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125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介绍用激光脉冲法测量碳纤维轴向热导率的方法原理和测试结果。对碳纤维导热性与纤维微观结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碳纤维轴向导热有定向效应的见解。讨论了碳纤维的导热性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导热性之间的关系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导热各向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2.
以T300碳纤维/环氧树脂基单向复合材料为例,考虑纤维周围间隙缺陷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微观图像识别的等效导热系数预估方法.首先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处理材料微观电镜照片,然后依据纤维体积分数稳定性判据应用几何重构技术建立了代表性单元,并通过在代表性单元(RVE)内部交界面处添加接触热阻的方法引入间隙缺陷的影响,最终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得到等效导热系数(ETC).研究发现:间隙的位置对等效导热系数影响微弱;随着间隙缺陷占比和厚度的增加,等效导热系数显著降低;间隙缺陷占比大于0.8,无量纲间隙缺陷厚度小于0.15时,单向纤维增韧复合材料的等效导热系数受间隙影响最突出;相对于纤维和基体理想接触的情况,考虑间隙缺陷后,等效导热系数最大降幅可达52.1%.   相似文献   
133.
非稳态平面热源法同时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非稳态平面热源法的测量原理、传热数学模型及温度响应公式,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际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只需测量试样内某一点的温度变化就可同时得到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以及体积热容等热物性参数。  相似文献   
13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导热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有许多理论性和经验性的模型用于预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并详细总结了各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热模型的特点,给出了几种最常用模型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5.
某推进剂非稳态导热及温度场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研制火箭推进剂初始温度测量装置的需要,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了某种火箭推进剂在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非稳态温度场,程序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得出了该推进剂的非稳态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温度分布的主要热阻,研究子常用的推进剂最大肉厚1/2处温度与质量加权平衡温度的差别,给出了测量温度的最佳位置。  相似文献   
136.
基于热管技术的飞机电作动机构散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飞机电作动机构在工作过程中发热严重的情况,开展了相关散热技术研究。利用试验数据拟合出电作动机构产热量的经验关系式,提出基于热管-燃油系统的飞机电作动机构冷却方法,建立描述电作动机构散热系统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型,并验证了其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因素对散热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试验误差在14.6%以内;与自然对流散热相比,热管-燃油散热方式可使电作动器温升降低12.61%,对于驱动器,风扇冷却效果优于热管-燃油散热方式;当热管等效导热系数达到7 000 W/(m·K),电作动机构已达到较好的散热状态,继续增大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对提高散热系统散热性能效果不明显。研究可为电作动机构高效散热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对比分析了采用碳纤维集束和基于单向复合材料的碳纤维轴向导热性能测试方法的差异性,研究了纤维体积分数、试样厚度等对导热测试的影响,分析了聚丙烯腈基高强型、高模型碳纤维和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对该测试方法的适用性,考察了碳纤维轴向导热性能与其结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纤维向树脂的传热作用,单向复合材料试样比碳纤维集束试样具有更低的热扩散系数,采用碳纤维集束试样可获得准确的纤维导热系数,而基于单向复合材料计算得到的纤维导热系数偏高。纤维体积分数越高、试样厚度越大,基于单向复合材料计算得到的碳碳纤维导热系数越大;采用碳纤维集束试样测试碳纤维导热系数时,碳纤维体积分数变化对碳纤维热扩散系数、导热系数测试结果影响不大。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高模型碳纤维、高强型碳纤维导热系数依次降低,晶面间距越小、晶粒尺寸越大,碳纤维导热系数越高。研究结果对准确表征碳纤维导热性能、设计高导热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8.
In this article, a numerical model combining conduction and radiation is developed based on two flux approximation to predict the heat transfer behavior of fibrous insulation used in thermal protection systems. Monte Carlo method is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modified radiative properties with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transient external temperature as high as 1 000 K. It is found that the estimated radiative properties become time-independent after about t = 3 000 s.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to the measured results in transient state, the contact resistance exerts significant influences up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specime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d absolute deviation is 3.25% when contact resistance is neglected in heat transfer model, while 1.82% with no contact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39.
树脂基烧蚀材料细观传热特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密度树脂基烧蚀材料在近年来的深空探测等航天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提高其隔热能力,需要对其传热机理进行分析,尤其是基于细观尺度的传热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究其传热机理。依据对树脂基烧蚀材料的细观结构观测和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尺度的单胞理论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给出参数化影响规律。同时,建立了有限元随机模型,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并给出了基于有限元的参数化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建立的单胞理论模型与实验值的误差,对于两种树脂基烧蚀材料,分别为12%和7.6%左右,从而验证了建立的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随机模型所得导热系数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随机模型的正确性。所建模型和参数化分析所得规律对于树脂基烧蚀材料隔热性能的提高和加工工艺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0.
For steady-state heat conduction, a new variational functional for a unit cell of composites with periodic microstructures is constructed by considering the quasi-periodicity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in the periodicity of the heat flux fields. Then by combining with the eigenfunction expansion of complex potential which satisfies the fiber-matrix interface conditions, an eigenfunction expansion-variational method(EEVM) based on a unit cell is developed. The effective transvers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doubly-periodic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first-order approximation formula for the square and hexagonal arrays is presented,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a good convergency of the presented method, even though the fiber volume fraction is relatively high. Comparisons with the existing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made to demonstrate the accuracy and validity of the first-order approximation formula for the hexagonal arr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