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02篇 |
免费 | 804篇 |
国内免费 | 33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99篇 |
航天技术 | 769篇 |
综合类 | 449篇 |
航天 | 5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132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24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78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民用飞机设置燃油温度指示系统对燃油箱内的燃油温度进行持续监控,以避免燃油结冰,并确保燃油系统向发动机/APU提供的燃油符合温度要求。介绍了民用飞机燃油温度指示系统的组成和设计要点,以单通道民用客机为例对燃油温度告警设定考虑因素及告警值设定、告警等级及飞行员操作等进行分析。提出燃油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应考虑飞机燃油泵安装位置及耗油顺序、耗油规律,燃油温度告警类型应考虑飞机系统设计架构,针对飞行过程中燃油箱内燃油温度会增高的构型设置高温告警,除特殊构型外应设置燃油低温告警,燃油低温告警阈值应综合考虑燃油冰点、发动机/APU正常工作所需的入口燃油温度,确保燃油箱内的燃油温度符合要求。低油温告警触发后,飞行员应结合燃油种类及冰点对飞机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982.
飞行器是在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飞行的器械,包括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飞行器在机动过程中,飞行器结构的截面载荷是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截面载荷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结构设计的可靠性。针对导弹在飞行过程中结构内部应力难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载荷测试仪实测应变载荷与LS-DYNA软件结合仿真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单个桁条组件的应力性能进行有限元仿真验证,确认每个桁条组件的测点布局,设计载荷测试仪进行高精度载荷测量,测试仪由8通道应变测量模块与6通道温度测量模块组成,系统由单片机与FPGA共同控制,通过应变信号调理电路与温度信号调理电路提升信号的线性度,采用Flash实现大量数据的存储,通过RS422转USB将数据上传至上位机。通过上述工作验证了载荷测试仪高精度采集方案,结果表明载荷测试仪采集到的应变数据与温度数据呈高线性度,对导弹的弹体结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3.
针对当前孔探仪检测飞机发动机叶片缺乏有效自动测量缺陷尺寸的问题,从处理孔探图像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叶片损伤的图像预处理方式,并运用基于特征点的自动测量方法实现了发动机叶片损伤的识别测量。首先,在预处理阶段运用直方图均衡化、Grab Cut分割、空间域增强等算法实现了图像去噪、改善局部高光、简化预处理一般步骤等。其次,建立图像坐标扫描叶片轮廓线获取位置信息,利用曲线斜率特点拟合叶片边缘直线,提取损伤的三个特征点用以描述获取损伤尺寸。最后,以某型发动机叶片的损伤为例,运用此预处理方法提取到了叶片边缘曲线,测量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基本相符,验证了该算法识别测量的可靠性,为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损伤测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84.
介绍了国外近年来正在积极探索的几种高速流场测量新技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非接触的和定量的,测量是空间和时间可分辨的。这些技术直接对分子速度进行测量,避免了由于粒子投放引起的滞后和紧靠壁面的附面层中的粒子的投放困难。其中有些测量技术是多点测量的,高速流动测量期望测量有这一性能。有些测量能用来对几个参数同时进行测量,例如激光感应荧光技术和喇量测量技术,流动的重要参数速度,压强,温度和密度可用这些技术进行 相似文献
985.
986.
文章首先回顾、梳理了热流测量技术的发展过程,然后将热流计从工作原理上分为基于温度梯度、基于能量平衡和基于半无限大体假设3大类,重点介绍了每一类别对应的热流计结构形式、应用情况和测量范围等,并对热流计的标定方法进行简述,最后对热流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87.
接触非线性是射频设备和电路中产生无源互调(passive intermodulation,PIM)信号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对接触结点射频等效电路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共晶镓铟合金(eutectic gallium-indium,EGaIn)的PIM抑制方法。EGaIn不同于传统的焊锡,它可以在室温下实现接触结位置上的稳定、可重构连接。首先分析了射频(radio frequency,RF)下的金属接触结的电路模型。其次设计并实现了两个包含不同金属接触结构且工作在2.6GHz的平面倒F天线(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PIFA)。最后比较了EGaIn焊接前后PIFA的互调水平,其中对PIM指标的最大抑制程度为35dB。验证了EGaIn可以在室温下对PIFA的接触结点进行可重构焊接,这为电连接中的非线性抑制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88.
瞬态压力测量中通道效应的修正(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情况下,在测试瞬态压力时必然包含有连接通道,内燃机示功图的测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通道的气动特性使测录的压力波发生畸变,本文考虑了通道中的非定常、非等熵流动,并且提出了一种特殊的逆特征线法用于对畸变直接进行校正,实验结果显示通道的畸变效应可以得到完全的修正。另外,本文指出在传感器的安装、维护、寿命和抗热冲击等方面,连接通道的存在反而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89.
在结构动力学试验中,测量通道的校准质量直接影响测量数据的精度。要得到一个通道从头至尾的传递函数.既可以避免累积误差同时又具有信号补偿能力.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系统校准。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测量通道的现场系统校准技术。 相似文献
990.
温度对接触热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温度对接触热阻的影响及所得到的结果。当多晶体固体表面相互接触时,随着接触面温度升高,接触热阻呈下降规律。产生这一现象的机理是由于当接触面温度变化时。接触表面的微观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接触热阻的变化。当多晶体固体表面相互接触时,对应同一宏观接触状况其微观接触状况却不尽相同。通过实验获得了接触热阻的变化范围和接触热阻随温度变化的数据带。实验中观察到温度使固体表面产生的变形有些能够恢复,有些则不能.本文提出了能否建立温度与变形、时间三者关系的假设,当固体接触表面温度较高时,还提出了一种研究接触热阻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