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548篇
航天技术   11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The apparatus of scan measurement was used to gather the temperature pattern at the combustor outlet,where the averag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gas was about 1700K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was about 1 950K.Consequently,the measurement part was cooled by water or air.Usually,for intermittent measurement devices,the interval of circle angel could be changed to get a high-density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A continuous measurement manner was adopted to get point in circle.The angle between two measurepoints was 1.286°.The annular combustor outlet was about 40to 50mm in height,where 5or 6measure points were usually arranged.In this device,10measure points were arranged in a range of 45.5mm.Four thermocouples were arranged in circle to obtain 2 800measure-points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a single experiment.Data were drawn from the whole datasheet at intervals.Each group of data whose number decreased in turn,included temperature points of 2 800,1 400,700,and 350,respectively.Several groups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were established.Subsequently,data processing was conducted to calculate the main combustor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arithmetic or integral average temperature,OTDF(over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actor)and RTDF(rad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actor).It is found that the data from different groups with different measuring densities result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combustor characteristics.The veracity of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creases with the growing measure-density.  相似文献   
142.
取样密度对燃烧室试验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燃烧室部件试验中,取样密度会对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如果取样密度过小,会造成燃烧室出口温度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偏离度过大。基于此,对3种燃烧室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将试验采集到的"高取样密度"的原始数据沿圆周方向进行均匀"拆分","拆分后"得到不同密度的"低取样密度"数据,将该数据与原始"高取样密度"试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取样密度与测量偏离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满足工程研制需要的取样密度。  相似文献   
143.
构建了反向双旋文氏管预混(CDV)三喷嘴矩形模型燃烧室,研究了其燃烧特征及性能.结果表明:火焰近乎全蓝色,类似气体的贫预混燃烧,且在此工况下,CO和NOx换算成15%含氧量(体积分数)下排放的体积分数分别低于10×10-6和50×10-6.此外,研究了进气温度变化对CDV三喷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发现CO排放相对NOx更易受到进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并分析揭示了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另外雾化器的性能极易影响贫油直喷火焰特征;需要改进雾化器的加工工艺以确保在预热工况下它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良好雾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4.
为了对基于多孔介质表面火焰的微型燃烧室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以甲烷/空气预混气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限制域、预混气初始温度,开展了多孔介质表面火焰熄火特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石英玻璃限制域下,多孔介质表面火焰可以维持在0.188~0.436m/s的低预混气速度下,速度升高容易发生推举和吹熄;而限制域的长度未产生影响作用;随着预混气初始温度从293K升高至550K,多孔介质表面火焰的熄火速度极限得以提高.当量比为1.0时,预混气熄火速度从293K的1.176m/s增加至550K的2.678m/s,并存在不同斜率的上升过程,而初始温度对熄火本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5.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贫油熄火极限预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贫油熄火极限的预测方法研究对于全面掌握燃烧室性能和有效工作范围,进而对提高燃烧室设计水平,完善中国航空发动机设计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适合于工程应用的预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其中包括半经验模型、火焰体积法、基于数值计算的Lefebvre经验公式、等效反应器网络图法、火焰前锋法和RANS燃烧流场特征法。针对每种方法,详细阐述了其特点,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贫油熄火预测方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6.
以某涡轮风扇发动机回流环形燃烧室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该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特性.部件试验结果得到了出口温度沿周向分布和径向分布特性,重点详细分析了温度沿涡轮导叶叶高的分布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局部扇形区域径向温度沿叶高的分布特性这一概念来考核燃烧室出口温度品质,为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评估和改进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7.
丁稷萍  吉洪湖  斯仁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2):2699-2705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冲压发动机燃烧室隔热屏多斜孔冷却特性及设计方法.首先计算了冲压发动机燃烧室采用无孔隔热屏时隔热屏的温度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温区的分布设计了多斜孔隔热屏孔阵的分布(方案A),然后计算得到了多斜孔隔热屏的温度分布.采用类似的方法又经过2次多斜孔分布的改进(方案B、方案C),取得了冷却效果较好的多斜孔非均匀分布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设计方法在冷却流量由A方案的17.45%降低到方案C的14.99%的情况下,隔热屏最低冷却效率由方案A的70%提高到方案C的85%.   相似文献   
148.
王洪亮  王西耀 《推进技术》2012,33(6):928-933
使用支杆喷注煤油,可以通过喷孔使煤油获得初步的雾化而有利于煤油与气流的混合,从而更快地达到点火条件。为研究支杆在燃烧室中的位置对煤油掺混及燃烧性能的影响,在燃烧室入口马赫数2和3条件下,开展了支杆位于第一位置(燃烧室前部)和第二位置(燃烧室中部)时对煤油燃烧影响的数值模拟及试验。根据试验获得的壁面压力及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以下结论:(1)支杆位置越接近氢气燃烧区,喷出的煤油可以更多、更快地进入该区域进行能量交换,减少煤油点火延迟时间。(2)支杆位于第二位置,支杆前后的近壁面低速区与氢气燃烧区前的回流区连成一片,增加燃料驻留时间,增强混合,有利于火焰向上游传播。(3)在煤油能够点火燃烧的前提下,支杆位于第二位置,煤油与氢气燃烧区域的高度超过燃烧室高度的一半,导致该区域流通面积减小,超声速气流减速,升温,促使煤油燃烧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9.
选用正癸烷作为航空煤油的替代燃料,建立了正癸烷的化学反应详细机理与简化机理(包括50种组分,118个基元反应).分别采用详细机理与简化机理对正癸烷在激波管中的着火延迟时间、在预混燃烧炉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耦合该简化机理与CFD计算软件Fluent,对某型航空发动机环管形燃烧室中单个火焰筒内流动特性与燃烧过程、排放物及活性中间组分生成的反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采用C12H23为燃料的单步反应机理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简化机理计算得到的着火延迟时间、反应物与各主要生成物摩尔分数的整体变化趋势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与采用C12H23为燃料的单步反应机理相比,采用正癸烷为替代燃料的简化反应机理计算得到的温度场分布更符合实际,其出口平均温度亦更为接近燃烧室出口设计温度;同时,能更为详细了解燃料低温裂解过程及裂解产物、中间产物及主要排放物的生成规律.   相似文献   
150.
为了分析宽马赫数飞行条件下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性能以及考虑燃料高温裂解效应对冷却的影响,发展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系统气-固-液传热分析模型,对燃烧室内流、冷却剂流动以及冷却结构进行了气-固-液传热耦合计算.燃烧室内流计算模型无需实验测量的静压数据以及总温/释热分布假设,通过直接求解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微分方程并结合燃料混合及燃烧模型来获得内流参数分布.同时对燃烧室壁面传热进行了计算,将冷却结构内冷却剂的流动、换热与燃烧室内流耦合,并且着重考虑了煤油作为冷却剂,其物态随温度、压力变化以及高温时出现的热/催化裂解吸热化学反应.基于实验数据发展了煤油热/催化裂解总包反应模型,对煤油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过程的化学吸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热/催化裂解效应对再生冷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