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248篇
航空   973篇
航天技术   207篇
综合类   205篇
航天   1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951.
小天体着陆动力学参数不确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小天体不规则程度高、引力场复杂,且物理参数存在较高不确定性的问题,基于小天体着陆动力学方程线性化近似解析解,对各动力学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考虑动力学方程线性化带来的误差,引入线性化误差补偿校正方法,建立了探测器轨迹对动力学参数不确定性的敏感度方程。以小行星Eros 433为例,重点分析了目标小天体质量、自转角速度、引力势函数系数,以及探测器初始状态、推力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不确定性对探测器着陆轨迹的影响。数学仿真分析表明,针对本文选取的目标小天体,推力加速度扰动为主要影响因素,探测器初始状态的不确定性为次要影响因素,其他参数扰动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2.
导弹轨姿控舱体的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NASTRAN和PA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承受多种加载方式的导弹轨姿控舱体进行了有无补强措施对比的强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轨姿控舱体设计的安全系数高;采取施加压紧盖的补强措施后,可分别使轨姿控舱体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变形量约降低到原值的1/2。试验结果证明,这种计算分析方法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953.
整体叶盘有良好的结构完整性、轻质化、装配环节少、装配精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中。根据整体叶盘的切削加工特征,将其简化为整体叶盘基准件,从数控编程和加工技术两方面实现整体叶盘的高质量加工。首先,利用Hyper MILL软件对整体叶盘基准件进行数控编程,优化获得理想的刀具路径,保证高效高质量的零件加工。然后,利用DMU-70V五轴加工中心对钛合金TC4整体叶盘基准件进行切削加工,在整体叶盘基准件叶片和流道几何特征的精加工时,选用不同型号的立铣刀,并监测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最后,对加工后叶片和流道加工表面形貌进行测试分析,并结合切削力对比分析国产刀具和进口刀具对钛合金整体叶盘的切削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954.
误差补偿是进一步提高机床精度的重要途径,真实准确的误差模型对最终的误差补偿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采用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对机床拓扑结构、机床的误差元素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矩阵进行充分分析,建立了特定数控机床的综合误差模型,为后期实施对特定机床的实时误差补偿提供了误差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55.
航空航天装配领域,利用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的六维力传感器来感知外力是实现工业机器人柔顺装配的关键技术之一,而负载的存在会干扰对外力的感知.针对工业机器人末端负载的重力补偿,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重力补偿优化算法.此方法以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最优解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最终可以在不使用测量仪器的情况下,估计力传感器安...  相似文献   
956.
静重式力标准机是最重要的力值计量、传递仪器之一。采用倒换砝码的加载方法,只需少量的砝码,可以实现大范围测量应用,并减小设备体积。理论上,一台较大规格的自动倒码式力标准机可以替代其容量以下所有规格的设备。分析了加载过程中砝码倒换的力学原理,论述了所研制的自动倒码式力标准机的工作原理及其自动监控问题,并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关于砝码倒换的力学原理的理论分析和力标准机的监控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自动倒码式力标准机非常适合于包括宇航推力计量器具在内的各种测力仪的标定和校准。  相似文献   
957.
格构式塔架三维动力风荷载的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底座天平测力风洞试验,测量了三种典型的格构式塔架(输电塔、通讯塔和电视塔)的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向动力风荷载。由于模型本身的质量不够轻、刚度不够大,一阶共振力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作者推导了消除模型一阶共振影响的实用公式,进而得到格构式塔架顺、横、扭三维广义荷载谱和均方根广义力系数。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三种格构式塔架的动力风荷载特征,得到了几点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8.
陈文亮  潘国威  王珉 《航空学报》2019,40(2):522403-522403
为校正中机身壁板由于重力和调姿内力产生的变形,提高中机身壁板装配调姿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力位协同控制的装配调姿方法。通过将调姿机构等效为并联机构,推导了调姿机构的解析正反解模型;根据螺旋理论,建立了力传感器测量值与重力、调姿内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重力补偿值的动态计算,基于局部刚体-弹性连接假设,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调姿内力转化为位置补偿量的模型;根据Clamped-Free变形协调原理,简化了定位器调姿内力之间的协调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力前馈补偿和调姿内力转化为位置补偿的力位协同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设计。最后,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力位协同控制方法,调姿定位精度提高35.3%,调姿内力降低77.8%,通过应用实验,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9.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1):1-4
Wagner problem is originally concerned with inviscid flow and unsteady force due to a small step motion, or attaining of a small angle of attack, of an airfoil in an initially uniform flow and has been studied recently for inviscid flow with large amplitude step motion. Here we propose to consider turbulent Wagner problem for a plate that is initially covered with a mixed laminar-boundary layer on both sides and is set into step motion of small or large amplitude and in direction normal to the plate. The evolution of skin friction and transition region in time are examined numerically. It is found that transition region unexpectedly changes direction of movement for small amplitude of step motion while global transition or laminarization exists for large amplitude step mo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twofold. First, the present study treated a new and interesting problem since it combines two problems of fundamental interests, one is Wagner problem and the other is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Second, the present study appears to show that the pressure gradient normal to the airfoil and caused by discontinuous step motion may have subtle influence on transi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this influence deserves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960.
结合目前已实施的小天体附着探测任务,对小天体探测器主动附着涉及的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首先,针对小天体附着任务风险高、不确定性强的特点,明确了主动附着的内涵,并分析了现有附着探测技术在自主性和安全性上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提高探测器主动附着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归纳梳理了与主动附着相关的制导与控制技术最新研究进展。最后,结合未来小天体探测任务需求,总结了今后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