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25篇
航天技术   20篇
航天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对短基线干涉体制雷达系统测角精度具有重要影响的天线站址定位问题。分析其成因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给出了用Newton-Raphson方法形成的解决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迭代次数少,能够得到精确的站址坐标。该方案快速、简便、适用于双、多基地干涉体制的雷达系统。  相似文献   
52.
短基线约束条件下的整周模糊度二维搜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基线仰角和方位角的搜索,在二次残差最小的条件下确定整周模糊度。建立了搜索模型,论述了搜索原理及其应用的具体过程,推导了粗搜索和精搜索的步长。通过试验与最小二乘降相关平差(Least-squares Ambiguity Decorrelation Adjustment,LAMBDA)算法进行分析比较,验证了新方法的正确性及可靠性,得到了1cm的基线精度,0.6°的仰角和0.4°的方位角精度,且算法简单,搜索效率高,适用于载体的姿态测量。  相似文献   
53.
航天器环境试验基线与剪裁技术:第一部分 试验基线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试验验证在航天器研制寿命周期中的地位,阐述了型号试验基线及其文件的组成,讨论了航天器环境试验概念和试验要求标准的演化,给出了试验基线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4.
相干联合处理小卫星编队雷达接收的地面回波可在获得大的成像测绘带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方位分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应用前景。然而复杂的分布式小卫星雷达系统误差尤其是三维基线误差和多通道幅相误差,严重影响了联合处理各卫星回波数据的效果,甚至使其失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小卫星系统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迭代运算,可在基线误差控制在分米数量级的基础上对回波信号的空间导向矢量进行准确估计。计算机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介绍一种实现GPS中长基线实时动态(RTK)定位的方法,研究基于M-W组合搜索双频GPS载波相位模糊度的方法,最终使用消电离层LC载波相位组合观测量进行相对定位。车载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双频GPS接收机,流动站距离基准站50km以内,使用本方法RTK定位可以达到5cm(RMS)的点位精度。  相似文献   
56.
袁利  王苗苗  武延鹏  王立  郑然 《航空学报》2020,41(8):623724-623724
空间星光测量技术在航天器执行各类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空间星光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对典型的空间星光测量敏感器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比国内外同类型敏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评估了中国当前的研究水平以及与国外的差距。就空间星光测量技术目前存在的低频误差抑制与标校、亚角秒级动态测量精度以及极高精度目标指向测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结合空间星光测量技术的研究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高精度、高动态、多功能、智能化等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7.
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的设备时延包含在伪码测距的测量值之中,精确标定设备时延是提升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的关键。针对卫星双向时间比对中的设备时延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同源零基线测量的设备时延标定方法,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1套3.7m天线地面站和2套5m天线地面站并址安装,3套地面站同时进行卫星双向时间比对模式的观测,以此来标定3套地面站之间的设备时延相对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设备时延标定的精度达到亚ns量级,能有效减小设备时延对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的影响,对于多个地面站站间时间比对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8.
Ambiguity resolution (AR) is a critical step for successful attitude determination using carrier phase measurements of a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such as Beidou.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method for AR in support of Beidou attitude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 “virtual baseline”. In the traditional long-short baseline method, the short baseline is limited to a length less than half of the carrier wave length of the Beidou signals. In the proposed method, a virtual short baseline is formed by differencing two collinear baselines. The AR equations for virtual short and long baselines are derived and the factors impacting the AR accuracy are analy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R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n improvement over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 not only is it easier to deploy collinear antennas but also it keeps the capability of epoch-by-epoch AR, which makes it immune to cycle slips and there is no need for initialisation of ambiguity searching.  相似文献   
59.
张宇  孔静  陈明  欧阳琦  段建锋 《宇航学报》2019,40(9):1014-1023
针对嫦娥5T服务舱(CE5T)拓展试验中的绕地大椭圆轨道,分析了轨道动力学演化趋势,通过测轨数据类型组合策略分析了统一S频段测量(USB)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在定轨中的贡献,得到了百米级的精密定轨精度;针对地月第二平动点(L2)绕飞轨道,分析了地心和月心积分的轨道动力学差异,制定了精密定轨的参数求解策略,得到了百米级的精密定轨精度;针对月球交会对接轨道的特点,选取三种不同的重力场模型定轨,比较了三者在轨道预报和数据拟合的差异,并与嫦娥3号(CE3)环月轨道的定轨精度进行比对,验证了不同重力场的适用范围,从计算精度和效率两方面制定了优化的定轨策略。  相似文献   
60.
Dating back to the Apollo and Skylab missions,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astronauts suffered from bacterial and viral infections during space flight or after returning to Earth. Blood analyses revealed strongly reduced capability of human lymphocytes to become active upon mitogenic stimulation. Since then, a large number of in vitro studies on human immune cells have been conducted in space, in parabolic flights, and in ground-based facilities. It became obvious that microgravity affects cell morphology and important cellular functions. Observed changes include cell proliferation, the cytoskeleton,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This 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T cell regulation under altered gravity conditions obtained by in vitro studie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cell culture conditions used. We propose that future in vitro experiments should follow rigorous standardized cell culture conditions, which allows better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different flight- and ground-based experiment platf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