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航空   65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微重力下容器圆形倒角处的毛细驱动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探索计划的需求对空间流体管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流体管理设备的内角是主要的流体传输"管道",因此研究微重力下容器内角处的毛细驱动流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设计和制造等原因,完美的尖角并不常见,而是带有一定圆角过渡的内角.笔者设计不同的带有圆形过渡内角的容器,选用10cSt硅油为实验流体介质,通过一系列的落塔实验,研究了容器内角处不同的圆角半径对毛细驱动流的影响,并分析得到了有价值的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42.
许多局部特征描述都假设场景是平面的,而在真实场景中捕捉到的图片都是来自三维世界。在图像匹配和目标检测中,三维角点作为一种包含三维信息的形状特征,是一种新的重要不变特征,但从普通角点中自动鉴选出三维角点比较困难。基于图像的图形文法提出一种新的三维角点检测方法。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测出角点的三维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维角点特征在图像匹配中是适用的,证明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无人机自动着陆中的机器视觉辅助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一套辅助无人机自动着陆的机器视觉系统。该系统由机载硬件设备和用户开发软件共同组成,用以完成数字图像处理任务和无人机运动参数估计任务。系统传感器包括一个单目摄像机和机载惯性陀螺;数字图像处理使用的主要算法有图像的轮廓提取、角点检测和模版匹配。基于角点处各个方向上灰度差变化较大的特征,依据最小核值相似(SUSAN)算法和角点几何结构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的角点特征提取算法;根据任务开发的位置参数估计算法依据摄像机透视投影理论,运用摄像机成像标定方法导出了一种高精度的位置测量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机视觉位置参数估计算法可以达到无人机着陆过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4.
飞行器突起物周围气动加热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绪箕  董葳 《宇航学报》1998,19(1):98-102
有压缩拐角区域的突起物的局部气动加热问题表现为流动的分离与再附。许多研究人员对这类突起物的气动加热问题做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本文通过对其流动情况的分析,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对压缩拐角区域气动加热问题,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工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5.
射流旋涡发生器控制大折转角扩压叶栅二次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将射流旋涡发生器引入到某折转角为60°的扩压叶栅端壁二次流控制中,研究了射流方向和射流总压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及栅内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射流旋涡发生器侧向倾角为0°时,仅采用不足扩压叶栅进口流量0.5%的射流流量,即可显著减少栅内损失.射流旋涡有效阻碍和推迟了通道涡发展,在下洗侧将主流流体卷入端壁附面层内,而在上洗侧将低能流体带入主流中,从而减少了角区低能流体聚积,减弱了吸力面的分离流动.当射流进口总压采用与扩压叶栅进口相同的总压时,总压损失减小21.5%,且射流进口总压越大,其控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6.
王奇志  张行  任炳义 《航空学报》1991,12(9):459-466
 在飞机全动平尾大轴中,经常出现孔边角裂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工程-解析方法,导出了飞机平尾大轴孔边角裂纹剪切型应力强度因子的封闭解。这种能量释放方法非常节省机时与人力,可以获得大量系统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47.
叶根开槽叶栅对角区分离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力面/端壁角区的分离是轴流压气机流场中固有的现象。本文采取在叶根处开槽的方法,利用压力梯度从叶片压力面向叶片吸力面引入一股射流增加分离区的能量,从而减缓分离。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攻角下槽的位置、大小和形状对扩压叶栅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初步表明,在非设计工况下适当位置、大小和形状的槽可以有效地减小角区分离。  相似文献   
48.
通过数值模拟,分别针对扩压叶栅的设计工况与角区失速工况进行叶身/端壁融合与吸力面优化造型设计,分析其流场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并探究两种优化造型对压气机性能改善的机理。优化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优化造型吸力面凹陷,使得吸力面附面层厚度变薄,最大端壁融合位置靠近尾缘,角区低能流体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转移并减少,分离结构得到明显控制,损失降低;在角区失速工况下,优化造型吸力面凸起,最大端壁融合位置靠近前缘,使得前缘分离结构显著减弱,当流体在进入吸力面前缘时提前附着,前缘分离区减小甚至消失,损失降低。根据两种造型流场结构特点与控制机理,可构造出在多工况下具有显著作用的叶身-端壁融合造型。  相似文献   
49.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rner Stall in a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mechanisms and to calibrat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tools including both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 and 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a detailed and accurate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rner stall in a linear compressor cascade has been carried out.Data are taken at a Reynolds number of 382 000 based on blade chord and inlet velocity.At first,inlet flow boundary layer is surveyed using hot-wire anemometry.The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ncidence,measurements are acquired at five incidences,including static pressures on both blade and endwall surfaces measured by pressure taps and the total pressure losses of outlet flow measured by a five-hole pressure probe.The maximum losses as well as the extent of losses of the corner stall are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incidences.  相似文献   
50.
边界层吸气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损失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气机角区的大范围回流通常会引起叶片通道中的三维阻塞现象,并伴随有强烈的掺混流动损失。采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开发的TRACE程序,在其推进技术研究所的高速压气机叶栅试验台(包含5个NACA65K48直叶片)上,研究了位于端壁上的边界层吸气措施——叶片弦中近尾缘吸气槽(MTE)对该直压气机叶栅通道的角区分离进行控制,减小二次流动损失,进而削弱其对总损失的影响。通过基于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与相应的试验研究对比,端壁边界层吸气能够较好地重新组织角区气流流动,减弱附着于叶片吸力面尾缘的集中脱落涡,使得角区分离涡强度显著降低,由此引起的二次流损失也明显降低,与无吸气状态相比最大降幅可达81.2%;在设计状态下采用吸气流量率为1%的MTE,总压损失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在数值计算中,降幅为15.2%;试验测量中为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