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1144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95篇
航天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21.
某型冲压燃烧室火焰稳定器布局数值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火焰稳定器布局对燃烧室流场特征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对某型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三维湍流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文中采用守恒标量的PDF模型处理扩散燃烧问题,喷雾采用离散相模型,在全流场中用拉格朗日方法跟踪离散液滴的运动和输运。计算结果表明,内外圈稳定器轴向间距取1倍槽宽时出口温度分布最均匀,取2倍槽宽时温升效率最高;等槽负荷原则设计具有最优的出口温度均匀性、温升效率和流阻系数。计算结果定性合理,可用于预估不同条件下的燃烧室性能,用于燃烧室优化设计,指导燃烧试验。  相似文献   
822.
压气机叶顶区域周向模态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丹  田杰  吴亚东  欧阳华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10):2533-2541
针对压气机叶顶区域流动周向模态测试对传感器数量的要求及传感器数量受限时所产生的模态混叠现象,提出一种基于两套测点数组合来校准预测高阶周向模态的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在实验测试中将可识别的模态阶数提升至原来的5倍。研究了轴流压气机叶顶区域压力脉动,捕捉到包括叶片通过频率(BPF)和旋转不稳定性频率(RIF)带凸起的叶顶区域流动模态特性。随着流量减少,频谱上对应的宽频带凸起结构向低频移动,主要周向模态阶数降低,但旋转角速度有所上升。压气机叶顶区域流动的时变特性分析表明,旋转不稳定性在时域上幅值波动较大,不稳定性明显。   相似文献   
823.
压气机旋转不稳定性的周向模态特性及其分解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压气机叶顶区域不稳定压力波的周向模态特性。使用基于空间傅里叶变换的周向模态分解方法对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的频谱模态分解结果,得到了压气机连续周向模态特征频谱峰值。对压气机叶顶区域各模态幅值和相位的时变特性做了详细分析,得到了叶顶旋转不稳定性周向模态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结果表明:旋转不稳定性的主模态具有稳定的周向传播结构,而其他模态波的幅值和相位存在较大波动。利用多组有限测点组合方式消除了模态混叠现象影响,将可以分析的模态上限提高数倍,取决于测点数的选择;基于该方法可以用有限测点捕捉高阶模态,大大减少了实验所需的传感器数目。   相似文献   
824.
PIV 技术在3 通道扩压器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验证PIV技术在新型扩压器性能试验中的应用前景,开展了基于PIV技术的燃烧室3通道扩压器试验。对不同前置扩压器与不同头部帽罩的流场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关键参数对扩压器内流场分布和压力损失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PIV技术能较好地得到扩压器的内流场特征,并反映出3通道扩压器具有较好的流场稳定性,在L_m/L_e=0.7,L_i/L_e=L_o/L_e=0.6,L_c/L_e=1.82时扩压器性能最佳。该技术为先进扩压器的结构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25.
根据前期某型发动机燃烧室头部降低冒烟数性能试验结果,火焰筒头部结构存在高温烧蚀变形痕迹,为保证该结构工 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将原型燃烧室火焰筒头部传统的孔板+挡溅板的冷却结构改进为带有一定角度的收敛双锥形冷却结构,并 在单管燃烧试验器、扇形燃烧室试验件上采用连续气源、模拟参数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录取了改进前后2种头部的点熄火边界、 燃烧效率及头部壁温。结果表明:在同工况下,改进后的火焰筒头部着火余气系数更大,点火边界更宽;贫油熄火边界相当;燃烧 效率基本相当,均大于0.99,符合性能要求;改进后火焰筒头部壁温较原型的有较大降低,温度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826.
为了研究碳化烧蚀材料对旋转爆震燃烧室的被动热防护作用效果,建立了旋转爆震燃烧室热环境计算模型和多层复合壁一维烧蚀热响应分析模型。基于旋转爆震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确定了沿燃烧室轴向的壁面平均温度与热流的分布特征;针对典型的壁面热负荷输入条件,采用动边界隐式差分格式,对碳化型烧蚀材料的烧蚀过程和传热过程进行了耦合计算,分析了碳化层剥蚀、热解热、热解气体质量流率、材料厚度等因素对燃烧室壁面热防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旋转爆震燃烧室温度和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斜激波扫掠区域热负荷更为剧烈;碳化层剥蚀后会使烧蚀材料的烧蚀率增加,壁面温度迅速上升;增大热解热及热解气体质量流率都有利于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壁面温度; 旋转爆震燃烧室不同区域的烧蚀有一定差异,增加烧蚀材料厚度无疑有利于壁面热防护,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壁面重量和空间尺寸。  相似文献   
827.
为了研究喷管结构形式对两级 PDE 性能的影响及作用规律,以氢气和空气混合物为例,采用 FLUENT 软件中的 k-ε湍流模型,使用非平衡壁面函数、PISO 算法及基于梯度的动态自适应网格加密方法,对收敛、扩张、收扩等不同喷管结构形式的凹面腔内环形向心射流聚心碰撞产生激波会聚起爆爆震波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和冲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对不同时间点凹面腔产生的推力和冲量、喷管产生的推力和冲量、两级 PDE 总的推力和冲量三者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发现凹面腔产生的推力和冲量是两级 PDE 总的推力和冲量的主要来源,不同喷管结构形式对两级 PDE 推力和冲量性能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别。以冲量为例,收敛喷管可以提高凹面腔的冲量,但是由于自身同时产生过多负的喷管冲量,因而总冲量较小;扩张喷管虽然对凹面腔冲量的提高作用不大,但是由于其自身可以提供正的喷管冲量,所以总冲量较大;收扩喷管的收敛段也可以较小幅度的提高凹面腔冲量,但同时产生的负喷管冲量会和扩张段产生的正喷管冲量发生抵消,使总的喷管冲量比较低,发动机总冲量也较小。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扩张喷管性能最优。可见在两级 PDE 喷管结构形式的选择上,要同时考虑凹面腔冲量和喷管冲量,权衡两者,才能选择出合适的喷管。  相似文献   
828.
燃气分析法测量航空发动机五头部燃烧室温度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温度场测量所用的燃气取样器和燃气分析系统,并对系统简化所引起的误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点”燃烧温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点”燃烧效率、油气比和燃烧温度计算总平均值的方法.数据显示利用热电偶测量温度获得的燃烧效率比燃气分析法燃烧效率约低4%,在燃气温度约为1500℃时,热电偶测得的燃气平均温度比燃气分析法平均温度低55℃左右,同时表明燃气分析方法在测量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温度场具有可测温度高、影响因素少、数据准确的优势.   相似文献   
829.
本文在二元试验燃烧室上,对四种掺混孔设计方案作了燃烧室出口径向平均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试验时燃烧室进口不加温,温升范围280°~570℃,燃烧室出口为常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掺混孔设计方案,对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同时建立了预估燃气涡输发动机主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的半经验半分析模型。该模型能够由第一次试验得到的出口温度分布,推算出燃烧室掺混区设计修改后或工作状态改变后,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曲线的变化。模型计算结果和从二元试验燃烧室出口测得的平均径向温度分布非常吻合,为调试燃烧室出口平均径向温度分布提供了定量的设计工具。  相似文献   
830.
采用SIMPLE算法对具有中心入射流的开式转静盘腔中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计算研究。计算了流场中 3D速度分量、温度场 ,得出了转静盘系层流流动的规律 ,分析了流场中出现旋涡的变化规律、出口截面的速度变化情况以及扩散项和对流项对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