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492篇
航空   1707篇
航天技术   306篇
综合类   294篇
航天   2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9):174-19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micro-blowing temperature cases has been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ag reduction in a subsonic flat-plate flow (where the freestream Mach number is 0.7) by means of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DNS). With minute amount of blowing gas injected from a 32 × 32 array of micro-holes arranged in a staggered pattern, the porosity of micro-holes is 23% and the blowing coefficient is 0.125%.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 drag reduction is achieved by micro-blowing, and a lower wall-friction drag can be obtained at a higher blowing temperature. The role of micro-blowing is to redistribute the total kinetic energy 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the proportion of stream-wise kinetic energy decreases, resulting in the thickened boundary layer. Increasing micro-blowing temperature can accelerate this process and obtain an enhanced drag reduction. Moreover, an explanation of drag reduction by micro-blowing related to the micro-jet vortex clusters is proposed that these micro-jet vortex clusters firmly attached to the wall constitute a stable barrier, which is to prevent the direct contact between the stream-wise vortex and the wall. By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DMD) from temporal/spatial aspects, it is revealed that small structures in the near-wall region play vital role in the change of turbulent scales. The high-frequency patterns are clearly strengthened, and the low-frequency patterns just maintain but are lifted up.  相似文献   
952.
为考察包覆电磁激活板的翼型体绕流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低雷诺数下电磁力对翼型体流场结构和绕流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迎角和不同电磁力大小对翼型体尾流涡街形态和流体边界层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作用于翼型体表面的电磁力可以明显改变流体边界层的结构,抑制边界层分离,并有效提高翼型体的升力。  相似文献   
953.
应用钠原子和中性大气分子的质量连续性方程来模拟突发钠层(SSL),垂直风场采用接近实际大气重力波的正弦行波模式,结果较好地反映了SSL的形成过程.SSL的形成时刻在5-15min之间并可持续到30min之后,形成高度大约在90-100km之间,峰宽为0.5-2km之间,这些都与实际观测SSL的特点相符.同时还进一步地研究了当重力波参数(主要指垂直波长和周期)、风速以及常态钠层半宽度发生变化时SSL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54.
基于SIMULINK平台搭建了分轴燃气轮机稳态、过渡态仿真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燃气轮机-螺旋桨共同工作动态仿真,分析了螺旋桨角度瞬态变化对燃气轮机性能的影响。在燃气轮机性能曲线网图和压气机特性线图中得到燃气轮机工作过程,并得到螺旋桨角度瞬态变化对燃气轮机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人们虽然对层流向湍流转捩过程的研究已经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但仍然有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还没有弄清楚,即有压梯度边界层转捩过程中湍流斑形成的理论机制以及湍流斑的运动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正有待于人们做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本文提出一种以壁面局部脉冲的初始小扰动场来模拟有压梯度边界层流中湍流斑形成的物理模型.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有压梯度边界层流中湍流斑产生的理论机制和发展规律;数值结果显示,它们在好多方面与湍流斑的基本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956.
基于部分状态信息的控制器是一类特殊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 一般难以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工具求解. 本文研究T-S模糊系统的部分状态反馈镇定及部分状态反馈H∞控制问题. 首先, 通过矩阵变换, 将T-S模糊系统的部分状态反馈镇定问题转换成求解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 然后, 以此为基础得到基于LMI的部分状态反馈H∞控制器设计方法; 最后, 通数值例子验证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7.
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发展概况和最新进展,阐述了搅拌摩擦焊技术的原理和工艺特点及其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指出开展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58.
以M6机翼半模型为算例,采用数值方法模拟垫块法风洞试验洞壁边界层及垫块厚度对半模型试验结果的影响.控制方程采用全场三维可压、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计算格式采用Jameson中心有限体积、多步Runge-Kutta时间步长格式进行求解;湍流模型采用Baldwin-Lomax模型.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跨声速风洞半模型试验垫块厚度的选取提供计算方法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59.
李乐  索建秦  于涵  朱鹏飞  郑龙席 《推进技术》2021,42(6):1339-1350
为了探究中心分级双旋流多点直喷燃烧室冷态流动特性,采用数值计算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回流区主要特征参数定量描述方法,分析了主/副模旋流的发展过程,并获得了头部之间相互干涉以及冷却空气与旋流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中心分级双旋流矩形燃烧室(模型A)中形成了稳定的中心回流区,回流区扩张角为30°,有利于小工...  相似文献   
960.
以平板边界层Blasius解为基本流,利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求解三维不可压缩N-S方程,研究了边界层中不同初始相位壁面局部微振动诱导大涡结构的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壁面扰动初始相位为0或π,大涡结构的初始扰动速度场完全相反,初始相位为0时,大涡结构演化时无论其扰动速度幅值、高低速条纹结构,流向涡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壁面平均切应力明显大于平板边界层流动,近壁平均速度剖面变得饱满;初始相位为π时,诱导形成的大涡结构较弱。壁面局部微振动可诱导边界层内形成大涡结构,大涡结构演化特性与局部微振动初始相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