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834篇
航空   2597篇
航天技术   647篇
综合类   461篇
航天   37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应用扩展连续算法研究推力矢量飞机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扩展的分支和连续算法对推力矢量控制飞机的飞行运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与标准的分支和连续算法不同,扩展后的分支和连续算法可用于计算飞机特定配平状态的连续曲线,所以不仅能获得飞行性能指标,同时可确定飞机的稳定性。本中扩展分支和连续算法被用于检验推力矢量控制律的有效性,确定了飞行包线边界,分析了配平飞行的稳定性的操纵性以及预测飞行偏离。结果表明,扩展连续方法可获得大量的飞行动力学信息,在推力矢量控制飞机的初步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刘福林 《强度与环境》1993,(1):30-37,53
本文研究了阻尼介质对刚塑性圆板在高载(冲击荷载)作用下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了解析解并对此解进行了讨论。当阻尼介质参数趋于零时,本文结果与无阻尼解一致。文中还画出了荷载与阻尼介质对圆板运动时间和板中心点残余挠度的影响曲线。  相似文献   
93.
舰载飞机自动着舰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舰载飞机的自动着舰系统(包括了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推力控制系统及航空母舰的导引系统),并指出只有精确地控制飞机的不滑轨迹,才能使飞机在航空母舰上安全降落,本文着得讨论俯仰指令型的纵向自动着舰系统的原理、结构及设计,并指出导引指令中对舰体运动的补偿。  相似文献   
94.
编队飞行卫星群构型保持及初始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出了基于相对轨道要素的编队飞行卫星群轨道相对运动控制的轨道机动方程;提出了编队飞行卫星群轨道相对运动控制的轨道机动控制策略,利用不同方向的脉冲控制相对运动的轨道参数,包括轨道平面内机动和轨道平面外机动控制。根据相对轨道要素的变轨机动控制,进行编队飞行卫星群构型的初始化。这样的构型初始化可以视作一次特殊的变轨机动控制,很容易实现编队飞行构型的初始化机动。  相似文献   
95.
基于多体分析的对接机构结构锁动力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周边式空间对接机构结构锁的执行机构的特点,以及运用现有动力学分析软件解决此问题的困难;继而采用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结构锁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针对本模型的特殊性采用了变步长的广义坐标分块求解算法;最后通过求解模型得到了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曲线,证明了滚珠丝杆和弹簧复合机构作为结构锁执行部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The rising demand for Unmanned Aerial Systems(UASs) to perform tasks in hostile environments has emphasized the need for their simulation models for the preliminary evaluations of their missions. The efficiency of the UAS model is directly related to its capacity to estimate its flight dynamics with minimum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The literature describes several techniques to estimate accurate aircraft flight dynamics. Most of them are based on system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methodology to obtain complete model of the S4 and S45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The UAS-S4 and the UAS-S45 model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sub-models, each corresponding to a specific discipline: aerodynamics, propulsion, mass and inertia, and actuator. The‘‘aerodynamic" sub-model was built using the Fderivatives in-house code, which is an improvement of the classical DATCOM procedure. The ‘‘propulsion" sub-model was obtained by coupling a two-stroke engine model based on the ideal Otto cycle and a Blade Element Theory(BET) analysis of the propeller. The ‘‘mass and the inertia" sub-model was designed utilizing the Raymer and DATCOM methodologies. A sub-model of an actuator using servomotor characteristics was employed to complete the model. The total model was then checked by validation of each submodel wit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btained model was accurate and could be used to design a flight simulator.  相似文献   
97.
针对支线飞机机械操纵系统的特点,设计了由模块化的功能单元组成的综合飞行仿真平台,可以实现机械操纵系统数字仿真,在支线飞机的设计与制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平台通过改进还可用于支线飞机的试飞科目训练,从而降低试飞风险并缩短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98.
跑道入口高度是关系着飞机能否安全着陆的关键参数,在其计算中需要采用曲线拟合预测的方法。目前大多是采用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拟合方式。由于最小二乘准则的局限性,当下滑道随机误差不满足正态分布,在飞行数据中出现异常点时会给预测带来较大误差。将最小一乘方法引入到跑道入口高度计算问题中,提高了算法的稳健性,很好地克服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9.
由于受空气压缩性的影响,飞机的颤振速度在跨声速区附近一般会出现较大降低。为解决此问题,简要分析了跨声速区颤振"凹坑"形成的机理,并结合某型飞机的颤振试飞,提出了跨声速区的颤振试飞方法,并给出了数据分析处理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00.
I apply my proposed modification of Soar/Spatial/Visual System and Kosslyn’s (1983) computational operations on images to problems within a 2 × 2 taxonomy that classifies research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coding involves static or dynamic relations within an object or between objects (Newcombe & Shipley, 2015). I then repeat this analysis for problems that are included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curricula. Because many of these problems involve reasoning from diagrams Hegarty’s (2011) framework for reasoning from visual-spatial displays provides additional support for organizing this topic. Two more relevant frameworks specify reasoning at different levels of abstraction (Reed, 2016) and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actions and objects (Reed, 2018).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