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182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现代战斗机的飞行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几年新机飞行试验的工程实践,结合国外飞行试验的经验,叙述了现代战斗机飞行试验的特点,包括飞行试验的架次和周期,机载测试和地面实时监控,地面支持设施,它机试飞和组织管理;由于电传操纵显得更为突出的飞行试验技术,包括飞控系统稳定裕度、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ASE)、人机闭环飞行品质和大迎角试飞技术,提出了国内飞行试验工作方面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2.
舰载机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与控制是舰载机自动着舰的关键技术,为此本文对该技术进行综述。给出了舰载机进场航线和几种着舰工作模式,概述了基于跟踪雷达的着舰引导系统和基于卫星的着舰引导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着重分析了自动着舰的几种控制技术,包括控制律设计技术、直接力控制技术、推力矢量控制技术、甲板运动预估与补偿技术、舰尾气流抑制技术、动力补偿技术以及着舰安全控制技术。最后,从多系统集成着舰控制技术、多体制融合着舰引导技术两方面对自动着舰引导与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本文应用时域多变量鲁棒控制方法设计歼击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出的鲁棒控制器具有固定的设计参数和增益。在模型误差、参数波动和歼击机气动特性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可以保证飞行稳定并有良好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24.
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了在未来空战中获得主动权 ,各国都非常重视高性能战斗机的研制和发展。作者分析了战斗机及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趋势 ,阐述了战斗机隐身性的作用及在飞机布局设计中采用的减缩措施 ,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的隐身及气动力性能的指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25.
以提高低动压着舰时动态跟踪及抑制舰尾气流扰动的性能为期望 ,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的 H∞ 控制理论 ,提出了保持由地速构成的迎角 αd 恒定的 H∞ 飞行 /推力综合控制增广模型结构。使飞机在接近舰尾处于雷达导引系统关闭的关键时刻 ,该系统仍有姿态保持及抑制气流扰动的优良性能 ,从而改变了传统设计需由导引系统纠正气流扰动而引起的轨迹偏离。基于工程应用 ,文中提出了 H∞ 控制器的降阶方法 ,进行了离散化实时仿真验证。仿真表明 ,本文开发的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6.
战斗机的体系对抗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系对抗分析是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研究的最高层次。本文建立了空对空作战体系对抗的物理模型 ,基于多元兰彻斯特平方律方程 ,给出了不同空战武器战术交战的数学模型 ,考虑现代战争的高技术特征 ,发展了战役优势参数概念 ,使其更加准确地反映空对空作战的实质。以数学模型和战役优势参数为核心 ,采用随机分配目标战术和战斗机对空作战能力指数 ,完成优势评估、进程预测和配置优化等体系对抗问题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具有发展特征的经典作战理论仍能在新的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舰载机着舰减震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小辉  聂宏 《航空学报》2007,28(2):324-327
 在航空母舰上引入降落区的概念,考虑航空母舰的运动模型,建立了舰载机在该降落区上降落时的简化分析模型;推导出了基于该分析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相关参数的表达式,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解出飞机垂直撞击舰面降落区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给出机身载荷-时间历程曲线和舰面垂支反力-时间历程曲线等。与原模型分析结果相比,机身受载和舰面垂直反力峰值减小分别37.3%和37.2%,有效地减小了舰载机着舰的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28.
为了在φ3.2m风洞中开展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特性试验研究,结合该风洞开口试验段及支撑装置的特点,研制了能够模拟战斗机进气道流量的小型引射器装置,发展了基于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设计的战斗机大迎角进气道试验技术.为了验证该项试验技术,研制了进气道流量测量装置,以及基于数字阀的气源控制系统;进行了装置性能研究,并利用某战斗机模型开展了飞机鸭翼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射器引射流量达1.34kg/s,引射器/张线尾撑一体化方案可完全满足我国已有战斗机在3m量级风洞开展进气道试验的流量模拟及开展大迎角试验研究的需求;鸭翼对战斗机进气道性能影响研究为进气道试验模型外形模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很大、要求很高,而着舰系统的复杂性又使得指标要求涉及很多方面。为了从整体上明确着舰的指标要求,从而有利于着舰理论和工程等研究,整理了公开文献中分散的指标要求,并梳理了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构建了着舰指标体系,将指标归纳到总体框架中。研究结果对着舰的控制与分析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变循环发动机对战斗机任务性能影响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战斗机任务性能模型的可行性,以战斗机为研究对象,假设其安装变循环发动机,以F-22战斗机机内燃油和带副油箱的任务性能为标准结果,考虑全部的飞行过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F-22战斗机内燃油和带副油箱任务性能与文献中的标准结果十分接近,误差分别为0.76%和0.24%;假设的变循环发动机使得加速及超声速飞行等涡喷模式的耗油率降低20%,亚声速巡航航段涡扇模式的耗油率降低25%,变循环发动机能够使战斗机的转场航程增加27.2%,亚声速截击任务剖面的作战半径增加29.1%。本算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