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航空   136篇
航天技术   58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31.
郭万林  傅祥炯 《航空学报》1991,12(10):507-510
 <正> 1.孔边穿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采用宽度修正系数FB(c/W),可得紧固件孔边裂纹的SIF式中f_1(α/R)、钉载作用时的FB(c/W)以及未开裂应力σ_Y(X)。对双向载荷下的宽度修正系数,采用文献的数据最小二乘拟合,得  相似文献   
132.
针对瓜瓣阳模上定位销孔加工的找正误差大、实物与数模不一致、加工成本高的难题,通过改进找正方法,粗、精找正结合,并利用3D寻边器进行程序验证的思路,实现了理论数模和实物的精确对齐、找正.在此基础上通过椭球参数方程的坐标转换,实现了在3轴机床上对椭球面上法向和轴向定位销孔的加工.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加工方法,孔的位置精度...  相似文献   
133.
高压涡轮尾切凹槽叶尖冷却换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尾切凹槽状涡轮叶片叶尖的表面换热,通过瞬态风洞实验得到无冷却和带除尘孔两种情况下叶尖表面传热系数,并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5%。分析叶尖间隙流场情况,无冷却时,由于腔底的空腔涡和凸肩壁的分离泡,高表面传热系数集中在压吸力侧凸肩和腔底前缘处;腔底后半段沿压力侧存在条状低表面传热系数分布。有除尘孔冷却时,冷却气体分为高低能两股流体,高能流体随泄漏流流出,造成吸力侧凸肩存在多段高表面传热系数集中分布;低能流体紧贴凹槽压力侧向后流动,对应位置冷却效率可达0.4以上。   相似文献   
134.
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螺孔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手工安装工件、劳动强度大以及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螺孔定位检测方法.利用CCD摄像机实时采集局部待定位物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螺孔坐标,然后通过物理坐标关系得到拍摄范围外的螺孔的坐标,最后经过eye-hand手眼标定转换到机器人坐标系下的坐标.该方法解决了受外界条件限制,对目标测量的过程不能一步完成的问题-实现了较大物件的自动、快速、准确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35.
王进  孙杰  赵占明  张勃  任晓栋  谢公南 《航空学报》2021,42(7):124775-124775
以姊妹孔气膜冷却结构的偏转角度、倾斜角度和吹风比为因素,并以壁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为评价指标,应用田口方法设计了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表,并结合数值计算对不同工况下的流场特征和冷却效率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高吹风比下姊妹孔冷却效率为常规圆柱孔冷却效率的165%~412.5%,正向10°偏转的姊妹孔冷却效率均大于负向10°偏转的姊妹孔冷却效率。参数化结果表明:吹风比为0.5、偏转角度为10°、倾斜角度为35°的结构表现出最佳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136.
为提高径向预旋系统温降减少系统的流动损失,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不同长宽比的狭缝型接受孔及传统直孔型接受孔对预旋系统温降流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狭缝长宽比在1~10范围内增加,接受孔有效流通面积增大,喷嘴出口气流流速及系统无量纲质量流量均增大;当旋转雷诺数大于2.6×106时,系统温降随着狭缝长宽比的增加而增加,总压损失随之先增加后趋于稳定。长宽比为6~10的狭缝型接受孔较传统直孔型接受孔有更高的温降及较高的压力损失。当旋转雷诺数等于7.9×106,长宽比为10的狭缝式接受孔较传统直孔接受孔系统温降系数增加36.7%,总压损失系数增加2.2%。  相似文献   
137.
临壁效应会使压力探针的测量结果发生误差。由于探针属非流线形物休,所以其临壁效应的机理与流线形的机翼不同,不能简单套用机翼的结论.对圆柱三孔针的试验结果表明,可以用叠加点涡的方法来描述其临壁效应。点涡强度随离壁距离的减少而增强.  相似文献   
138.
当太阳活动频繁,特别是有耀斑爆发或者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时,经常能够观察到高能粒子(能量从几十keV到几十MeV)通量突然增加,这种由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粒子事件被称为太阳高能粒子事件。文章研究了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两类高能粒子事件,重点讨论了高能粒子横越磁力线的扩散对粒子在行星际空间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给出了对于不同扩散系数条件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9.
We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observing the effects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inside a current sheet forming in a coronal streamer in the extended corona. In particular we study the possibility to observe with the UVCS of SOHO the excitation of the tearing instability in the current sheet.  相似文献   
140.
Measurements below several MeV/nucleon from Wind/LEMT and ACE/ULEIS show that elements heavier than Zn (Z=30) can be enhanced by factors of ∼100 to 1000, depending on species, in 3He-rich solar energetic particle (SEP) events. Using the Solar Isotope Spectrometer (SIS) on ACE we find that even large SEP (LSEP) shock-accelerated events at energies from ∼10 to >100 MeV/nucleon are often very iron rich and might contain admixtures of flare seed material. Studies of ultra-heavy (UH) SEPs (with Z>30) above 10 MeV/nucleon can be used to test models of acceleration and abundance enhancements in both LSEP and 3He-rich events. We find that the long-term average composition for elements from Z=30 to 40 is similar to standard solar system values, but there is considerable event-to-event variability. Although most of the UH fluence arrives during LSEP events, UH abundances are relatively more enhanced in 3He-rich events, with the (34<Z<40)/O ratio on average more than 50 times higher in 3He-rich events than in LSEP events. At energies >10 MeV/nucleon, the most extreme event in terms of UH composition detected so far took place on 23 July 2004 and had a (34<Z<40)/O enhancement of ∼250–300 times the standard solar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