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406篇
航空   1483篇
航天技术   304篇
综合类   285篇
航天   2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关节坐标测量机研制中圆光栅误差修正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关节坐标测量机原理、组成,并对其进行了误差分析.从理论上分析了圆光栅安装偏心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介绍了圆光栅分度误差测量方法,并采用非线性拟合的方法对该项误差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992.
Double cusps have been observed on a few occasions by polar orbiting spacecraft and ground-based observatories. The four Cluster spacecraft observed two distinct regions, sh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double cusp, during a mid-altitude cusp pass on 7 August 2004. The Wind spacecraft detected a southward turning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usp crossings and IMF–Bz stayed negative throughout. Cluster 4 observed a high energy step in the ion precipitation around 1 keV on the equatorward side of the cusp and a dense ion population in the cusp centre. Cluster 1, entering the cusp around 1 min later, observed only a partial ion dispersion with a low energy cutoff reaching 100 eV, together with the dense ion population in the cusp centre. About 9 min later, Cluster 3 entered the cusp and observed full ion dispersion from a few keV down to around 50 eV, together with the dense ion population in the centre of the cusp. The ion flow was directed poleward and eastward in the step/dispersion, whereas in the centre of the cusp the flow was directed poleward and westward. In addition the altitude of the source region of ion injection in the step/dispersion was found 50% larger than in the cusp centre. This event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onset of dayside reconnection when the IMF turned southward. The step would be the first signature of component reconnection near the subsolar point, and the injection in the centre of the cusp a result of anti-parallel reconnection in the northern dusk side of the cusp. A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hydrodynamic (MHD) simulation is used to display the topology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locate the sources of the ions during the event.  相似文献   
993.
半节点二次样条是C1类连续的,其二阶导函数是阶梯函数,在半节点处产生跳跃。鉴于此,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获得了一种半节点二次插值样条边界条件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保证二次插值样条在半节点处二阶导数的变化最小,这相当于保证了曲率的变化最小。为了适应四维数据插值的需要,给出了三元二次插值样条的定义及基样条表示,提出了一种边界条件,证明了其存在唯一性。最后把二次插值样条边界条件确定方法推广到三元二次插值样条上去,获得了三元二次插值样条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该方法的意义是,可以直接从插值条件获得边界条件,从而克服了多元样条边界条件难以确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994.
有迎角的再入旋转钝锥由于周向烧蚀滞后将产生滚转力矩。在烧蚀滞后滚转力矩的计算方法中。本文主要介绍滞后引射率和粗糙度对壁面磨擦系数联合影响的一种快速计算方法。给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烧蚀滞后滚转力矩的模数随飞行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重点介绍液相过渡扩散焊的特点及国外近年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6.
详细介绍了以信号描述为核心的新一代测试语言ATLAS2K的特点及层模型,并提出了ATLAS2K在自动测试设备ATE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孔式抽吸对带间隙高负荷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端壁孔式附面层抽吸对带间隙的高负荷直列叶栅流动特性和气动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种附面层抽吸方案与原型方案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附面层抽吸抑制间隙流动、减小损失的机理。对叶片表面和下端壁进行了墨迹流动显示,并利用五孔探针对叶栅出口气动参数进行了测量,对比分析了叶栅流道内的流场特征和损失分布。结果表明,在间隙内布置抽吸孔能有效降低间隙流动动能,削弱间隙流与主流之间的相互掺混作用,减小因间隙流动引起的端壁区域流动分离,从而达到对三维流动分离的抑制,有效降低损失,且最大降幅达16.7%;间隙流动引起的流动分离和损失在流道中占主导地位,尽管在端壁沿周向合理布置抽吸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近端壁的附面层或二次流发展,但这种局部效应仍不能显著改善叶栅的整体性能;端壁上不合理的抽吸控制策略反而可能影响主流的正常流动,导致损失增加,其中方案4损失增加了约3%。  相似文献   
998.
航迹预测是基于航空器航迹运行的核心技术,也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基础技术。结合航空器飞行速度数据与航段飞行时间数据,分析高空风对航空器飞行时间的影响。基于GRIB2格式风数据,建立高空风修正模型,提出一种四维航迹优化算法进行航迹预测。利用中南区域实际航班飞行数据进行算例仿真,并与实际雷达飞行数据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预测飞行时间总误差分别减少了7%和16.4%,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9.
针对高超进气道中激波/边界层干扰等现象,选取了24°压缩拐角及二维高超进气道DLR-GK01等算例,比较研究了混合网格并行数值模拟软件中SA、SST、TNT三种湍流模型对激波/边界层干扰等现象的模拟能力,主要考察了不同湍流模型对流场结构、壁面压强以及壁面摩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湍流模型在模拟大分离流场时存在不同的流动分离特性,TNT湍流模型较SST和SA湍流模型模拟的分离起始位置、分离区大小及边界层厚度与实验吻合度最好。  相似文献   
1000.
低轨航天器的长期管理和维护需要较高精度的长期轨道预报,影响长期预报精度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低轨航天器所受的大气阻力摄动.借助平均大气密度模型,以340 km高度的低轨航天器为例,研究了低轨长期轨道预报问题.利用基于长弧段的逐天精密定轨,可以修正参考点的平均密度.根据目前积累的数据,通过引入太阳自转周期27 d和半年180 d这2个周期拟合平均密度序列,未来的平均密度可以预报到较高精度.目前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此基础上低轨航天器的长期轨道预报精度可以得到保证,在不同算例中表现基本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