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航空   687篇
航天技术   124篇
综合类   55篇
航天   1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Matching mechanism analysis on an adaptive cycle eng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 novel aero-engine concept, adaptive cycle aero-engines (ACEs) are attracting wide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viation industry due to their potential superior task adaptability along a wide flight regime. However, this superior task adaptability can only be demonstrated through proper combined engine control schedule design. It has resulted in an urgent ne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ach variable geometry modulation on engine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Thu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dict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each variable geometry modulation on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 component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engine performance at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on the basis of a newly developed nonlinear component-based ACE perfor-manc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at all four working modes, turning down the high pressure compressor variable stator vane, the low pressure turbine variable nozzle, the nozzle throat area, and turning up the core-driven fan stage variable stator vane, the high pressure turbine variable nozzle can increase the thrust at the expense of a higher high pressure turbine inlet total tempera-ture. However,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adjustments on the trends of various engine components' working points and working lines as well as the ratio of the rotation speed difference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e above results provide valuable guidance and advice for engine combined con-trol schedule design.  相似文献   
202.
研究了一种采用脉冲调制器的空空导弹直/气复合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其稳定性。首先假设直接力是连续量,按照比例与气动舵进行混合,采用三回路设计方法得到混合后的控制量,之后采用脉冲调制器对得到的连续量进行调制,得到直接力装置的开关指令,最后采用非线性描述函数法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选取了合适的脉冲调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3.
本文分析了在新乡、兰州两地接收Omega导航系统G台的信号。结果表明,测出的相让周期丢失是VLP远距离传播所具有的传播现象。同时,结合在兰州的测试结果,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种传播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4.
谢济洲 《航空学报》1993,14(2):79-85
研究了IN718合金在360℃、550℃和650℃下的低周疲劳行为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包括循环应力-应变行为、Massing效应、低周疲劳寿命的能量表达以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并讨论了保持时间对da/dN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在各种温度下表现出循环软化,在本文所试温度下具有Massing特性,其塑性应变能与疲劳寿命在双对数坐标中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其da/dN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650℃下保持时间对da/dN的影响很明显,而550℃时则很轻微。  相似文献   
205.
再入飞行器极限环运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控制再入飞行器纵向运动二阶微分方程,根据外形对称特征,建立气动力系数模型,对方程进行定性分析.由构造的相平面,揭示出运动的全局特性--螺旋点、鞍点、Hopf分岔、极限环以及导致振荡运动和发散的初始条件域.应用多尺度法获得运动方程的极限环振幅和频率的渐近表达式,讨论了Hopf分岔类型.对静态俯仰力矩系数变化产生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6.
以已有核心机为基础进行发动机系列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已有的核心机基础上可发展出一系列发动机。部件匹配的约束条件将限制设计循环参数的选择。为了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一个性能仿真模型。以发展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为例,说明了约束条件对设计循环参数的限制。初步分析给出了循环参数和总体性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7.
考虑充液月球着陆器悬停避障阶段的控制问题,采用三维球摆作为液体晃动部分的等效模型.针对球摆与刚体耦合的三维动力学模型,给出动力学模型的矢量方程及各矢量在本体系的投影坐标,设计位置和姿态联合控制器.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稳定航天器刚体的位置和姿态,且只依赖刚体的位置和姿态,不依赖晃动角或者动力学方程,利于工程应用.利用LaSalle不变原理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给出期望姿态为竖直时系统渐近稳定的控制器参数选择依据.最后数值仿真验证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8.
文章针对在空间环境模拟器水平舱进行人-船-服联合试验中出现的电容薄膜真空规测量偏差问题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真空测量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真空规使用方法不当,并对系统进行了针对性改造。改造后系统圆满地完成了人-船-服联合试验中的压力测量。  相似文献   
209.
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来导弹对推进系统高比冲、宽马赫、大空域的要求,将空速域宽广的空气涡轮火箭(ATR)和比冲性能好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SPR)进行集成,提出了涡轮增压固体冲压发动机(TSPR)的概念,对其进行热力循环分析,验证此组合概念发动机的原理可行性,建立了其热力循环分析模型.利用该模型在典型弹道上对ATR、SPR和TSPR的...  相似文献   
210.
以采用强迫起动方式的补燃发动机涡轮泵联试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的动态模型.对联试装置进行了综合冷调试验并对联试的起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综合冷调试验结果和数值仿真结果,制定了系统的起动程序.试车结果表明联试系统起动过程平稳.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