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80篇
航空   639篇
航天技术   211篇
综合类   41篇
航天   3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UDDI的应用服务注册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eb服务是当前基于Web的分布式计算与应用的关键技术基础.通用描述发现集成协议(UDDI)是Web服务的核心技术标准,提供了Web服务的信息注册查找规范,解决了Web服务的描述、发布以及查找问题.UDDI规范仅提供了标准接口及数据结构,缺乏对UDDI注册中心的安全性、可管理性等明确的定义和实现机制.基于Web服务及UDDI技术分析,设计实现了基于UDDI的应用服务注册中心(ASC).ASC由ASC客户端、ASC服务器、ASC管理控制台组成,支持Web服务的发布、查找、管理等操作.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发布者声明关联匹配算法,扩展了UDDI标准的应用编程接口,提供了安全、管理等功能,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安全性和易管理性的应用服务注册系统.  相似文献   
92.
Our work focuses on a comprehensive orbital phase-dependent spectroscopy of the four High Mass X-ray Binary Pulsars (HMXBPs) 4U 1538-52, GX 301-2, OAO 1657-415 and Vela X-1. We hereby report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absorption column density and iron-line flux along with other spectral parameters over the binary orbit for the above-mentioned HMXBPs in elliptical orbits, as observed with the Rossi X-ray Timing Explorer (RXTE) and the BeppoSAX satellites. A spherically symmetric wind profile was used as a model to compare the observed column density variations. Out of the four pulsars, only in 4U 1538-52, we find the model having a reasonable corroboration with the observations, whereas in the remaining three the stellar wind seems to be clumpy and a smooth symmetric stellar wind model appears to be quite inadequate in explaining the data. Moreover, in GX 301-2, neither the presence of a disk nor a gas stream from the companion was validated. Furthermore, the spectral results obtained in the case of OAO 1657-415 and Vela X-1 were more or less similar to that of GX 301-2.  相似文献   
93.
Zr-Al-(Ni-Cu)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及热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射铜模铸造法研究了Ni和Cu含量对Zr-Al-(Ni-Cu)四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铸态合金的相结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非晶合金的热学性能.结果表明:Zr-Al-(Ni-Cu)四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远大于Zr-Al-Ni和Zr-Al-Cu三元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Zr65Al7.5Ni10Cu17.5合金显示最高的非晶形成能力,其非晶形成临界直径可以达到7 mm.相似元素Ni和Cu在一定比例下共存,使液态合金的熵值增加,自由能降低,从而有效提高了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94.
95.
基于仿生干黏附材料的空间足式爬行机器人可附着于航天器外表面并代替宇航员完成舱外巡检、维护等工作,是无人自主化在轨服务与维护的有效途径。为保证足式爬行机器人与航天器的稳定附着,本文针对空间爬行机器人足端在与航天器接触时预压力对黏附稳定性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足端预压力优化与控制方法。首先结合仿生黏附材料特性,建立黏附材料在预压阶段和黏附阶段的稳定性约束;其次在稳定性约束下基于二次规划方法优化足端力,保证预压力足够的同时减小对其他足的脱附力;最后通过基于环境刚度辨识的导纳控制实现优化后的力分配。结果表明:基于环境刚度辨识的导纳控制可实现预压力的柔顺控制,优化后的预压力可减小对其他黏附足的法向脱附力的影响,保证黏附爬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
本文研究了管路补偿器补偿位移疲劳寿命和耐久振动寿命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方法。通过对某型管路补偿器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和传统工程计算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管路补偿器补偿位移疲劳寿命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探索耐久振动寿命的有限元计算流程,并将结果同试验数据对比,以验证其设计方法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补偿位移的疲劳寿命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优于工程设计法;耐久振动寿命有限元法能够给出确定的振动应力分布情况,并预测出耐久振动寿命时间,工程设计法仅能计算出管路补偿器的自振频率,不能明确振动应力和寿命。  相似文献   
97.
将双酚E型氰酸酯(BEDCy)与含硅芳炔树脂(PSA)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共混树脂(BEDCy/PSA);通过DSC和原位红外研究了共混树脂的固化反应,使用TGA和DMA表征了树脂的耐热性能;还考察了共混树脂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SA树脂能够降低BEDCy树脂的固化温度;随着PSA树脂的添加,氮气和空气氛...  相似文献   
98.
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铺层总数较多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预测模型。采用三维Puck失效准则预测层内纤维与基体的破坏,并获得基体失效时的断裂面角度。根据低速冲击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分层损伤机理,同时考虑面内横向正应力、厚度方向正应力、层间剪应力和相邻铺层的损伤状态等因素对界面分层的影响,发展了一种新的冲击分层失效准则。为快速有效地预测铺层总数较多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损伤,通过对单元积分点处的应变进行线性插值,提出了在单个实体单元内预测多个铺层损伤的数值计算方法。模型成功预测了受冲击层合板具体的失效模式,预测的分层形状和尺寸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并显著减少了有限元模型的规模,表明本文所发展的数值方法对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损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
    
对复合材料吸能结构盒段进行了耐撞性(crashworthiness)试验研究,得到吸能所关心的载荷-位移曲线,并获得相应的平均载荷、峰值载荷以及吸收总能量相关吸能参数.考虑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本构关系,对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考虑含刚度退化的Hashin失效准则对结构组件进行渐进失效数值分析讨论.基于扩展的失效准则,设置相应的渐进削弱式的薄弱环节,模拟得到了吸能评价参数平均载荷值,数值计算得到的平均载荷值为361.10 kN.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相对误差不超过7%,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取得较好一致性,表明这种方法模拟分析结构组件抗坠毁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
The ionosphere/plasmasphere electron content (PEC) variations during strong geomagnetic storms in November 2004 were estimated by combining of mid-latitude Kharkov incoherent scatter radar observations and GPS TEC data derived from global TEC map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was performed by analysis of the height-temporal distribution for specific loc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mid-latitudes of Europe. The percentage contribution of PEC to GPS TEC indicated the clear dependence from the time with maximal values (more than 70%) during night-time. During day-time the lesser values (30–45%) were observed for quiet geomagnetic conditions and rather high values of the PEC contribution to GPS TEC (up to 90%) were observed during strong negative storm. These change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competing effects of electric fields and winds, which tend to raise the layer to the region with lower loss rate and movement of the ionospheric plasma to the plasma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