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航空   1050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通过定常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驻室式处理机匣对高负荷、高马赫数孤立转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处理机匣结构在不同的转速下取得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设计转速时,处理机匣并没有使风扇转子的失速裕度得到改善,并且效率下降约2.8%;在非设计转速时,处理机匣扩稳作用得到充分体现,转子稳定性得到较大程度的加强,并且没有导致转子性能的下降.通过对处理机匣内部流场的详细分析,揭示了驻室式处理机匣的扩稳机理.   相似文献   
922.
跨声压气机周向槽处理机匣非设计工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某单级跨声压气机周向槽处理机匣,利用全三维定常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种典型转速下的机匣扩稳机理;对比分析得出处理机匣扩稳性能与压气机工况、处理槽位置的关系:转速越高,处理槽扩稳效果越好,而且位于叶尖弦长中部的处理槽更有效.当转速降低时,扩稳效果减弱,靠近尾沿的处理槽更为明显.研究表明,该压气机在降转速过程中存在一个扩稳机理的转变:在高转速下扩稳以抑制间隙涡破裂为主,而低转速下则以抑制叶尖吸力面附面层分离为主.   相似文献   
923.
跨声速离心叶轮负荷分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建成  高星  刘宝杰 《推进技术》2008,29(4):458-464
以某典型负荷跨声速离心叶轮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级环境下分析了离心叶轮前加载、均匀加载和后加载三种负荷分布对于离心叶轮总体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离心叶轮内的二次流和熵分布等参数,讨论了负荷分布影响的内在机制。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后加载形式的负荷分布对于离心叶轮的总性能比较有利,对于叶轮内部的二次流控制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24.
静叶时序对压气机叶片附面层流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方法对两级低速压气机中径处的非定常流场进行模拟,针对压气机第2排静叶两个典型周向位置对动静叶干扰下的叶片附面层流动进行研究.建立尾迹与附面层干扰分析模型,结合叶片壁面摩擦力和近壁面附面层湍动能,详细分析了尾迹和势流干扰下静叶时序改变对叶片附面层流动产生的影响.对第2排静叶附面层的研究结果表明:静叶时序改变了尾迹在其叶排中的输运特征,能够降低壁面摩擦力和近壁面湍动能及其非定常最大波动幅值,影响吸力面附面层内动叶尾迹后沉寂区的宽度.在非定常条件下,尾迹能够诱导静叶层流附面层在尾迹干扰的局部范围内转捩发展为湍流状态,同时高湍流度尾迹的干扰具有抑制逆压梯度下附面层分离的作用,并能够延长层流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925.
低速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在一台双级低速轴流压气机上进行了均匀进气时的全流量特性试验研究,重点分析了该压气机旋转失速特性随流量系数的变化情况和失速起始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压气机在失速前出现模态波扰动,其传播频率约等于40%转子旋转频率,范围贯穿整台压气机;压气机第二级在模态波扰动诱导下率先进入旋转失速,初始失速团旋转速度为83.3%转子转速;失速团在向第一级扩散传播过程中,其旋转速度逐步降低,最后稳定在41.9%转子转速;失速团旋转频率随着流量系数的降低而减小;失速团范围随着流量系数的减小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26.
将低马赫数大转角弯叶片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在计算中弯叶片降低能量损失系数为11%,在实验中弯叶片降低能量损失系数为13%.为了深入讨论压气机中弯叶片的适用条件,在0°迎角下,只改变几何折转角,共做了4套平面叶栅的数值分析,其结果表明大转角弯叶片的效果较为明显,比如在59.5°折转角叶栅中,最佳弯角为30°的正弯叶片降低能量损失系数的17.9%;而在39.5°折转角叶栅中,最佳弯角15°正弯叶片只减小了损失系数的0.7%,当进一步增加弯角时,损失反而增加.可以证明在低马赫数条件下叶型折转角的大小是在压气机中是否使用弯叶片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927.
轴流压气机叶片排流场非定常频谱特性试验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揭示轴流压气机叶片排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同时与压气机气动性能和气动稳定性相关联,开展了轴流压气机叶片排流场非定常频谱特性试验研究,并对该试验的试验技术和参数测试方法做了相应介绍。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技术对进行轴流压气机叶片排流场非定常频谱特性试验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28.
厘米级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厘米级微型涡轮发动机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厘米级微型涡轮发动机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3个大小级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年来对中等大小级别(直径6cm)微型涡轮发动机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给出了各主要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微型涡轮发动机总体设计技术,微流动实验及CFD技术,高速微转子动力学。微型涡轮、压气机、燃烧室等部件设计,微型涡轮发动机试车等。  相似文献   
929.
不同长度端壁翼刀对压气机叶栅二次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对可控扩散叶型(CDA)常规直叶栅和三种具有不同长度和流向位置的端壁翼刀叶栅内的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长度端壁翼刀都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栅内的气流流动状况;较小长度的翼刀所产生的附加损失也较小;反向翼刀涡的产生与流道内横向流动的强弱息息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占据前3/4流道长的翼刀为最佳翼刀。   相似文献   
930.
移动壁对压气机叶栅间隙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分区网格处理方法并发展了基于分块结构的三维N-S方程流体求解器,用以模拟压气机间隙区域复杂的流动现象。以一压气机叶栅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端壁静止和端壁移动情况下叶栅内部的三维流场,并考虑了间隙大小的影响。通过详细分析叶栅通道内部及尾迹区域的流动并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程序较好地模拟出了移动壁效应对间隙区域二次流动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数值和实验结果均表明,端壁移动情况下间隙区域的二次流动特征是刮削泄漏涡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