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航空   64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随着汽车消费的持续走高,汽车金融产业日益得到重视。如何借鉴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摸索出一套符合国内汽车消费环境的汽车金融产业发展之路,是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业亟待思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汽车金融公司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当前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2.
首先通过考虑节段模型上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推导了节段模型风洞试验中作用在模型断面上的分布抖振力谱和由底支式天平测到的模型总抖振力谱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准平板断面为例,进行了格栅湍流场节段模型的测力和同步测压试验,获得了模型总抖振力谱以及模型抖振力跨向相关性函数。接着,采用等效导纳法以及抖振力自谱和抖振力脉动风速交叉谱综合残量最小二乘法分别识别了准平板节段模型等效气动导纳和六分量气动导纳,讨论了模型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对气动导纳识别结果的影响,并把识别得到的准平板断面气动导纳与平板断面气动导纳的理论结果---Sears 函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忽略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即假设节段模型分布抖振力沿跨向完全相关)而直接采用平均抖振力作为断面上分布抖振力的传统方法会导致气动导纳识别结果偏小,并且,其偏小程度会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此外,相对于抖振升力和扭矩相关的气动导纳分量而言,由于抖振阻力的跨向相关性比抖振升力和扭矩的跨向相关性显得更弱,因此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对阻力相关气动导纳分量识别结果的影响更大;利用识别得到的六分量气动导纳反算的作用在模型上的分布抖振力谱与试验中实测结果非常接近,经抖振力跨向不完全相关性效应修正后的竖向脉动风速对应的升力和扭矩气动导纳分量的识别结果与Sears函数也比较接近,从而验证了用于六分量气动导纳识别的自谱-交叉谱综合最小二乘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3.
介绍洪都集团公司研制的新型实用"微型电动GPS导航全自主飞行视频传输、可链路控制的微型无人侦察机"(简称微型电动无人侦察机WDWC-1")的研制概况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4.
Current control approaches for solar sail station-keeping on libration point orbits have not considere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sail’s optical properties. However, significant optical degradation could lead to poor station-keeping performance or even complete fail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ed guidance and control strategy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by updating the reference orbit based on in situ estimation. An exponential optical degradation model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solar radiation acceleration model, and an on-line reference orbit update approach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station-keeping, coupled with an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er.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is estimated on-line and the reference orbit is updated discretely whe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have degraded by a prescribed amount. This strategy provides discrete updates to the reference orbits such that the perturbation due to the optical degradation is maintained within a small range. These smaller perturbations can be dealt with by the controller’s robustness and station-keeping can be sustained for long duration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large optical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45.
随着汽车消费的持续走高,汽车金融产业日益得到重视.如何借鉴国外汽车金融服务的成功经验,摸索出一套符合国内汽车消费环境的汽车金融产业发展之路,是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业亟待思索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汽车金融公司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当前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6.
面向卫星电源系统的一种新颖异常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怀峰  江婧  张香燕  皮德常 《宇航学报》2019,40(12):1468-1477
面向卫星电源高维周期性时序遥测数据,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代表性特征自编码器(RFAE)模型,并用于无监督的异常检测。RFAE采用改进的堆叠自编码器损失函数和训练算法,从而使模型可以学习到相位相同样本的代表性特征;然后根据代表性特征重构样本,根据重构误差来判断样本是否异常。在试验部分首先通过模拟数据校验了RFAE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高维周期性时序数据的异常,然后又采用某卫星电源系统2014年1~12月真实遥测数据进行试验,RFAE异常检测准确率达到99%,检测效果明显优于目前的其他异常检测算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一种单子样旋转矢量姿态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胜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10,31(3):780-785
旋转矢量姿态算法可有效抑制高动态环境下捷联惯导系统(SINS)产生的圆锥误差。当 直接应用多子样旋转矢量姿态算法时,会降低系统姿态更新频率;若要保持姿态更新频率, 则需要提高采样频率,从而增加了导航计算机的硬件负担,并导致量化误差突出。针对上述 不足,提出了一种利用当前及前N个姿态更新周期角增量的单子样旋转矢量姿态算 法,并在典型圆锥运动条件下推导了算法补偿项系数。此外,由于陀螺输出经过数字滤波处 理后其幅频特性的改变会影响圆锥误差的补偿效果,根据滤波器特性推导了单子样旋 转矢量姿态算法的修正算法,以便于在工程中推广应用。该算法在不降低姿态更新频率 的同时,可获得较高的解算精度,适于高动态环境应用,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算法的正确性 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星基ADS-B接收机监视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海涛  王松林  秦定本  李冬霞 《航空学报》2018,39(5):321866-321866
星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系统是实现广域范围内航空器监视的重要技术手段。星基ADS-B系统内部存在严重的共信道干扰,共信道干扰限制了系统的监视性能。为了定量给出星基ADS-B接收机监视容量的计算方法,首先,给出了星基ADS-B系统的模型;随后,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星基ADS-B接收机报文冲突概率及报文正确接收概率,以此为基础理论,分析得出星基ADS-B接收机位置报文更新间隔及监视容量的计算方法;最后,构建了星基ADS-B仿真系统,仿真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研究表明:星基ADS-B接收机的监视容量由飞机-卫星空天链路的误码率及ADS-B应用子系统所要求的位置报文更新间隔联合决定。  相似文献   
49.
通过开展1~40 GHz微波暗室性能自动校准技术研究,研制了低反射8维度空间测试支架,降低了测试装置微波干扰;开发了基于Labview 8.6环境的测试系统控制软件,实现信号调整和收发天线的相对运动;本文就微波暗室自动校准系统静区反射率电平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评定。  相似文献   
50.
随着深空探测的距离越来越远,测控资源及能源的约束使得目前的行星表面漫游车采用遥操作加部分自主移动的在轨任务操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科学探测的需求,而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对漫游车控制系统提出了更快、更轻、更智能的要求.对目前月球与火星表面漫游车自主导航控制系统的结构、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目前控制系统自主能力的约束条件,提出了未来行星表面漫游车的自主导航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及设计期望,并对未来行星表面漫游车自主等级进行了初步划分,为我国未来行星表面漫游车自主导航控制系统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与发展规划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