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航空   541篇
航天技术   86篇
综合类   87篇
航天   4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发展了一套适合于格心格式求解器的基于加权本质无振荡(WENO)-分段线性格式的旋翼/机身气动干扰高精度CFD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多种旋翼/机身组合模型前飞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机身表面压力系数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了该方法对旋翼/机身气动干扰研究的有效性。之后进一步将该方法应用到悬停状态的X3构型复合式高速直升机旋翼/机翼/螺旋桨组合模型的复杂流场模拟中,并与悬停状态孤立旋翼和旋翼/机翼组合模型的流场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机翼对旋翼下洗流起阻滞作用,引起机翼下方不规则流动,且螺旋桨滑流与旋翼下洗流会相互干扰产生一定的偏折,旋翼下洗流速度更大,螺旋桨滑流会产生明显的向下偏折。   相似文献   
542.
胡万林  于剑  刘宏康  赵渊  阎超 《航空学报》2018,39(7):122049-122049
采用基于k-ω湍流模型的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方法,研究了叶片式涡流发生器(VG)对于马赫数Ma=2.9时24°压缩拐角边界层分离的控制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叶片式涡流发生器诱发的流向涡,是控制拐角处边界层分离的主要因素,流向涡强度越大控制效果越好。流向涡增大了主流与边界层内的动量输运,沿壁面法向速度型更加饱满,并使得压缩拐角处的二维分离转变为三维分离,改变了激波边界层干扰的结构,分离区长度减小了39.68%。相比于相向旋转,同向旋转叶片式涡流发生器改善了分离区内的压力分布,分离区总长度减小量相当,但分离点距转折点处的长度更短,且系统阻力增量更小。对于相向旋转叶片式涡流发生器,后缘高度增大,分离区总长度减小,系统阻力增量先减小后增大;相向旋转叶片间距越大,分离区总长度越小,系统阻力增量越大;同向旋转叶片间距越大,分离区总长度越大,系统阻力增量越小。高度对叶片式涡流发生器诱发的流向涡强度起主要作用,异向与同向叶片间距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43.
在小分子溶液热力学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对聚合物溶液体系采用Flory-Huggins晶格模型理论的结果;分析了聚合物完全溶解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根据温度、浓度及分子量对聚合物溶解性的影响,引出临界溶解温度、临界浓度、临界相互作用参数的概念。  相似文献   
544.
本文首次提出新的用于分析跨声速无粘主流与边界层迭代过程稳定性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在局部冻结系数的意义下从理论上细致分析了主流采用跨声速流函数法,而边界层分别采用正模式、逆模式、半逆模式计算时主流与边界层迭代过程的稳定性和放大因子。指出上述这些迭代并不总收敛,并给出了使这一过程达到收敛应具备的条件,这对指导电子计算机上的数值试验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中完成了4个典型算例,得到了与实验较为吻合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545.
The Rosetta Plasma Consortium (RPC) will make in-situ measurements of the plasma environment of comet 67P/Churyumov-Gerasimenko. The consortium will provide the complementary data sets necessary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lasma processes in the inner coma, and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the coma with the increasing cometary activity. Five sensors have been selected to achieve this: the Ion and Electron Sensor (IES), the Ion Composition Analyser (ICA), the Langmuir Probe (LAP), the Mutual Impedance Probe (MIP) and the Magnetometer (MAG). The sensors interface to the spacecraft through the Plasma Interface Unit (PIU). The consortium approach allows for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operational coordination, and makes optimum use of the available mass and pow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546.
带状注分布作用速调管(SBEIK)的典型特征是平面多间隙谐振腔及其分布式注波互作用系统.对应用于W波段微型化SBEIK的一种强耦合式五间隙分布作用谐振腔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传统的弱耦合式谐振腔与输出腔对其高频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强耦合式腔体具备谐振模式隔离、各间隙高频场(RF)的耦合及其能量输出的良好技术优势.此外,对五间隙谐振腔周期结构引入的轴向简并模式竞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其工作模式与竞争模式之间的频率间隔在600MHz以上,完全可以满足SBEIK整体方案设计中100MHz带宽的要求.最后,利用三维粒子模拟(PIC)软件对优化后的强耦合式五间隙输出腔注波互作用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模拟仿真,验证了其在相应工作模式上具备了高功率产生与输出的技术特征.本研究工作对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高功率SBEIK的物理设计与工程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47.
随着机器人逐渐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安全性也成为了机器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根据安全性研究目标对象的不同,分别从机器人自身安全性和交互安全性两方面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机械结构与控制算法对提高机器人安全性所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研究还存在结构设计过于传统、对突发情况判断能力较弱、复杂条件下控制柔顺性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机器人的推广应用。指出了机器人安全性的研究正向着刚柔混合一体化机构、准确快速的环境判断、良好的柔顺控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48.
在不同的迎角范围内,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S(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雷诺数Re=2.4×105下,鸭翼和机翼前缘后掠角均为50°的近距耦合鸭式布局简化模型的绕流结构,并与该模型的风洞测力和水洞流动显示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分析了鸭翼涡和机翼涡在不同迎角下的演变过程.根据鸭翼的不同作用效果,将迎角范围划分为3个区域,分析了各个迎角范围内的主要作用机制.鸭翼涡与机翼涡的演变和干扰过程虽然极为复杂,但可将其概括为诱导、卷绕和破裂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中大迎角以后鸭翼涡都会对主翼涡产生有利影响,尤其在中大迎角下,卷绕起到了主导作用,鸭翼涡产生的增升效果也最好.  相似文献   
549.
低速轴流压气机中前后静叶对动叶顶部区域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数值研究了某二级低速轴流压气机在高负荷工况下,动叶前后动静干涉对动叶顶部区域非定常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次泄漏涡和二次泄漏涡是动叶顶部的主要流动特征。下游静叶干涉增加了动叶顶部间隙流的非定常波动强度和泄漏损失。上游静叶干涉减少了动叶顶部二次泄漏流强度。同无动静干涉相比,同时存在上下游动静干涉使动叶顶部区域总压损失减少9.1%,其收益主要来自上游静叶的非定常干涉。  相似文献   
550.
Mercury is a poorly known planet, since the only space-based information comes from the three fly-bys performed in 1974 by the Mariner 10 spacecraft.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also provided some interesting results, but they ar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obtain due to the planet’s proximity to the Sun. Nevertheless, the fact that the planet’s orbit is so close to the Sun makes Mercury a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subject for extrem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mong a number of crucial scientific topics to be addressed, Mercury’s exosphere,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solar wind and its origin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planet, can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about planetary evolution. In fact, the Hermean exosphere is continuously eroded and refilled by these interactions, so that it would be more proper to consider the Hermean environment as a single, unified system – surface-exosphere-magnetosphere. These three parts are indeed strongly linked to each other. In recent years, the two missions scheduled to explore the iron planet, the NASA MESSENGER mission (launched in March 2004) and the ESA cornerstone mission (jointly with JAXA) BepiColombo (to be launched in 2012), have stimulated new interest in the many unresolved mysteries related to it. New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made possible by new technologie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new simulation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some old as well as the very latest observations and studies related to the surface-exosphere-magnetosphere system are reviewed, outlining the investigations achievable by the planned space-based observations. This review intends to support the studies, in preparation of future data, and the definition of 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