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7篇 |
免费 | 558篇 |
国内免费 | 12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28篇 |
航天技术 | 161篇 |
综合类 | 121篇 |
航天 | 1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82篇 |
2013年 | 81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94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差值法与比值法对不同测量系统的误差修正效果不一样。本文将两种方法的比较用一个比值来描述,并用推得的公式进行量化表示。在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中,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相互印证,同时得到许多有益的结论,有助于全面掌握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从而灵活选择各种修正方法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多项式非中心微分平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多项式微分平滑速度输出方差比的精确表达式及截断误差上界的一个较为准确的估计;提出了采用奇次多项式进行非中心输出的微分平滑方法;在同时考虑截断误差与方差比的情况下,得到了最佳滤波,并进行了实算检验。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推导了C/A码信号相干和非相干接收的GPS接收机码环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码环的噪声响应和动态跟踪性能对码环带宽的矛盾要求,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惯导速度辅助。分析结果表明:窄带宽码环经精度为1nmile/h的惯导系统速度辅助后,动态跟踪误差为无辅助时的1/1000,接收机将兼有抗强干扰和跟踪高动态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6.
针对航空发动机润滑油路磨粒在线监测的静电传感器缺少特性参数与验证方法的问题,根据静电感应基本原理和传感器结构,提出相应的特性参数指标,利用环状探极感应模型进行仿真,并设计和搭建了静电传感器试验系统平台,通过试验对润滑油路静电传感器动态特性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特性参数指标可有效反映静电传感器的动态特性;长径比是环状润滑油路静电传感器的重要结构参数,传感器效率随长径比的增大而增大;传感器有效视场也随探极尺寸的增大而增大;所建平台可适用于实物静电传感器动态特性的分析与试验,且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润滑油路静电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升力体式浮升混合飞艇设计及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升力体式浮升混合飞艇将艇体设计为具有较大升阻比的气动外形,升力由静浮力和气动力共同提供,适用于复杂地形下的大载重运输。控制速度和迎角的变化可有效控制动升力的大小,矢量推进系统的增加共同提高了飞艇的可控性,气垫着陆系统(ACLS)有效降低了地面保障系统的复杂度。多项系统的有效集成对总体设计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重量平衡和推阻平衡的关系,对浮升混合飞艇进行了总体设计,分析了浮重比、巡航速度等参数对于总体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研究了浮升飞艇气动性能、总体飞行性能和经济性能,为后续详细设计和有效控制方法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基于《飞机设计手册》中整体壁板的设计方法,在最佳设计面积比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较高的结构承载能力,但是蒙皮与长桁分离面的确定给实际设计工作造成很大障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对蒙皮厚度在4~6 mm范围内的“T”形整体壁板,给定分离面位置,在结构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以最大失稳载荷为设计目标,得到蒙皮与长桁的最佳设计面积比。以此面积比设计的厚蒙皮“T”形整体壁板其承受轴压载荷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获得适用于工程估算的射流穿透经验关系式,对射流中心迹线、穿透边界及喷注物展向分布特性进行模化处理,建立了描述超声速气流中横向气体射流混合经验模型,并通过系列实验观测结果对该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较宽的动量比范围内(动量比为0.5~5.3),该模型预测的射流中心迹线和穿透边界均与实验图像吻合较好,在射流中心迹线附近,该模型预测的喷注物摩尔分数与实验测量值相比误差在5%以内,精度优于现有模型.随着动量比的增大,在喷孔下游一定区域内,射流引起的反转旋涡对增强,导致该模型对展向摩尔分数分布的预估产生一定误差,表明该模型的适用范围与动量比和下游距离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