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44篇
航空   1161篇
航天技术   195篇
综合类   249篇
航天   1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21.
We continu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fluxes with energy 30–500 keV under the radiation belts at low and middle latitudes (L = 1.2–1.9)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onboard ACTIVE satellite.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fluxe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se electron formations. We observe three main regions of electron flux registration that seem to exist constantly under the radiation belts. These regions are: magneto-conjugated to SAA region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local zone of low intense electron flux accumulation to the west of SAA, and extensive region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to the east.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ACTIVE satellite (orbit height 500–2500 km) shows that electron fluxes are registered in the wide altitude range up to 1100 km. It is shown that these formations have complicated initial structure with two regions of flux maximums: at L = 1.3 and L = 1.6–1.8. We compare particle data with low frequency (LF) data (ARIEL-4 satellite) and high frequency (HF) data (CORONAS-I satellite). Also we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formations under the radiation belts.  相似文献   
722.
多功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博铭  马盈盈  龚威 《上海航天》2020,37(5):135-144
激光雷达具有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优越的方向性和相干性、高的探测精度和实时快速的数据获取能力,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探测、环境监测等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由最初的单波长、单功能朝着多波长、多功能方向发展,技术更加成熟,操作更加方便。本文将介绍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探测大气气溶胶和云、水汽、温度、污染物和大气边界层高度等方面的数据应用。最后,对多波长多功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的数据应用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23.
The F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as measured by Digisondes in the equatorial and low latitude locations in Brazil is analyzed to investigate the seasonal and solar flux controls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equatorial ionization anomaly (EIA) in the equinoctial month of March. The analysis also included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as measured by a GPS receiver operated at the EIA crest location. The foF2 data set covered a period of large solar flux variation from 1996 to 2003, while the GPS TEC data was for a period in 2002–2003 when the solar flux parameter F10.7 underwent large variations, permitting in both cas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solar flux effects on these parameter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pattern in TEC shows a maximum in equinoctial months and a minimum in June solstice, with similar variations for foF2. The solar flux dependence of the TEC is a maximum during equinoxes, especially for post-sunset TEC values at times when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equatorial evening plasma fountain processes.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ith local time are found in the degree of solar flux dependence for both the TEC and EIA. The EIA intensity shows large dependence on F10.7 during post-sunset to midnight hours.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IRI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724.
采用GOSE-10卫星4~9 MeV(P2),9~15 MeV(P3),15~40 MeV(P4),40~80 MeV(P5)能段上的质子通量数据,结合质子能谱,对太阳质子事件发生前各能谱参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详细介绍利用能谱参数的变化特征及能量E>10 MeV的质子通量数据对太阳质子事件进行预报的新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对2002-2006年期间太阳质子事件进行了预报.预报结果显示,预报提前量最多达到100 h以上,对质子事件的报准率达97.5%,预报方法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25.
根据对接机构的结构特点和真空热试验要求,提出了红外笼、电加热片,以及红外笼+加热片组合3种对接机构外热流模拟方案.仿真计算了在真空罐模拟环境中各方案对接机构构件的稳态温度分布,并与轨道环境进行了比较.确定了最大温差构件.结果表明:红外笼方案较简单,适于正样飞行产品;电加热片和红外茏+加热片方案的地面模拟准确性较佳,适于初样地面产品试验.  相似文献   
726.
私营企业是否应该尽快“走出家族制”,实行“公司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由企业既定的制度安排决定的。而企业制度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应与否之别。为此,对决定私营企业制度适用边界的主要变量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私营企业家族制度是一种外延广、适应性强的企业制度,所以,应避免把家族制度看成单一的、静态的、落后的企业制度。对我国大多数私营企业而言,私营企业家族制度仍处在其发展的有效范围之内,不应盲目地进行制度转换。  相似文献   
727.
层板结构冷却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基于一维多孔材料内传热理论,建立层板冷却的理论模型,应用由实验获得的各种层板结构的流阻和换热特性,由层板两侧的压差估算通过层板的冷气流量和层板结构的冷却有效性。对影响层板冷却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层板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在相同吹风比下,双层层板要比单层层板冷却有效性高,而三层层板与双层层板之间的差别不大。通过与传统气膜冷却方式的比较,可以发现,层板冷却具有以较少的空气达到较高的冷却效果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28.
流带是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矢量场可视化的重要技术之一.在对现有的几类流带生成算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矢量场旋度的流带生成算法,并且根据复合函数微分法的原理,针对结构化网格的定常三维矢量场,提出了算法具体实现中求解旋度的方法.流带可视化的结果有助于研究流场中涡的结构.   相似文献   
729.
某卫星在进行真空热试验时,对热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新要求:(1)对某些热流要求较低的加热区的加热笼进行修改,提高其低热流实现能力;(2)减小支架漏热;(3)实时计算设计热流和实际热流的周期积分偏差。由于修改时的约束条件较多,新的要求的满足非常困难。经过努力,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对某些加热笼采取加热带双面涂黑漆的方法,实现了低热流;经过计算和针对性的设计,支架漏热不超过0.1188W;同时实现了设计热流与实际热流周期积分偏差的实时计算。  相似文献   
730.
目前,还没有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可以得出在微细管道内流体的黏性对流体流动及换热的影响,而在微细管道(微米级)内流体高速流动中黏性耗散是不能够忽略的,但是没有合理的计算公式进行理论计算。因此,这里对粘性耗散在微细管道流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理论验证。根据已有的分析给定了一个粘性耗散在微细管道流中造成明显影响的最小标准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