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481篇
航空   1815篇
航天技术   488篇
综合类   389篇
航天   4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981.
入口温度剖面对喷管流场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栋  乐嘉陵 《推进技术》2002,23(4):283-286
应用质量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和B-L代数湍流模型,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计算过程中,对方程中的对流项采用了空间为二阶精度的TVD格式,扩散项则采用了二阶中心差分离散,通过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温度非均匀性,三维效应对尾喷管的流场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2.
流体注入的轴对称矢量喷管三维流场计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Roe通量差分分裂格式对基于流体注入控制的轴对称矢量喷管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流体注入的位置分别为前孔和后孔,注气压强比为0.75~2.0,注气流量比为2.5%~10.0%,矢量角变化范围为2.8°~7.8°。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注气流量和注气压强增加,流体注入所产生的喷管矢量角相应增加;注气位置对喷管矢量角影响较大,注气位置靠近喷管尾沿(后孔注气)比注气位置靠近喷管喉部(前孔注气)所产生的矢量角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83.
窄分子量分布PS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以环已烷为溶剂,以四氢呋喃为促进剂,通过阴离子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通过NMR、FT-IR、GPC等谱学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分析讨论了影响分子量大小及分子量分布的因素以及窄分布聚苯乙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84.
三维可压气体射流在液体中剪切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间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就无限域不可压有粘液体中的可压缩,无粘气体射流流动的三维扰动稳定性分析,研究较全面分析了气体压缩性,液体粘性,表面张力效应,液气密度比以及滑移速度等重要因素对气体剪切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压缩性助长气液剪切流动的不稳定性;液体粘性可在小范围内抑制扰动增长;表面张力作用的提高使扰动最大增长率呈线性衰减,在主导波数区域内,液气密度比愈高扰动愈强,而在最大扰动波数限附近,规律趋于相反,气液间的滑移较显著地助长扰动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985.
研究了空战双方力量的变化问题.将飞机的空战能力指数转化为平均战斗力水平,进而以蓝彻斯特方程为基础,考虑数据链对空战的影响和作战中有增援力量的加入,建立了对抗双方战机数量变化的微分方程模型,给出了其数值计算方法,指出了离散计算的时间步长所应满足的条件,并根据增援模式的不同,将模型细化为不同形式.仿真实验表明,存在有效增援时间范围,一次性增援和匀减速增援具有时间优势,并且通过构造评价函数有效衡量了这两者具有较高的增援效率,为空中作战应用和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6.
在容迟网络中,掌握节点之间的接触间隔时间(ICT)的特性,能够为网络性能分析、路由协议设计以及算法优化等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但目前的ICT模型往往缺乏普适性.通过对节点运动做出一般性假设,基于可靠性数学方法,给出了一个基于ICT分布的接触模型——IDCM.该模型证明了两个移动节点之间的ICT服从指数分布,且指数分布的参数仅与两个节点的历史接触次数和累积ICT有关.在随机方向(RD)移动模型、随机路点(RWP)移动模型、北京市出租车网络、口袋交换网4个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与基于统计拟合参数的指数分布模型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IDCM能够准确反映节点对之间的接触间隔时间分布,且模型准确性优于基于统计拟合参数的指数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987.
对由1个修理工和n个部件组成的冷贮备可修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当系统中没有故障部件时,修理工可以进行多重休假,休假时间是一个随机变量;在修理工休假期间,如果系统中在线工作的部件出现了故障,则其中一个冷贮备部件立即代替故障部件成为在线工作部件,故障部件必须等待修理工从休假返回才能得到修理。假定部件的工作时间、部件故障后的修理时间以及修理工的休假时间均为位相型(PH)分布。通过运用Kronecker算子和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分别推导出系统在瞬态和稳态情况下的几个可靠性指标:可靠度、可用度、故障频度以及修理工忙的概率。通过数值算例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88.
水平井压裂技术是近几年油气工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用于提高油气井的产量。然而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裂尖决定了裂纹的起裂与扩展方向,这会直接影响储层的压裂效果,所以人们对于这项技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认识。根据裂尖的应力场特性建立了裂尖权函数,能较准确地描述裂尖的应力状态,判断裂纹的扩展方向。在利用网格重剖分方法并结合最大主应力准则对水平井多裂纹扩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裂尖权函数方法分析了水压裂纹在应力差、裂纹数目和裂纹间距等条件下产生偏折的原因。最终结果表明,裂纹在开裂时裂尖处xy方向的等效应力变化不明显,裂纹的偏折主要与裂尖xy方向的等效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989.
触地关机模式下的着陆器软着陆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触地关机软着陆模式下的某型着陆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软着陆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基于仿真模型,结合优化方法与多岛遗传算法(MIGA)确定了着陆器的极恶劣地形工况参数,并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了反映极恶劣工况下着陆器速度参数与稳定性指标值之间映射关系的代理模型。将着陆器速度参数做离散化处理得到样本点,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计算了各样本点对应的软着陆稳定性指标值,基于计算结果给出了各项软着陆稳定性指标的云图和三维速度稳定性边界,并得到了综合各项稳定性指标的着陆器速度稳定性边界。分析结果可直观地确定保证着陆器安全着陆的速度取值范围,为着陆器速度的合理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0.
传统的环境振动试验常将随机振动信号假设服从高斯分布,且利用功率谱密度(PSD)来作为试验条件。然而实际环境中结构所受到的振动激励很多呈现非高斯性,且PSD只能描述信号的低阶统计量,无法描述非高斯信号的峭度和偏度等高阶统计量。针对此情况,研究了在窗函数幅值调制法(AMT)基础上利用自PSD和峭度生成非高斯信号的方法。针对调制信号的生成,提出了近似模拟方法。通过Weibull和Beta 2种分布构造调制信号,研究分布参数与目标峭度值之间的关系,并分析2种分布合成目标峭度值的范围。案例验证了仿真生成的非高斯信号与实测外场数据具有相同的PSD、概率密度函数(PDF)和峭度值,进而证明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