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航空   491篇
航天技术   100篇
综合类   78篇
航天   2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为研究中高应变率下NRP和掺高粘剂的SBS两种改性剂对AC-13型沥青混凝土动力性能的影响,采用直径74 mm SHPB装置进行了4个气压下的冲击压缩试验,获得了不同种类改性沥青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及应力-应变曲线。研究表明:沥青混凝土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强化和塑性破坏3个阶段,破坏形态分为裂缝、破损、块裂和碎裂4种;两种改性剂均能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并且对峰值应力和冲击韧性的应变率敏感性有一定影响,在不同应变率范围内两种改性剂对冲击韧性增强作用不同,NRP对峰值应力增强作用优于掺高粘剂的SBS;应变率超过130/s时,沥青混凝土出现弹性模量退化现象,NRP对弹性模量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32.
航天器波纹防护屏高速撞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微流量及空间碎片的高速撞击威胁着航天器的安全运行 ,导致其严重的损伤和灾难性的失效。本文给出和分析了柱状弹丸高速撞击铝合金波纹防护屏 Whipple防护实验研究的结果。结果表明 :波纹防护屏具有分散不同入射角弹丸高速撞击所产生碎片云损伤能量的特性 ,并能降低弹丸滑弹碎片对航天器外部结构和子系统的损伤 ,该防护结构的防护性能优于铝合金板防护屏 Whipple防护。  相似文献   
233.
黄洁  文雪忠  罗锦阳  罗庆  龙耀  任磊生  柳森 《宇航学报》2012,33(9):1341-1346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开展了基于PVDF(Polyvinylidene Fluoride)压电薄膜敏感器的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感知定位技术研究,分析了基于双曲线理论的定位方法,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气枪和超高速弹道靶分别开展了平面铝板、曲面铝板等单层结构和Whipple结构下的验证实验。弹丸速度范围100m/s-3km/s,实验靶材为2mm厚的单层铝板和铝板厚为1mm、前后间距为10cm的Whipple结构,靶材上安装了4个PVDF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PVDF传感器的感知定位技术可实现空间碎片撞击航天器的位置定位,是一种可应用于航天器在轨感知空间碎片撞击系统的可选技术。  相似文献   
234.
气囊着陆缓冲系统的冲击动力学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数值仿真为手段,研究了气囊缓冲登陆系统的冲击动力学多目标优化问题。首先,以类似于"猎兔犬"着陆缓冲系统为对象,确立了以囊内初始气压与收缩绳刚度为设计变量,以缓冲系统的首次冲击最大过载和囊体织物最大应力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随后基于D最优试验设计,采用移动最小二乘(Moving Least Square,MLS)构建了各个目标函数的代理模型,并对目标函数随设计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完成了缓冲系统的冲击性能优化,并给出设计空间中关于最大过载与织物最大应力的Pareto前沿。研究结果表明,MLS模型优化算法十分适用于解决非线性程度较高的冲击动力学优化问题,并且在替代真实模型仿真计算时不仅具有较高的近似精度而且具有高速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235.
月球探测器着陆冲击试验是验证探测器着陆机构性能的重要手段,而着陆冲击模拟试验设备是实现冲击试验的必要条件。文章给出了冲击试验对试验设备的功能要求,并针对其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介绍了试验设备的组成、主要功能、关键部件的设计等;通过对释放装置、单梁吊具的载荷试验,及着陆冲击试验系统的联合调试试验,验证了该着陆冲击模拟试验设备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36.
由于拦截器侧向发动机纠偏能力的限制及TBM的初始位置误差的影响,拦截交会角需要满足一定的范围才能命中目标.本文研究了战术导弹防御的拦截交会角约束问题,提出了一种运动学几何分析方法,推导了TBM的初始位置误差引起的横向偏差与拦截交会角的解析关系,分析了拦截交会角对末制导段纠偏的影响,确定了可命中目标允许的拦截交会角范围.通过仿真计算和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7.
材料在超高速碰撞下将发生熔化甚至气化相变。为反映超高速碰撞中材料相变带来的影响,文章采用GRAY三相物态方程与Tillotson物态方程,对超高速碰撞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当碰撞速度在3 km/s以下时,除了靶板穿孔直径外,两种物态方程所给出的碎片云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当碰撞速度在3 km/s以上时,两种物态方程给出的数值模拟结果有较大差异,这说明在超高速碰撞中相变的产生对碎片云形状参数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38.
运用多学科设计优化(MDO)方法对某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总体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从满足固体导弹的MDO需求出发,基于第三代MDO理论,对固体导弹按学科分解为系统层(性能,弹道学科)和子系统层(推进学科、质量分析学科、气动学科),通过分析与建立以上各学科的优化模型及固体导弹的总体优化模型,以固体导弹起飞质量为目标函数将MDO单级优化过程中的同时分析与设计(SAND)过程应用于该固体导弹总体优化设计。与传统优化方法所得结果相比,固体导弹起飞质量减小15.1%,发动机结构质量减小23.3%,优化效率提高87%。算例表明,将MDO方法应用于固体导弹总体优化设计的思路可行。  相似文献   
239.
崔伟峰  曾新吾 《宇航学报》2007,28(1):136-140
提出了双层板防护结构的超高速碰撞数值模拟的工程算法模型,采取理论分析、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模拟碎片云的产生,以及碎片云对结构的破毁过程。本模型中,碎片云的产生采用理论分析和经验公式得到,结构响应采用有限元动力学软件Dyna3D进行计算。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给出的破坏效果基本一致,说明提出的工程算法是可行的,模拟得到的结果能定性的描述相应的超高速碰撞的现象,得到基本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0.
研究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导弹外弹道的位置、速度测量的原理和方程。介绍了基于弹栽接收机和弹载转发器两种GPS测量系统的设备组成、应用及其适用范围。分析了基于GPS外弹道测量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