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3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99篇 |
航天技术 | 92篇 |
综合类 | 94篇 |
航天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9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针对目前协同交互情境下,因遮挡和接触等因素引发的多人协作身份识别错误问题,提出一种双视图耦合的多用户身份识别方法.借助深度相机,分别通过骨骼运动跟踪和卡尔曼滤波建立双视图运动跟踪.利用双视图的用户运动跟踪数据构建相互关联的耦合有限状态机,对耦合关系中的具体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建立规则算法;引入实时正误标记值进行多用户身份识别的实时监控与耦合矫正.所提方法与基于单视图的多用户身份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协同交互情境下所提方法对多用户身份识别更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372.
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大振幅及物体间小间距等极端情况下涡激振荡(VIV)问题的高精度方法。该方法针对三角形/四边形非结构混合网格,采用高精度谱差分(SD)格式对Navier-Stokes方程进行空间离散。通过引入非均匀滑移网格方法,将计算域分割成多个互相不重合的子区域,从而实现了子区域网格的独立变形,子区域之间通过粘接元进行信息传递。采用全耦合方法精确求解VIV问题中流体和固体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研究并行策略以及使用消息传递接口,实现了求解器的并行计算能力。数值模拟表明:对于无黏和有黏流动问题,该方法均能保持SD方法的高精度特性;对于动网格下的定常均匀来流,求解器能够做到自由流保持;单个圆柱VIV问题仿真与现有文献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对于流场变形情况比较复杂的涡激振荡问题,求解器可以有效实现网格变形,并具有理想的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373.
采用基于运动嵌套网格的CFD方法来模拟直升机旋翼/尾桨气动干扰流场,为旋翼/尾桨干扰噪声的计算提供准确的非定常气动力,并采用FW-H方程来计算干扰状态下的尾桨气动噪声.采用建立的计算模型,针对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尾桨噪声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旋翼尾流对尾桨气动噪声的干扰特性,并着重研究了尾桨重要的设计参数——旋转方向和垂... 相似文献
374.
文章研究了一个由两个T型异质结串联耦合量子结构的自旋输运性质。该结构中含有Rashba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在工作中,计算了电子在自旋极化入射和自旋非极化入射两种情况下,电子在出射端的自旋极化率随体系结构的变化。发现通过适当的设计结构,当电子自旋非极化入射时,在出射端可以得到高达0.9的自旋极化率。其物理机制来源于体系结构引起的电子干涉使自旋向上的电子和自旋向下的电子有不同的透射率。 相似文献
375.
将近场区电场和电偶极矩分别划分为横向场分量和纵向场分量,并求出了偶极子-偶极子横向场相互作用能和纵向场相互作用能,进而求得了横向作用力和纵向作用力以及总的作用力。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偶极子-偶极子的相互作用能和相互作用力都随着偶极子-偶极子间距R的增大而迅速减小为零,并且随偶极矩相对于系统轴线的取向角的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376.
磨粒建模方法与切削过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砂轮表面上磨粒形状不规则、尺寸不确定的几何特征,研究了模拟实际磨粒的几何建模方法。采用随机空间平面切分正六面体的方法构建了具有实际磨粒几何特征的不规则多面体结构磨粒。基于LS-DYNA软件,采用流固耦合有限元法模拟了不规则多面体结构磨粒的切削过程。分析切削过程中工件材料的应力分布规律与切削变形规律,得出结论:工件材料的加工应力主要集中在与磨粒切削刃及棱角接触的区域;切屑沿磨粒挤压前面向上流动,并于挤压面法向方向上流出;磨粒挤压前角的增大有利于切屑的形成。利用陶瓷立方氮化硼(CBN)砂块进行了磨粒划擦试验,试验结果证实了磨粒切削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77.
378.
悬停状态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流动干扰机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于运动嵌套网格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悬停状态下共轴刚性双旋翼非定常干扰流场分析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首先,基于高效的运动嵌套网格技术,采用积分形式的可压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作为双旋翼非定常流场求解控制方程,湍流模型选用Baldwin-Lomax模型,时间推进采用双时间方法。在CFD方法的验证基础之上,对干扰过程中的桨尖涡涡核位置及强度演变规律进行了细致分析,揭示了共轴双旋翼非定常干扰流场中上、下旋翼桨尖涡与双旋翼桨叶之间的贴近干扰、碰撞现象,以及上、下旋翼桨尖涡之间的相互干扰机理。然后,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总距角下的共轴旋翼系统中上、下旋翼的非定常气动特性以及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上旋翼桨叶的桨尖涡会直接与下旋翼桨叶发生碰撞,导致下旋翼桨叶拉力损失;上旋翼桨叶的桨尖涡和下旋翼桨叶的桨尖涡相互干扰,改变了桨尖涡的强度和轨迹;上、下旋翼桨叶相互靠近时,上、下旋翼桨叶的拉力均会上升,之后相互远离时上、下旋翼桨叶拉力均会先下降再上升。 相似文献
379.
380.
叶尖小翼对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变工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进一步揭示叶尖小翼对跨声速压气机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机理,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叶尖小翼安装方式对跨声速压气机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并在分析跨声速压气机转子不同转速时的流动失稳机制的基础上探讨了叶尖小翼的扩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宽度的压力面小翼在100%,80%及60%设计转速下分别使得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失速裕度增加8.1%,17.4%和7.1%.100%及80%设计转速时,转子叶尖区激波/叶尖泄漏涡干涉及泄漏涡破裂后产生的阻塞区是影响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内部流动失稳的关键因素.压力面小翼的扩稳机制在于降低了叶尖泄漏流强度,减弱了激波/叶尖泄漏涡干涉的强度,减小了叶尖泄漏涡破裂后产生的阻塞区.60%设计转速时,转子叶片吸力面气动过载导致的大面积的分离流动是诱发该跨声速压气机转子失稳的主要机制,此时压力面小翼的扩稳机制在于降低了转子叶尖来流的等效攻角,减弱了转子吸力面附面层三维分离的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