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5篇
航空   144篇
航天技术   90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D-region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due to the tropical cyclone Fani over the Indian Ocean have been analysed using Very Low Frequency (VLF) radio communication signals from three transmitters (VTX, NWC and JJI) received at two low latitude stations (Kolkata-CUB and Cooch Behar-CHB). The cyclone Fani formed from a depression on 26th April, 2019 over the Bay of Bengal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Indian Ocean) and turned into an extremely severe cyclone with maximum 1-min sustained winds of 250 km/h on 2 May, 2019 which made landfall on 3 May, 2019. Out of six propagation paths, five propagation paths, except the JJI-CHB which was far away from the cyclone track, showed strong perturbations beyond 3σ level compared to unperturbed signals. Consistent good correlations of VLF signal perturbations with the wind speed and cyclone pressure have been seen for both the receiving stations. Computations of radio signal perturbations at CUB and CHB using the Long Wave Propagation Capability (LWPC) code revealed a Gaussian perturbation in the D-region ionosphere.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layers from the NASA’s TIMED satellite revealed a cooling effect near the tropopause and warming effects near the stratopause and upper mesosphere regions on 3 May, 2019.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cyclone Fani perturbed the whole atmosphere, from troposphere to ionosphere and the VLF waves responded to the disturbances in the conductivity profiles of the lower ionosphere.  相似文献   
72.
崔广斌  苗俊刚 《宇航学报》2012,33(9):1308-1313
为适应卫星平台的需要,达到卫星天线能够实现角度扫描(正负5度)和机械扫描结构尽可能简单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种三反射镜配置结构的角度扫描天线。首先利用几何光学法设计了赋形面,然后确定了在不同的扫描角度时,平面镜移动到的位置点。最后,利用高斯衍射波束分析方法(Diffraction Guassian Beam Analysis)进行了电性能的仿真验证。结果显示,在所需角度的扫描范围内,其具有较高的主面孔径利用效率和扫描机械结构简单的特点。在兼顾角度扫描和机械扫描结构简单的条件下,天线达到了所需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3.
用于飞行仿真的二维紊流场的数字生成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肖业伦 《航空学报》1990,11(4):124-130
 在飞行仿真的某些特殊情况(例如编队飞行、空中加油情况)下有必要生成二维紊流场,其中的紊流速度是两个坐标(例如沿飞行方向的x和沿翼展方向的y)的随机函数。在已有的一维紊流场生成技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易而有效的生成二维紊流场,即在矩形网络上生成紊流速度序列的方法。经抽样检验,这样生成的紊流场的相关函数基本上符合紊流模型的相关特性,因而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还讨论了在飞行仿真中二维紊流生成器的两种运行方式——在线式和离线式。  相似文献   
74.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小型低速风洞中模拟大气边界层的实验数据 ,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75.
徐可  肖业伦  张桂联 《航空学报》1991,12(5):241-248
 本文推导了各向同性紊流速度及其任意阶梯度间的相关函数和频谱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并分析了频谱函数对空间频率的奇偶性。对现有文献和飞行品质规范中几个含糊不清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澄情。对飞机纵向大气紊流响应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6.
LEO卫星轨道误差对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虎  黄珹 《空间科学学报》2001,21(3):253-258
采用数值方法估计了LEO卫星轨道误差对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1995年10月11日的某次掩星事件的观测资料处理和分析,得到了LEO卫星轨道误差对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影响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77.
随机紊流、离散突风和风切变等,提出了具有鲁棒特性的变结构控制律,实例计算说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以FY-3卫星微波成像仪天线为模型,对反射面天线面形精度对天线主波束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基于数值拟合法的公式,用GRASP软件半物理仿真结果,修正Ruze公式关于面形精度影响因子的表达式,实现了工程中天线主波束效率快速估算。该方法减小了Ruze公式中由于假设口径场等幅同相分布引起的计算误差,采用该方法后计算精度可控制在1%以内。最后针对多馈源共用反射面的辐射计天线提出了分区域分析面形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巡航导弹红外辐射及大气衰减计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巡航导弹3个主要辐射源:蒙皮、尾喷管及羽流进行了深入分析,建立了巡航导弹红外辐射计算模型.此外,在红外辐射的大气传输理论基础上,综合考虑高度、倾斜及气象条件等各种因素,分析了大气衰减对红外辐射的影响,建立了大气透过率的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最后,以某型号巡航导弹为例,利用此模型计算了3~5μm和8~12μm两个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大气光谱透过率和平均透过率,以及经过大气衰减后的红外辐射强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计算巡航导弹红外辐射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80.
空间光载射频链路利用空间光链路实现射频信号的传输.由于采用大气信道传输光载射频信号,链路绝对延时受到大气湍流和温度等因素影响,产生延时抖动.本文采用相推法对1 km空间光载射频链路的绝对延时进行了高精度测量,测量结果与理论模型吻合,测量精度优于0.1 ps.该测量方法采用电光调制和射频鉴相实现了链路绝对延时测量,与光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