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1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01篇
航空   1083篇
航天技术   485篇
综合类   173篇
航天   3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考虑摄动影响的精确轨道动力学模型,对交会对接寻的段水平双脉冲交会轨道的精确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控制脉冲的俯仰角近似转化为控制时刻的轨道幅角,从而调整脉冲控制时刻以消除径向速度增量的方法,精确求解首末水平双脉冲的启控时刻;引入导引终点位置偏差的比例控制方法,精确求解水平双脉冲的精确控制量。仿真结果表明,2轮整体迭代可获得首末水平脉冲控制时刻和控制量的精确值,脉冲水平特性达到俯仰角小于1°,导引终点相对位置精度达到10m,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2.
针对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协议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主动编程思想的时间同步协议动态切换机制,设计了能够动态适配的时间同步协议切换框架,重点讨论了节点间相互通信、时间戳标记、协议切换、本地时间与全局时间的转换等4个关键问题,并且在TinyOS(Tiny Operating System,微操作系统)平台上对新机制进行了仿真验证,比较了新机制同2种主流时间同步协议之间的性能差异.仿真结果表明:新机制能实现时间同步协议的动态配置,提高协同效率,节省切换开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硬件在回路仿真是发动机故障诊断算法由理论转向实际工程应用的重要阶段,但目前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算法的研究多数处于软件数字仿真阶段。构建民用涡扇发动机故障诊断算法硬件在回路实时仿真验证平台,开发考虑健康退化的民用涡扇发动机多维调度分段线性化模型,分析并模拟仿真民用涡扇发动机的四类典型常见故障。经过对相关诊断算法进行实验验证,表明该平台及使用的模型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卫星信号射线上的总电子含量(slant total electron content, STEC)是像素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电离层层析(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CIT)建模的必要数据来源,但电离层层析通常忽略1 000 km以上的顶部电子含量,为弄清这部分电子含量对层析结果的影响,利用NeQuick2模型计算站星视线上的STEC与其在电离层区域内的STEC比值来改正原始数据,并分别利用改正前后的STEC进行电离层层析。结果显示,电离层顶部电子含量占比约为10%,白天占比略大于黑夜,与测高仪站的数据相比,改正后的均方根值比改正前提高了20%以上;与Swarm卫星提供的电子剖面数据对比,改正后的层析结果精度较改正前提升了19.6%左右,且该方法受地磁扰动影响较为明显。总的来说,利用CIT进行小尺度电离层探测,可较直观地看出,顶部电子含量对层析结果的影响较大,需要采取相应手段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75.
在航空领域,无刷直流电机由于其高效率及低故障率,已逐步取代传统液压作动部件.针对无刷直流电机控制器的硬件实时性设计,介绍了控制器的整体架构、各个模块功能及简单的控制流程和方法,重点讨论了控制器的双处理器交互的实时性设计,给出了优化方法,实验数据表明,优化方法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6.
基于弹地通信链路的人在回路制导导弹利用惯性导航系统短时导航精度高的特点,对导弹末制导中导引指令的时间延迟提出了两种补偿模型及改进方法。通过Simulink仿真,得出距离和导引量与目标横向误差的关系及其方法改进后精度的提高幅度,并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文章在传统的经典时序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把时序法与技术分析结合起来,并对时序法得出的趋势进行二次时序法处理.从经典时序法对趋势的判断,转为对趋势的变动进行判断,使之更能适应股票市场的多变性,并能够有效的应用于实践,其具体方法是二次时序法和引入反转因子.  相似文献   
78.
For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of altimetry missions, we have computed a data set of DORIS station coordinates defined for specific time intervals called DPOD2005. This terrestrial reference set is an extension of ITRF2005. However, it includes all new DORIS stations and is more reliable, as we disregard stations with large velocity formal errors as they could contaminate POD computations in the near future. About 1/4 of the station coordinates need to be defined as they do not appear in the original ITRF2005 realization. These results were verified with available DORIS and GPS results, as the integrity of DPOD2005 is almost as critical as its accuracy. Besides station coordinates and velocities, we als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periods for which DORIS data should be disregarded for specific DORIS stations, and epochs of coordinate and velocity discontinuities (related to either geophysical events, equipment problem or human intervention). The DPOD model was tested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for TOPEX/Poseidon (T/P), Jason-1 and Jason-2. Test results show DPOD2005 offers improvement over the original ITRF2005, improvement that rapidl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after 2005. Improvement is also significant for the early T/P cycles indicating improved station velocities in the DPOD2005 model and a more complete station set. Following 2005 the radial accuracy and centering of the ITRF2005-original orbits rapidly degrades due to station loss.  相似文献   
79.
仿真软件平台是介于操作系统和用户仿真试验程序之间的一层系统软件。在本文中作了介绍。一个通用实时仿真工作站的软件平台,包括体系结构、功能、语言特性等和主控程序。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的是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用以实现化工催化剂活性检测过程床层温度程序控制。被控对象是具有3~8分钟的纯滞后,时变,非线性特性的催化剂电加热炉。控制难度大。 采用了广义最小方差自校正控制算法,具有时变滞后的极点自校正PID算法,极点对消直接PID三种算法进行了仿真与现场试验研究。前两种,由于工作过程允许的信号对系统激励不够充分,对象在线辩识有困难,试验结果表现,不能实现预期的控制要求。最终采用了极点对消直接PID算法,成功地实现了催化剂活性温度自动控制。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控制精度达到了检测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