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航空   613篇
航天技术   81篇
综合类   113篇
航天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7):1889-1902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over a delta wing was carried out at Mach number 6 in a quiet wind tunnel. The 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NPLS) and Temperature-Sensitive Paints (TSP)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fine flow field structure and the wall Stanton number of the delta wing.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the angle of attack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was studi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between the leading edge and the centerline was dominated by the crossflow instability. At the location of the initial appearance of the traveling crossflow waves, the Stanton number began to rise. The Stanton number reached a maximum when the crossflow waves were broken up to turbulence. Increasing the angle of attack increased the spanwise pressure gradient at the windward side of the delta wing, thereby increasing the crossflow instability and advancing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front. However, increasing the angle of attack caused the transition front to move backward at the leeward side. In additi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to the Reynolds number varied with the angle of attack and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72.
刘志全  曾惠忠  邱慧  白照广  杨志 《宇航学报》2021,42(9):1067-1077
从结构构型、结构材料、结构连接方式和结构评价指标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卫星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小卫星球形或准球形壳体结构、箱板式卫星平台结构、框架式立方星结构、基于特殊需求的专用化结构及多功能一体化结构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指出了未来小卫星结构通用化、小型化、专用化、多功能一体化的多元发展趋势,提出了小卫星结构材料、连接方式和评价指标方面的发展建议,旨在为小卫星结构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碱金属引射下的高超声速尾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芳  石于中 《宇航学报》1996,17(4):100-103
高超声速化学非平衡尾流的分析与计算是空气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采用二阶精度的中心差隐格式,求解了抛物化的N-S方程,得到了高空20KM及60KM非平衡尾流的数值解,研究了碱金属引射对尾流电子密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引射碱金属对尾流电子密度影响明显,尾流电子密度因此增加了1~3个量级。文中化学反应模型采用十组元模型,组元包括O2、N2、O、N、NO、NO+、O-2、Na、N+a以及e-。  相似文献   
174.
利用PC总线工业控制计算机及有关功能组件,组成HG-4亚、跨、超音速风洞控制系统,实现超音速总压P0及亚、跨音速马赫数M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吹风过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5.
文章对换热器中管子和管板的几种常用联接方式从制造、使用及维修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液袋胀接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胀接技术,粘胀联接和螺纹联接各有独到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6.
高旋转数下带肋回转通道的换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匹配真实发动机转子叶片的工作条件,将实验回转通道气体压力提高到500kPa以上,使雷诺数和旋转数范围分别扩展到10000~70000和0~2.08.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高旋转数下带45°倾角斜肋的方形截面回转通道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回转通道的第1通道前缘面传热系数随旋转数的增大先减小,在达到临界旋转数后换热随旋转数增大而增强;低旋转数下,回转通道的第2通道前后缘面换热差异较小,随着旋转数的增大,前缘面换热始终强于后缘面,这种换热特性与光滑通道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77.
袁星  陶智  李海旺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0):2432-2436
应用CFD计算软件ANSYS CFX对水力直径为0.4mm的矩形截面微尺度通道中的气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了3种流动模型,即γ-Reθt转捩模型、层流模型和剪切应力输运(SST)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层流模型及SST模型不具有预测转捩的能力;γ-Reθt转捩模型捕捉到了临界雷诺数且摩擦因数相对误差在20%以下.在未达到临界雷诺数之前,通道后部已经出现局部湍流区,且局部湍流区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壁面摩擦因数的最低点对应的流向位置与通道中前后湍流区的交结位置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78.
基于排队论的防空部署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胜涛  娄寿春  王君 《上海航天》2006,23(4):55-57,64
为简化空防对抗中防空部署效率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排队论的分析方法。将作战过程视为先到先服务的服务系统,在目标持续入侵时目标流作为泊松申请,近、中/远程地空导弹武器集群分别为带失效和有限等待时间的排队系统。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建立了两种火力单元部署效率的数学模型。算例表明,该法可描述我方火力单元数、武器系统毁伤能力(服务时间)和空中目标流密度间的关系,能用于评估混编防空武器系统的部署效率,算法简单。  相似文献   
179.
基于小波的网络连接层流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研究表明网络流量的统计特性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由大量具有高斯性的网络流量和少量的突发性网络流量组成.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复杂的网络流量统计特性,引入多尺度分析工具小波,在多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波的网络连接层流量模型,有机地结合了独立小波模型和多重分形小波模型的优点,即保持了独立小波模型在不同尺度对高斯性方差的拟合,同时保持了多重分形小波模型对突发性的拟合.真实网络流量的仿真结果表明这个模型能够灵活地适应网络流量在不同尺度下所表现出的高斯特性和突发行为.  相似文献   
180.
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周期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应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从多个变化尺度上对1932—2000年的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1)太阳黑子数存在准11年、准32年的周期变化特征及Ap指数存在准32年、准11年、准6个月、准27天和准13.9天的周期变化特征;(2)太阳黑子数及Ap指数有着相似的准11年周期变化,但Ap指数极值的出现要比太阳黑子数极值出现滞后1—2年;(3)Ap指数准27天的周期变化在太阳黑子活动高、低年不同,在太阳活动低年,Ap指数有着较稳定的准27天周期变化,但在太阳活动高年,27天的周期变化几乎消失,这种周期变化的消失和出现时间可在Morlet小波变换图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