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259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Our current theoretical and observational understandings of the accretion disks around Galactic black-holes are reviewed. Historically, a simple phenomenological accretion disk model has been used to interpret X-ray observations. Although such a phenomenological interpretation is still useful, high quality X-ray data from contemporary instruments allow us to test more realistic accretion disk models. In a simple and ideal case, the standard optically thick accretion disk model is successful to explain observations, such that the inner disk radius is constant at three times the Schwarzschild radius over large luminosity variations. However, when disk luminosity is close to or exceeds the Eddington luminosity, the standard disk model breaks, and we have to consider the “slim disk” solution in which radial energy advection is dominant. Recent observations of Ultra-luminous X-ray sources (ULXs), which may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standard disk model, strongly suggest the slim disk solution. We compare theoretical X-ray spectra from the slim disk with observed X-ray spectra of ULXs. We have found that the slim disk model is successful to explain ULX spectra, in terms of the massive stellar black-holes with several tens of solar mass and the super-Eddington mass accretion rates.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large luminosities (>1040 ergs s−1) of ULXs, “intermediate black-holes” (>100M) are not required. Slim disks around massive stellar black-holes of up to several tens of solar mass would naturally explain the observed properties of ULXs.  相似文献   
252.
粉末冶金涡轮盘裂纹扩展寿命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大盛  王延荣 《推进技术》2008,29(6):753-758
采用J积分方法建立了断裂力学有限元模型,对FGH95粉末高温合金标准紧凑拉伸(CT)试样的裂纹扩展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材料的裂纹扩展规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表明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将该方法加以拓展,建立了含有不同尺寸缺陷的粉末盘断裂力学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裂纹扩展寿命进行了评估。与传统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将给出更为实际的结果,可应用于复杂构件裂纹扩展特性的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253.
二维扰动对下游圆盘压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阻力和表面压力,研究了干扰圆柱尾迹产生的二维扰动对下游圆盘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到圆盘迎风面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以往流场结构的研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圆盘与干扰圆柱间距比L/D较小时,圆盘迎风面低压区宽度随间距增大迅速增加;当L/D>0.7时,对于同一直径的干扰圆柱,圆盘迎风面低压区宽度基本保持不变;对于不同直径的干扰圆柱,在圆盘前产生低压区的宽度随圆柱直径的增加而变大.此外,利用这种干扰方法,可以降低圆盘阻力,实验得到圆盘阻力可减少约9%,相应的圆柱/圆盘系统的阻力可减小4%.   相似文献   
254.
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结构可靠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涡轮盘确定性应力和寿命计算上对参数分散性考虑的不足,采用应力—强度干涉法和模糊概率积分法(FPI)计算某型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关键位置的结构可靠度,将两种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说明FPI方法的有效性和快速性,并分析了干涉法计算中的某些近似对可靠度计算结果带来的影响,最后采用FPI方法计算了整个涡轮盘的结构可靠度分布,该结果对掌握整个涡轮盘的可靠度水平及对涡轮盘进一步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5.
错频叶盘结构的概率模态局部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典型压气机叶盘结构为例,提出了实际错频结构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并考虑了随机加工误差的影响,定义了一种基于叶片应变能的模态局部化因子,基于ANSYS有限元和Monte Carlo数值计算,定量分析评价了错频叶盘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局部化的统计特性.研究表明,"错频失谐"会引起显著的振动局部化,叶盘错频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失谐振动局部化和气弹稳定性两方面.   相似文献   
256.
等重量空心盘冷气布置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双辐板涡轮盘(即空心涡轮盘)腔内的流动和换热结构.在空心涡轮盘与实心涡轮盘重量一定的前提下,按照转静腔和旋转腔冷气进气位置不同,提出几种组合进气方式的空心涡轮盘冷却结构,即:中心进气转静腔+中心进气旋转腔、中心进气转静腔+高位进气旋转腔、高位进气转静腔+中心进气旋转腔以及高位进气转静腔+高位进气旋转腔.计算结果表明:中心进气转静腔+高位进气旋转腔结构、高位进气转静腔+高位进气旋转腔结构与等重量实心盘及其它空心盘结构相比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同工况下涡轮盘体积平均温度和最大径向温差在空心盘各结构中较低,但阻力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257.
非谐带冠叶盘系统动特性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琳 《航空学报》2000,21(5):405-408
基于带冠叶盘的二维子结构循环非线性力学模型,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讨论了带冠叶盘系统的非谐调对其固有特性以及受迫响应特性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叶冠间非谐调耦合程度的影响。叶冠间的耦合参数以及叶片的一阶频率参数被设为服从正态分布。给出了考虑干摩擦时系统最大振幅发生的概率、均值和标准差  相似文献   
258.
提出了一种旋转叶盘的非接触激光定点跟踪测振方法,以研究叶盘结构在旋转状态下的振动特性。通过控制扫描系统中x、y振镜的偏转实现对叶盘上任意定点的跟踪测试,同时搭建了旋转跟踪试验测试系统,以16叶片旋转叶盘的同步跟踪测试为例,对激光跟踪测试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对旋转叶盘定点跟踪测试得到的时域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和频谱分析,获得了旋转状态下叶盘的叶片前3阶固有频率对应的不同节径的模态族频率。结果显示:激光对旋转叶盘上一点的跟踪测试数据中,可以提取出整个叶盘的振动频率特性。对比不同转速下旋转叶盘的有限元仿真计算与跟踪测试结果,两者振型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频差在5%以内,验证了该激光跟踪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航空发动机等旋转机械运行状态下的振动测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59.
瞬态法测量高转速旋转盘表面传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实际发动机涡轮盘冷却系统简化为中心进气旋转盘,用瞬态实验的方法对该结构的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以高转速旋转换热实验台为基础,建立了转静系盘腔中瞬态换热的实验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了转盘表面的努塞尔数,并研究了流量系数、旋转雷诺数和出气间隙比对努塞尔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心进气冷却结构,在转盘低半径处,转盘表面的表面传热主要由冷气冲击控制,随着半径的的增大冲击对换热的影响减弱.转盘表面的努塞尔数随冷气流量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出气间隙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60.
直接供气预旋转静系流动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蔡旭  徐国强  罗翔  赵熙  李烨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0):2222-2228
用实验方法研究直接供气转静系预旋腔内的流动特性,得到了静盘表面的静压分布、预旋孔的排气系数以及盘缘出口流量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流量改变对静盘压力分布形状的影响较大,而转速改变的影响则较小;在几何条件不变以及预旋进气和中心进气流量相等的前提下,预旋孔排气系数主要由预旋进口流量系数决定;对于该实验模型和研究工况来说,盘缘出口流量系数比在0.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