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89篇
航空   223篇
航天技术   72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1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针对线性调频脉冲压缩引信易受转发式假目标欺骗干扰问题,提出了基于短时分数阶傅立叶变换(STFRFT)的抗欺骗干扰方法。首先,通过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将回波信号与欺骗干扰各分量信号进行分离;再利用相同调频率的LFM信号经短时分数阶傅立叶变换后最大幅值与窗函数宽度成线性关系,而不同调频率的最大幅值不随窗函数宽度变化的特点,有效分辨假目标欺骗干扰,正确检测目标回波信号;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并验证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抗欺骗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62.
金属晶须自发生长是材料科学中长期受到关注的科学现象.随着航天电子产品集成度的提高,由金属晶须自发生长引起的短路和电子故障问题对航天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研究金属晶须的生长规律,分析金属晶须的生长机理,探寻抑制金属晶须生长的技术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对金属晶须生长现象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金属晶须的生长行为、各种影响金属晶须生长的因素、解释锡晶须生长机理的理论等.结合航天型号金属晶须生长导致的故障,对晶须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金属晶须抑制的常用措施.  相似文献   
63.
为了防止多址干扰造成接收机出现误捕和假锁,改善直接序列扩频测控系统抗多址干扰性能,在Gold码特性和扩频接收机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最大似然原理,对采用扩频体制测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为契合工程应用,采用仿真遍历结合理论分析的方式,对Gold码的互相关抑制能力理论值进行了工程修正。在分析捕获阶段的抗干扰捕获门限后,还分析了载噪比估计结果在正常锁定和假锁两种状态下的差异,给出了接收机对假锁状态的判决方法和门限。根据分析和仿真的结果,给出了系统设计约束条件和优化的接收机设计流程,作为测控系统和接收机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64.
材料表面的二次电子发射会触发和维持空间高功率射频器件的共振雪崩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又被称为微放电效应。微放电效应是限制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从微放电作用的机理出发,首先介绍了两种微放电类型(单表面与双表面)的基本物理机理;然后总结了当前主流的微放电抑制方法并给出各自应用于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时的限制。针对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微放电抑制的特殊问题,综述了国内近5年来在表面处理法抑制微放电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预测了微放电抑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5.
复杂动力学模型下星载天线跟瞄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星载天线动力学复杂这一问题,从天线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指向跟踪控制以及振动抑制等方面研究了柔性星载运动部件的指向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描述系统几何拓扑关系建立系统运动学方程,从而简化动力学建模过程;之后,利用假设模态法,对天线反射面挠性进行建模;最后,将拉格朗日方程与挠性关节模型相结合,从而建立了星载天线非线性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在以上复杂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分层设计的思路进行了控制策略设计:先运用基于计算力矩法的滑模控制器得到不考虑挠性关节的耦合控制律,从而保证卫星基体的稳定性以及天线挠性反射面的振动抑制;再使用反步法对挠性关节进行控制,实现对天线反射面的指向精度控制。最后,讨论了动力学参数不确定性对系统跟踪指向控制的影响并采用数学仿真的方式验证了相关动力学模型与控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对星载天线的指向跟踪控制以及振动抑制,提高星载天线的动态指向精度。  相似文献   
66.
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与振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FC)在柔性航天器的振动主动抑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哈密顿原理和压电驱动的载荷比拟方法,建立了带MFC压电驱动的离散形式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LQR)算法进行主动控制。结果表明:在航天器的柔性体受到脉冲载荷激励条件下,使用MFC驱动器可以实现航天器挠性振动的快速抑制,并且同时保持中心刚体姿态的稳定性,即能够实现挠性振动与姿态运动的协同控制。基于MFC的主动控制方法对于高频响应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对于柔性占优的航天器,采用MFC的主动控制优于被动控制。本文方法在处理具有复杂柔性体的航天器时更具优势,更适合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7.
Mean night-time peak power, Doppler shift and Doppler width of spread Doppler clutter (SDC) received by a high frequency backscatter radar located at Alice Springs, Australia from 2000 to 2018 is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azimuth, sunspot number, time of year and frequency. The sampled region covers 90 degrees from West to North and includes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equatorial anomalies.SDC peak power diminished across all azimuths during the winter solstice from around May to August (local winter) coinciding with the global decrease in F layer density due to the annual non-seasonal F2 anomaly but was generally constant during the equinoxes. In contrast, SDC Doppler width and inbound Doppler shift both increased during the equinoxes and exhibited azimuthal dependence related to the eastward equatorial plasma drift.SDC peak powe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unspot number with frequency dependence during winter but not summer. Inbound Doppler shift and Doppler widt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unspot number during equinox but not solstice with a strong dependence on azimuth and a weak dependence on frequency.  相似文献   
68.
声爆抑制是发展新一代超声速民机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总体布局参数的合理设计可以使飞行器具有良好的声爆特性。为了提高全局进化算法在布局设计中的优化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分层优化方法,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提取设计知识,获得设计变量分层信息,指导低声爆布局分层优化;针对某超声速低声爆飞行器,选取后掠角、上反角、展弦比、梢根比、长细比五个总体布局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开展分层优化数值实验,并与一体化优化形成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分层优化方法能够搜索到与一体化优化高度吻合的最优解,分层优化的收敛速度显著高于一体化优化,且对随机寻优历程的表现更稳健。  相似文献   
69.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8):249-264
Currently, industrial robots are considered as an alternative towards traditional machine tools. Especially for the large-scale parts milling, robotic flexibility and low cost make it possess the irreplaceability. However, the milling chatter caused by its weak rigidity hampers robotic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severely in aviation industry. Rotary ultrasonic milling (RUM) technology with one-dimensional axial vibration has been proven and approved on avoiding robotic chatter. Based on this, the research of project team demonstrates that longitudinal-torsional composite ultrasonic milling (CUM-LT) involving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 has a greater advantage than RUM in terms of chatter suppression. Thereby, the CUM-LT as a new means is applied to avoid processing vibration of robotic milling system. And its influence mechanism on stability improvement of weak stiffness processing system is clarified. Meanwhile, the approaches to strengthen separation effect are provided innovatively. Moreover, a new analysis method of robotic CUM-LT (RCUM-LT) stability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ultrasonic function angles.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robotic RUM (RRUM), stability regions of separated RCUM-LT (SRCUM-LT) and unseparated RCUM-LT (URCUM-LT) are improved by 124.42% and 39.20%, respectively. The addition of torsional ultrasonic energy has a wonderful effect on the milling chatter suppression of low stiffness robots.  相似文献   
70.
UC3843控制多路输出开关电源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采用UC3843控制器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实现,讲述了UC3843控制器内部电路及其特点,通过具体的多路输出开关电源设计实例分析了设计的主要步骤以及实际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抑制噪声的措施,最后给出了该电源的性能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