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2篇
航空   320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对于环板的塑性极限分析,通常应用最大弯矩极限条件,本文应用Mises屈服条件求固支环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荷载。考虑到Mises屈服条件的非线性,文中采用加权余量法进行分析。根据环板屈服时弯矩的边界条件和平衡方程,选取合适的试函数,并用加权余量法中的子域法进行求解,给出极限荷载的计算公式与数值结果,并与Tresca屈服条件的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22.
基于Sobel算子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基于Sobel算子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方法。此种方法先由Sobel算子确定图像边缘的大致位置,然后用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对灰度边缘图进行内插计算,使目标边缘定位达到亚像素级。对插值后的灰度边缘图,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确定阈值提取边缘。实验表明,该方法能精确定位目标边缘,优于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23.
现代高性能三角翼/双垂尾布局战斗机的垂尾结构普遍受到严重的非定常抖振载荷的困扰。根据自诱导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垂尾抖振抑制方法,利用机头处的静态或振动式硬质鼓包,使三角翼前缘涡涡核弯曲、扭转,从而改变前缘涡的轨迹,延缓涡的破裂,减弱前缘涡破裂尾迹在垂尾周围流场处的脉动强度,以达到抑制垂尾抖振的目的。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实验室进行了风洞实验,实验所用模型为一个铝制的全机模型,该模型由一个70°大后掠的三角翼,以及两个31°后掠的垂尾组成。风洞内实验段的风速为10m/s 以及20m/s,迎角范围为20°~50°。实验目的是测量机头处的静态或振动式球形鼓包对垂尾抖振的抑制效果。在尾翼根部两侧粘贴有半桥连接的应变片,用以测量尾翼根部的应变,以此应变作为尾翼抖振强度的衡量标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静态的还是振动式的鼓包都不同程度地减缓垂尾的抖振响应,振动式鼓包对垂尾的抖振抑制效果与鼓包的振动频率有关。某一侧的鼓包仅对该侧的垂尾抖振有抑制效果,它不影响另一侧垂尾的抖振响应。频谱分析的结果表明,鼓包在抑制垂尾抖振的同时并没有改变垂尾振动的主频。  相似文献   
224.
基于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系统.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作为边沿滤波器,利用它的一个线性区监测单个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信号.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等优点,但易受光源抖动及系统其他不稳定因素等带来的系统噪声的影响.为消除系统噪声带来的不利影响,对该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系统利用级联长周期光纤光栅的两个线性区同时监测两个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信号.分别用原系统及其改进系统对温度进行监测,实验的温度测量范围为-70~-115℃.原系统的灵敏度为0.49 mV/℃,温度分辨率为0.5℃;改进系统的灵敏度为0.86 mV/℃,温度分辨率为0.3℃.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系统能有效消除系统噪声,提高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225.
将缘线匹配应用于最大化三维时序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维时序效益大于三维时序”疑惑,提出将缘线匹配技术应用于最大化三维时序效益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先前时序研究积累的经验认识,进一步给出并着重讨论了最大化三维时序效益的简化方法。以Aachen1.5级亚声轴流涡轮为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际过程和效果。结果表明,缘线匹配指导下,可以用较小的计算资源使最大化三维时序效益规程化,并且改进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226.
利用雷诺平均可压缩N-S方程以及可实现k-ε模型,对边条翼下进气的飞机进行了内外流场的气动耦合计算,研究分析了边条翼下进气道进口处的局部流场特性,说明了局部流场特性随攻角变化的关系,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改变进气道的流量系数,分析飞机流场的变化,重点阐明了进气道流量系数对边条涡破碎位置的影响以及机理,即:进气道流量系数越低,涡的破碎位置就越提前,会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7.
介绍了一种平面叶栅反设计方法,假设因压力作用有一流体微元沿槽道中心流线运动,设计参数包括:叶栅进/出口气流角、截面半径、叶型载荷分布和厚度分布等.为完善原设计方法,提出了新的理论,用于获得必要的密度分布曲线;改进了前、后倒圆造型算法,提升了叶栅气动性能;为验证改进后的设计方法,重新设计了德国Aachen涡轮静叶叶栅.   相似文献   
228.
祝强  李言俊  徐瑾  张建华 《航空学报》2009,30(9):1697-1704
为了解决双正交小波构造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不灵活性,以小波滤波器代数构造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支集定长条件下双正交小波滤波器组的参数化构造方法,推导出高通分解滤波器支集长度为奇数或偶数情况下双正交小波滤波器组的构造限定条件,给出具体的参数化构造实例,并分析了参数变化对构造小波特性的影响。从小波特性出发分析了用于图像边缘检测的双正交小波的构造必要条件,结合参数化小波构造方法构建了用于图像边缘检测的小波滤波器组。仿真实例验证了双正交小波滤波器参数化构造方法的灵活性和可行性以及构造小波对图像边缘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9.
轴流压气机转子近失速工况全通道 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某亚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进行了全通道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获得了该压气机近失速工况下的详细流动情况.转子前缘均匀布置的十支静压数值探针监测结果表明,转子圆周上出现两个静压扰动区域,其中一个逐渐发展为突尖波.流场分析表明,叶顶通道中存在频繁的分离涡运动,静压扰动区域中分离涡的强度较大.分离涡诱发间隙流形成“前缘溢流”和“尾缘反流”.静压扰动区域沿圆周方向传播是由分离涡在通道之间的传递引起的.传播过程中,分离涡强度的持续增大是突尖波形成的关键因素.通道中较强的“尾缘反流”沿通道上行并绕过叶片形成“前缘溢流”的现象可作为突尖波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30.
叶片前缘形状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ezier曲线控制涡轮叶片前缘形状由圆弧形改为非圆弧形,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涡轮叶片前缘形状对其气动性能影响.首先以基元叶型为研究基础,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不同基元叶型前缘形状在不同攻角下对涡轮叶栅性能影响.对于正常运行的攻角范围(-15°~+10°),由于非圆弧形前缘表面曲率半径增大较缓,减小了前缘表面流动的法向压力梯度,抑制过度膨胀,减小由摩擦力引起的能量耗散,损失减小,且非圆弧形曲率半径越大,提高性能效果相对越好.而在非设计工况的大攻角条件下,前缘曲率半径缓慢增大将导致叶型分离更严重,损失相对增加.其次以某5级低压涡轮作为验证实例,数值研究分析认为,非圆弧形前缘形状可改善叶片前缘流动特性,提高涡轮效率,但对于远离设计点的非设计工况,由于气流攻角的大幅度改变,会带来涡轮气动性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