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125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丁明松  江涛  刘庆宗  董维中  高铁锁  傅杨奥骁 《航空学报》2019,40(11):123009-123009
高温气体电导率是高超声速电磁流动控制数值模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针对电导率模拟准确性及其对高超声速磁流体控制影响的问题,考虑高超声速飞行器流场中高温气体热化学非平衡效应,采用三维低磁雷诺数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模拟方法及程序,结合国内外常见电导率处理方法开展典型状态高超声速MHD控制数值模拟,分析电导率模拟对高超声速磁流体流场分布、气动力/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磁控热流减缓效果与电导率呈非线性关系,电导率较大时将出现电导率的磁控热饱和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化学反应趋向于平衡态存在一定关系;采用定电导率方法,会人为放大磁场洛仑兹力的磁阻力效果,使阻力系数的预测值偏大;不同电导率模型计算得到的电导率分布差异很大,甚至存在数量级的差别,显著影响了磁流体的控制效果,这与电导率模型的适用范围、参数选取原则存在很大关联;对于含多种离解、电离组分的高温气体流动来说,采用基于多电离组分迁移碰撞的电导率模型(本文模型M8),计算与试验一致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2.
ZrC/C复合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向石墨材料中掺杂氧化锆,制备ZrC/C复合材料。较系统地研究了Zr的加入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Zr量的增加,力学性能不断提高,在掺Zr量为10%时,材料的弯曲强度达最大值,而在掺Zr量为7.5%时,热导率达到最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微观结构影响着材料的力学、热导率等宏观性质。  相似文献   
183.
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和模拟的算法,构建了非晶态二氧化硅模型以及初级粒子模型,研究了外界环境条件和气凝胶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气凝胶固相热导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300、500、800、1200K四种环境温度下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固相热导率,材料的固相热导率随着环境温度上升略有增加。同时探讨了初级粒子内部缺陷对骨架固相热导率的影响,一定孔隙率范围内,随着孔隙率的增加材料的固相热导率降低,当孔隙率逐渐增加至0.26后,模型能够很好地表征实际情况。所建立的非晶态气凝胶模型及算法对该类材料的微尺度传热分析及结构设计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4.
刘建胜  李铮  张其善 《航空学报》1998,19(5):541-545
在ACTFEL(交流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中用作列电极的ITO(氧化铟锡)材料的低的导电性极大地限制了器件的尺寸。通过将其简化为一个行与列驱动等效电路模型,能够定量地快速了解这一限制。且提出了减小这一限制的一种可行方法--金属边墙结构。  相似文献   
185.
采用轴棒法编织三维四向炭纤维预制体,经高压沥青浸渍炭化致密化工艺(HIPIC)制得高密度4D C/C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轴向的热物理性能、抗烧蚀性能,并分析了材料的烧蚀机理.结果表明,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轴向的热扩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比定压热容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缓慢下降,且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86.
电子封装用Sip/Al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挤压铸造法制备了Sip/A l复合材料。材料组织致密,增强体颗粒分布均匀。热物理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大于90 W/(m.K),线膨胀系数可在(7.48~9.99)×10-6/K范围内调整。增加基体合金中的Si含量有利于降低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但同时也会使热导率降低。对复合材料进行退火处理可有效降低其线膨胀系数,提高热导率。Sip/A l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环保复合材料已经基本满足电子封装高导热、低膨胀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7.
C/C复合材料高温热物理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实验研究了烧蚀防热C/C复合材料从常温到高温的等效热膨胀系数、热扩散率、比热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计算了材料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与抗热应力系数。结果表明: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很小,接近零膨胀。热扩散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比热随温度升高近似比例增加,而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热扩散率相似。材料的抗热应力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抗热震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88.
    
碱性聚电解质膜燃料电池(APEMFC)作为质子交换膜膜燃料电池的替代,由于其可以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快及成本低等众多优点,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其中一个关键部件,碱性聚电解质(APE)膜在APEMFC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OH-的淌度明显低于H+,碱性聚电解质膜的性能尤其是电导率相对较低.通过提高聚合物中离子基团的接枝度(GD),获得高的离子浓度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往往导致聚合物膜过度亲水溶胀,机械强度大幅下降.由此看来,电导率和溶胀成为了两个影响电池性能的异常重要但又相互矛盾的因素.本文综述了近些年来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些策略,如物理手段、化学交联、离子基团在侧链上的富集以及通过亲水/疏水相分离结构构建高效的离子传输通道等.这些手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在低的吸水和溶胀下获得高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89.
典型空间聚合物介质的抗内带电改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除航天器介质内带电所产生脉冲放电威胁的最佳方式,除有效屏蔽外,就是研制不会产生脉冲放电的介质材料和绝缘结构件.通过对航天器用聚酰亚胺、环氧树脂和聚四氟乙烯等几种典型聚合物的改性研究发现,采用微米级无机粉料对聚合物介质材料进行改性,只要添加剂的电导率显著低于聚合物的电导率,该复合介质材料即可产生显著的非线性电阻率特性,可以实现在介质内带电程度达到放电阈值时迅速以非脉冲电导电流方式释放掉所储存的危险电荷,有可能达到消除脉冲放电的目标;当该添加剂含有微量"施主"杂质时甚至还可以提高介质材料在正常情况下的电阻率.对复合介质非线性电阻特性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0.
提出材料厚度、包覆厚度、检测设备、检测方法、人员素质等是影响电导率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可以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