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6篇 |
免费 | 417篇 |
国内免费 | 19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26篇 |
航天技术 | 201篇 |
综合类 | 140篇 |
航天 | 2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63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针对SRAM型FPGA内部BRAM在轨出现翻转错误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容错设计的问题, 提出了测试BRAM空间单粒子效应和多位翻转图样的方法. 多位翻转图样可以表征单次单粒子事件导致的BRAM中相邻单元的翻转特征, 进而用于分析逻辑字内是否存在多位翻转. 以XC7K410T-FFG900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内部资源的组织结构, 采用脉冲激光试验测试BRAM的翻转特性. 通过试验测得FPGA内BRAM的翻转阈值以及在不同激光能量下的翻转截面, 并分析得到BRAM在不同能量照射下的多位翻转图样. 试验结果表明, BRAM中单个单元翻转所占比例随激光能量的增加而降低, 而多单元翻转所占比例随激光能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BRAM在不同脉冲激光能量下可产生2 bit到11 bit的多单元翻转, 但通过错误注入试验验证, 该多单元翻转在单个字或者字节内并无多位翻转问题. 研究结果为提高SRAM型FPGA在航天应用中的可靠性提供了试验支持, 并依据BRAM的翻转特性给出了SRAM型FPGA在轨加固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72.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TiNiCu双向记忆弹簧训练过程中热机械训练及退火对合金相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训练前升温时,DSC曲线表现出的吸热峰由多个小峰组成,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峰的个数减少,具有稳定双向记忆效应的试样中,升温时只出现一个锐利的峰。这是因为在训练过程中引入特定取向的位错,产生一定的应力场,使得马氏体变体的取向比较一致,相变点基本相同所致。由于位错的引入,引起相变点As和Af下降。训练不同次数的样品400℃退火后,由多个小峰组成的吸热峰合并为一个峰,这是由退火导致热机械训练诱发特定取向的位错恢复引起的。 相似文献
273.
274.
本文提出一种计算效率高、并改进小扰动理论的二维跨音速定常和非定常流的计算方法——非定常纵向大扰动流速势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数值解。本方法还考虑了包括边界层位移厚度以及激波-边界层干扰的粘性影响。文中给出了NACA 0012翼型和NLR 7301超临界翼型绕流的算例,计算结果与实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75.
网络的发展推进了人类信息化进程。但网络也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难题。文章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问题的讨论及其所使用法律法规的分析 ,从而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76.
涡波效应宽速域气动外形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拓展了密切锥乘波体设计方法的应用,推导了设计方法中激波出口型线、流线追踪起始线与平面形状轮廓线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定平面乘波体设计方法。通过定制乘波体的平面形状引入涡效应,提出涡波效应宽速域气动布局的概念,即在高超声速状态下使用激波效应、在低速状态下使用漩涡效应提升布局的总体性能。以双后掠布局为例,使用CFD方法评估其高速和低速状态的气动性能,与带锥体的平板进行对比,分析了升阻比、升力系数以及流场特性,初步给出了非线性增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当前定平面乘波体布局在低速状态和高超声速状态均具有较好的气动性能,弥补了传统乘波体的性能缺陷,为宽速域气动布局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7.
基于微型离心叶轮非绝热边界假设,通过对其内部实际换热过程的详细分析,合理将叶盘、叶片换热等效为环肋、直肋换热,重构了微型离心叶轮的换热过程;根据导热微分方程和肋片散热方程,对叶轮内部热传导及对流换热过程控制方程进行了适应性修正;采用全三维数值模拟与模型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较之零维热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将预估精度至少提高4%;原有只在三维仿真阶段考虑热边界影响的非绝热压气机设计方法相比,结合了该模型的设计方法,可将各自最佳效率点压比和效率分别提高11%和30%,同时,设计周期降为原有方法的14.3%。 相似文献
278.
为了设计一种有利于分离控制的振荡射流激励器,选取单反馈通道的形式,重点研究第二喉道与扩张段参数对射流振荡特性与偏转襟翼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并总结几何参数设计依据,完成激励器设计并对比了其与典型激励器的分离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反馈段参数应使射流在混合段扩张部分的偏角最大;混合段参数应使射流附着于混合段壁面;第二喉道应使射流向流场中均匀传递动量,其过小或过大均会减小射流偏角并导致射流向流场中传递动量不均匀;扩张段扩张角应增大至刚好不阻挡射流偏转,过大会使扩张段内射流发生不对称附着现象;增大出口高度可以增大射流偏移量,但其过大会延长射流在扩张段两侧的停滞时间.不同激励器的分离控制效果对比表明,采用自主设计激励器时的偏转襟翼减阻量是采用典型激励器时的 3.8 倍. 相似文献
279.
280.
针对火箭发动机尾焰注水流场,组织并实施了火箭发动机系留点火及燃气流场注水降温缩比试验,研究了燃气冲击射流流场和注水作用下两相流场的分布状态以及降温效果。并通过研究在高温高速对流冲击作用下气液两相流的传热和传质理论,在Mixture多相流模型的基础上添加质量和能量源项,建立了多组分气液两相流非定常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对比试验结论,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能够准确地反映物理现象。利用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注水后燃气、液态水和水蒸气三种主要组分在流场中的组成,通过与自由射流对比得到了注水燃气流场的包络线长度与宽度变化,注水对燃气流场降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