leading edge where the skin is at its minimum thickness and bears the most severe bending deformation. In terms of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post-processing labor, the second metho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417.
跨声速离心压气机面临进口激波控制的难题,探索前缘掠型对跨声离心压气机影响机理对于进一步提升离心压气机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以两台跨声速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经过校核的数值模拟手段探究了不同前缘掠型下压气机的性能及流场变化。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叶轮入口的激波位置直接决定了前缘掠型设计的作用效果。掠型设计通过改变导风轮叶顶载荷分布,进而影响其通流能力,同时改变了其入口激波结构和流动损失。当叶轮入口叶顶激波呈吞入状态时,采用前缘后掠会减弱槽道激波强度,从而减小导风轮叶顶附近损失;当叶轮入口叶顶激波呈脱体状态时,采用前缘前掠会减弱前缘激波强度,使得激波更加附体,从而减小导风轮叶顶附近损失。   相似文献   
418.
基于声压相消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后缘小翼控制的旋翼厚度噪声降噪方法。基于Ffowcs Williams-Hawkings(FW-H)方法给出了后缘小翼主动控制条件下旋翼气动噪声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试验总体方案设计,在全消声室开展了噪声主动抑制的开环试验(扫频、扫相和扫幅),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及试验的有效性;分析了后缘小翼偏转参数(幅度、频率、初始相位)对旋翼厚度噪声降噪的影响规律;分析了观测距离对厚度噪声降噪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频率的偏转规律均有一个最优的初始控制相位,合适的偏转规律相位能有效降低桨盘平面内观测点的厚度噪声2~3 dB。  相似文献   
419.
为了提高压气机叶型负荷,提出了一种可控环量尾缘造型方法,该方法对叶型尾缘处弦长2%的区域进行特殊造型,通过改变流动后驻点位置从而提高叶型环量,增加叶型气流转角。在不同马赫数及雷诺数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以设计进气角D因子为0.52的叶型为基准叶型,采用可控环量尾缘造型后叶型气流转角可提高21%,同时总压损失基本无变化,部分叶型甚至在气流转角提高的同时总压损失有所降低。而当气流折转角相同时,可控环量尾缘可以比传统尾缘的总压损失更小。   相似文献   
420.
针对基于点云构建的建筑物模型通常存在的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锯齿等现象,以及建筑物模型中存在的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倾斜影像三维线特征约束的三维模型优化方法。该方法以重叠区域为依据对线段进行质量评估与筛选。然后采用选权迭代思想对三维线段进行择优重构,以三角网为单元进行平面拟合与模型表面的纠正与优化,以三维线段为辅助对模型边缘的三角网进行纠正与优化。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数据进行实验,将本文方法与Poisson表面重建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效地消除了平面凸包和边缘锯齿,边缘精度优化至1像素以内,平面精度优化至0.5像素,模型总体精度比Poisson表面重建方法提升了近1倍。此外,对比现有的完全基于点云模型重建算法,本文方法极大地改善了模型的视觉效果,保持了三维模型平面与边缘的特征,模型的边缘和表面精度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