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99篇
航空   340篇
航天技术   53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01.
朱位秋  雷鹰 《航空学报》1989,10(1):28-34
 本文将能量包线随机平均法应用于分析单自由度双线性迟滞系统对白噪声激励的随机响应,详细分析了位移、速度及总能量的平稳响应各统计量随系统粘性阻尼、次斜率及激励强度的变化。解析结果与数字模拟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优于迄今为止用于双线性迟滞系统随机响应分析的其他近似方法。  相似文献   
502.
为了避免用传统误差体系的概念表示测量结果可能引起的不足,近年来在国内外科技文献中,讨论测量结果的误差时都已采用了测量不确定度来表示。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方法,通过对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各项误差源的分析,对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对0.02级三相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503.
对火箭基组合循环(RBCC)推进系统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并就此项技术在美国的研究现状做了比较详细的综述,指出了发展这种新型推进装置的关键技术,对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04.
王龙群  张璧  彭颖  谢国印  白倩  王义博 《航空学报》2020,41(3):423170-423170
涡流检测(ECT)技术具有非接触、无需耦合剂、检测灵敏等特点,适用于加工环境较为特殊的增减材复合制造(ASHM)中。本文建立了无缺陷半无限大试样内部涡流分布的解析模型,开展了预制人工缺陷的钛合金增材试样检测实验,研究了ECT深度与激励频率、提离量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内部缺陷较深时,低激励频率条件下缺陷产生的电抗增量信号较大,不同提离量下的电抗增量信号相差不大,因此检测位置较深的内部缺陷时可采用较低的激励频率并适当提高提离量。在本文实验条件下,ECT最佳激励频率为90 kHz;提离量增加到0.97 mm时,有效检测深度略有减小。这一结论可为ECT技术与ASHM的集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5.
人工智能在卫星任务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智能规划与调度是实现卫星自主规划其飞行任务的关键。将人工智能方法应用于卫星的任务规划,以执行对地观测任务为例,将任务规划问题归于组合优化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应用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单个仪器的任务规划。  相似文献   
506.
分析SEL587差动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阐述零序电流的影响。应用情况表明,该装置运行可靠,动作灵敏。  相似文献   
507.
为了在初步设计阶段能够快速计算整体次加筋板的失稳载荷,在一些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近似计算方法.以无缺陷的四边简支的矩形次加筋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结构的3种失稳形式,利用传统加筋板理论分别计算相应的屈曲载荷,并以3种失稳形式中最小的临界屈曲载荷作为整体次加筋板的近似屈曲载荷.应用ABAQUS软件的屈曲线性摄动步方法分别计算了两组有限元模型:一组用来验证3种失效形式理论公式计算的准确度;另一组是整体次加筋板有限元模型,用以验证所提出的次加筋板屈曲载荷计算方法的适用性.以上研究均考虑了纵向压缩载荷和压剪组合载荷两种工况.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近似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次加筋板的失稳载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8.
黄首清  刘守文  翟百臣  周原  黄小凯  秦泰春 《航空学报》2021,42(4):524208-524208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同时模拟真空热环境和CMG与航天器角动量交换工况的试验设备,提出了模拟在轨真空环境下温度、CMG框架转速、航天器转速3种应力的工作态试验方法,给出了适用于神经网络的CMG运行状态定量表达方法,利用少量试验数据和神经网络方法对工作极限转速矩阵、失效边界、失效边界域进行预测,分析了经验样本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以及各应力对其他应力工作域的耦合影响,并给出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更真实模拟CMG在轨工作状态的同时显著节省试验经费和时间,并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多应力工作场景适应性,对I和Ⅱ两类训练数据集分别获得100%和98.8%的预测正确率,给出了仅凭试验数据无法得到的55℃下的转速失效边界,并且可以内化试验数据背后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509.
高超声速飞机动力需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林玄  张辰琳  王霄  卢恩巍  朱伟 《航空学报》2021,42(8):525798-525798
近年来,随着高超声速技术的长足进步,特别是在超燃冲压技术逐渐面向工程化的背景下,关于高超声速飞机及其动力系统的讨论也频繁出现。为了在宽速域条件下工作,基于不同热力循环工作模式的组合动力系统相继被提出,高超声速飞机的动力发展形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也对高超声速飞机动力系统的选型提出了巨大挑战。通过对飞机发展史及高超声速相关发展技术的综述,阐述了现阶段组合动力是高超声速飞机动力主要发展方向这一结论,针对高超声速飞机需求,梳理和分析了几种高超声速组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优缺点,并展望了采用组合动力系统对未来高超声速飞机研究带来的挑战。随着飞行速度的提高,高超声速飞机和动力系统的一体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10.
应用多参考点最小二乘复指数法,通过对某舱段在不同载荷激励和不同边界条件(增加帽和底板)下进行工作模态分析,研究了某舱段的振动响应特性与边界条件和载荷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