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352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为探索凹槽导叶式处理机匣(RVCT)轴向叠合量对风扇性能的影响,选取升力风扇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实壁机匣和4种不同轴向叠合量的凹槽导叶式处理机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向叠合量的增大,带处理机匣风扇相比实壁机匣风扇裕度分别改进1.27%、8.01%、12.3%、32.4%,设计点效率分别下降了0.82%、1.38%、2.2%、4.1%;处理机匣的引入使得凹槽与主流通道间形成局部循环流动,减小了来流攻角和叶顶低能流体的堆积,平衡了叶顶吸、压力面压差,且轴向叠合量越大,局部循环越强烈,风扇稳定性提高;凹槽与风扇主流间的交互流动决定着处理机匣对风扇性能的影响,其中抽吸流和喷射流是反映处理机匣扩稳效果的两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42.
吸附式风扇/压气机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吸附式风扇/压气机是目前国内外高增压比压缩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其产生的背景, 研制的必要性, 技术特点以及研究动向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这一技术的采用能够大幅度提高压比, 减少发动机的轴向长度和重量, 降低风扇的噪音;在做功能力增加重量减轻的同时, 能够增加飞行器的灵活性以及有效载荷, 从而减少燃油消耗.但是这种新型的结构也带来了强度、气弹稳定性等问题, 对此给出了一些分析结果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3.
对一台高负荷跨声速单级风扇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将BVF(boundary vorticity flux, 边界涡量流)诊断方法应用于非定常条件下的转静干涉研究中.结果表明BVF不仅能够清晰地捕捉到转静干涉对流场的影响, 指出转子叶排的尾迹干扰是引发下游叶排通道流场非定常特性的最主要因素, 还能够根据叶片表面出现的一些细节, 结合静压、熵等分析方法, 找出动叶的叶尖和静叶的叶根在转静匹配中存在的问题.表明BVF诊断方法能够反映出转静匹配的状态好坏, 并指出改进设计的方向, 是一种能够有效找出对流场产生负面影响的根源, 并指出削弱甚至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办法的新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4.
叶尖泄漏掺混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鉴Denton不可压叶尖泄漏损失的理论分析,推导出可压缩流动中叶尖泄漏掺混损失基本关系式,其集中反映了尖区叶表压强、叶尖间隙、泄漏流流量系数及总损失系数影响.在仅考虑泄漏掺混损失情况下,数值分析了叶尖基元负荷、间隙、泄漏流量系数整体水平及其弦向分布等因素对叶尖泄漏掺混损失的影响.结果展示了各因素对叶尖泄漏掺混损失的作用及机理.最后提出一个重要的组合参数,反映了叶片尖部载荷和叶尖间隙的流向分布对叶尖泄漏掺混损失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45.
针对某型跨声轴流风扇大小叶片转子,通过优化去除小叶片中弧线形状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最高效率点工况下小叶片弦长对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发现小叶片前缘膨胀波可以调整大叶片壁面附面层逆压力梯度段的长度和逆压梯度的强度.正确选择小叶片前缘位置可以降低附面层损失,抑制大叶片后部分离,合理分配气动负荷.   相似文献   
146.
某掠形跨声风扇设计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与计入三维激波结构轴对称流设计程序相匹配的任意中弧线叶片造型程序, 进行某单级跨声、小展弦比、具有小前掠和后掠的内外涵风扇设计.在设计过程中, 通过调整风扇转子压比、叶型最大相对厚度和前后缘厚度等参数沿展向的分布, 以及弯度和最大弯度位置沿弦向的分布, 从设计上减弱了叶片上部的激波强度、降低了激波及其关联的损失, 克服了该风扇转子高相对马赫数与低损失、高效率的矛盾, 内外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该风扇具有宽广的高效率区和高喘振裕度.   相似文献   
147.
为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通风需要并节约能源,改进和开发新型矿用轴流风机十分必要.本文围绕提高通风机效率和喘振裕度两个根本问题,采用先进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设计技术,结合国际先进叶片造型方法和成熟的旋转机械结构设计经验,对某矿用对旋轴流通风机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通风机经性能测试及长期运行表明,改进设计有效地提高了通风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8.
在无吸气叶型优化设计平台的基础上,对叶栅流场计算程序中吸气位置处边界条件进行处理,建立了吸附式风扇/压气机叶型优化设计平台.应用该优化设计平台对某高亚声速叶型进行了优化,优化过程中叶型参数化采用初始叶型叠加修改量方法,除将叶型参数化中的叶型控制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外,吸气位置也作为设计变量,吸气系数为0.01且保持不变.NUMECA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叶型的总压损失系数为0.0195,扩散因子为0.676;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总压损失系数减小了54%,扩散因子保持不变.该优化叶型压力面尾部出现拐点,拐点前流动加速减压,缺点是减小了叶型尾部负荷,但也抑制了流动分离,减少了损失.  相似文献   
149.
前、后排叶片相对位置对串列转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赵斌  刘宝杰 《推进技术》2012,33(1):26-36
在折合叶尖切线速度381m/s条件下,利用跨声串列转子技术实现了总压比2.25,负荷系数高达0.55的风扇转子设计。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串列转子前、后排叶片周向和轴向几何相对位置的变化对各自其整体性能的影响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前、后排几何相对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后排叶片堵塞系数及其进、出的轴向速度和气流角,因而改变了速度三角形,导致了串列转子整体及各排叶片速度三角形及特性的变化;对于前、后排叶片最佳几何相对位置的选择,当后排叶片在前排叶片弦向上有0.1~0.15倍弦长的重叠时、后排叶片在周向上较为靠近前排叶片压力面时,串列转子能够获得较高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50.
航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永泉  刘太秋  季路成 《航空学报》2015,36(8):2563-2576
未来10~20年我国航空发动机科技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以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风扇/压气机气动领域为重点,首先,从设计方法、理论、设计性能指标发展以及气动力学仍存在的疑问角度出发,梳理了其国际发展态势;随后,针对基础研究、创新能力等方面,阐述国内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给出关于风扇/压气机后续发展的方向、思路和重点,力求为我国军民航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的技术研制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