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259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The Galactic microquasar GRS 1915 + 105 exhibits at least seventeen types of variability classes. Intra and inter class transitions are reported to be observed within seconds to hours. Since the observation was not continuous, these classes appeared to be exhibited in a random order. Our goal is to predict a sequence of these classes. In this paper, we compute the ratio of the photon counts obtained from the power-law component and the blackbody component of each class and call this ratio as the ‘Comptonizing efficiency’ (CE) of that class. We sequence the classes in the ascending order of CE and find that this sequence matches with a few class transitions observed by RXTE satellite and IXAE instruments on board IRS-P3. A change in CE corresponds to a change in the optical depth of the Compton cloud. Our result implies that the optical depth of the Compton cloud gradually rises as the variability class becomes harder.  相似文献   
182.
The continuum spectra of accretion disks around supermassive Schvarzshild black hole are calculated for a set of accretion disk parameters. In every point of the disk surface the atmosphere is considered to be similar to the atmosphere of the star with the same values of the surface gravity and effective temperature. All important effects of general relativity affected the spectrum shape are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83.
针对CCAR33.70条款对涡轮盘开展概率风险评估的要求,研究了响应面法在定义重点采样区间以及计算裂纹扩展寿命中的应用,给出了在蒙特卡洛模拟过程中应用响应面法定义失效域,缩短样本方差、提高抽样效率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重点采样法可以极大地提高抽样效率.采用重点采样法获得的失效样本数与总样本数的比例高达94%,远大于传统的直接抽样法获得的失效样本数与总样本数的比例(仅为33%).该方法可以在保证分析精度的条件下减少样本的数量.另外,应用响应面法拟合寿命近似方程,可以极大地缩减裂纹扩展寿命的计算时间:利用寿命近似方程开展104次随机抽样所花费的时间仅有2min,远低于应用传统寿命计算方法所花费的时间(288 min).通过对寿命近似方程的寿命计算误差分析可以看出:最大计算误差仅有1.0%,计算结果与传统裂纹扩展寿命模型的计算结果吻合度高.该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涡轮盘概率风险评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4.
本文首先分析一个简化涡化盘模型,得到了各边界条件参数如冷气和燃气温度,换热系数对其温度场计算精度影响大小的排列次序,据此,在原稳态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利用发动机工作参数计算和分析涡轮盘瞬态温度场的原理和方法,编制了有限元计算程序,同时进行了实例验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相比,误差一般不大于10%。  相似文献   
185.
论述了多层薄膜光学的椭偏测量原理以及测量方法,采用导纳矩阵计算多层的椭偏参数;采用统计试验法与单纯形法相结合的数值逼近法进行反演计算。更重要的是本文首次提出迭椭偏测量法,使测量的重复性和精确度都大大提高。所谓选代椭偏测量法是不断地优选椭偏测量入射角,从而选出对核样品来说最佳椭偏测量入射角。用这种方法精确测量了相变光盘记录介质膜晶态下的光学常数,这对于相变光盘膜系结构优化设计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6.
本文根据Okubo的各向异性分析,对纤维增强光弹性复合材料制成的对径受压圆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一个对径受压圆盘测定光弹性复合材料三个条纹值(f_L、f_T、f_(LT))的方法。经与由三根光弹性复合材料直条试样测定的相应材料条纹值数据比较,发现现在提出的方法更为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87.
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某燃气涡轮发动机设计图建立了1/18循环对称简化的风扇结构模型,基于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SIMP)模型插值的变密度法对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为了获得更好的风扇盘结构拓扑优化结果,提出了一种将增加质量和整体叶盘结构相结合的方案,并应用该方案,在原始风扇盘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种扩大求解域后的对照模型。对所有的优化结果进行模型重建,并对危险工作条件进行了校核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某型发动机风扇盘进行结构拓扑优化,能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使压气机质量减少349%。  相似文献   
188.
双辐板涡轮盘结构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双辐板涡轮盘的结构特点和工艺难点进行了介绍,通过与传统涡轮盘进行对比阐述了双辐板结构的先进性,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传统涡轮盘和双辐板涡轮盘进行了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双辐板涡轮盘在强度和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对双辐板涡轮盘未来的研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89.
失谐流体激励下叶盘结构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非均匀静子叶片分布影响下的失谐流体激励叶盘结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首先推导叶盘结构强迫共振条件与流体失谐设计理论;其次对工程叶盘结构响应分析的模态减缩方法和精细积分法进行理论描述;最后给出数值算例,对谐调和失谐流体激励特性和实际工程叶盘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流体失谐设计方法对叶盘强迫响应的影响.在响应特性计算中,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到叶盘的系统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后,利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进行响应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0.
垂直下降状态下的旋翼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激励盘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结合动量叶素理论,计算了旋翼在垂直下降时的流场特征与气动性能.计算过程中,旋翼载荷被描绘成沿桨盘径向分布、与当地流动参数相关的压力源项.在直角坐标系中,运用有限体积方法直接求解了定常不可压N-S(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Spalart-Allmaras)一方程模型,重点使用诱导速度经验公式计算出了压力源项.旋翼流场模拟结果和性能预计结果同实验测量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这种CFD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旋翼下降飞行时的空气流动特性,为进一步的涡环状态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