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9篇 |
免费 | 806篇 |
国内免费 | 37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65篇 |
航天技术 | 427篇 |
综合类 | 333篇 |
航天 | 4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8篇 |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09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141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49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21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150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332.
333.
表面热流的可辨识性分析可用于飞行器防热层内温度测量精度和测温点位置的确定,在工程上有较强的实用意义。从无量纲分析和仿真辨识出发,根据防热层材料热物性系数、测点位置、表面热流的频域特性等参数对表面热流辨识结果的影响规律,总结出了表面热流辨识问题的相似参数:基于表面热流频率参数的傅立叶数。此后,以这一傅立叶数为判据,针对不同测量误差值的情况初步建立起了表面热流可辨识性的准则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34.
335.
对10Ni3MnCuAl钢磨削表面进行不同强度的喷丸强化处理,分析了喷丸强化后10Ni3MnCuAl钢的金相组织及喷丸表层下微观结构的变化,测量了喷丸影响层的显微硬度以及喷丸强化所形成的残余压应力场, 研究了喷丸所造成显微硬度、金相组织和表面残余应力等表面完整变化.结果表明, 喷丸强化可显著改善10Ni3MnCuAl钢表面完整性及其疲劳寿命. 喷丸强度高时将产生过喷效应,导致疲劳寿命的降低,实验测得最佳喷丸强化弧高值为0.40 mm时表面质量最好,喷丸影响层的残余应力深度达450 μm. 相似文献
336.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因受到切削力的影响,薄壁悬臂叶片容易出现弯曲、扭转变形等问题而导致被加工曲面误差较大。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均匀余量刚度补偿方法,将非均匀余量偏置面作为粗加工/半精加工零件面以提高叶片精加工时的抗弯刚度。首先,分析了集中力载荷下截面厚度对薄壁工件变形的影响;然后,对叶片径向和截面线方向分别采用线性变化和正弦函数变化两种方法进行叶片曲面非均匀余量刚度补偿设计;最后,基于叶片原始截面线,采用放样法构造出叶片曲面的非均匀余量偏置面。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非均匀余量刚度补偿方法可以提高被加工叶片精加工时的刚度,加工出的叶片满足了设计误差要求。 相似文献
337.
在研究金属材料尤其是敏感金属材料的腐蚀疲劳裂纹增长机理时,由于腐蚀疲劳裂纹尖端裸金属滑移面其裸露与钝化的快速瞬时性,要求有一种能够及时准确地测出金属材料裸金属面的瞬面钝化速率的实用方法。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测试试件,提出一种不仅测量准确,而且带助一般材料试验设备可完成的裸金属钝化速率测试方法,这对进一步研究金属材料的腐蚀疲劳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8.
339.
340.
针对某型发动机主动间隙控制系统中典型冷却结构——45°斜向射流冲击,利用热膜法和红外热像仪测试技术,开展了局部强化冷却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冲击雷诺数Re(33297~83242)、斜向冲击间距比H/d (2~6)等参数对冲击靶板表面局部换热特性参数Nu及Nu的影响.试验中发现位于驻点处和下游附驻点区出现了两个Nu峰值,当冲击Re较大、斜向冲击间距比H/d较小时,该现象尤为突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冲击Re的增大,靶板局部强化换热效果显著提升,Nu和Nu均显著增强;随着H/d的减小,驻点区域局部强化换热效果逐步提升,但增加幅度微弱;而在远离驻点区域,特别是在第二个峰值位置,冲击间距减小使得冲击强化换热效果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