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航空   556篇
航天技术   109篇
综合类   90篇
航天   10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基于隶属云发生器的智能控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阐述一种利用隶属云发生器实现智能控制的方法。其控制策略是通过语言值构成规则,从而形成一种直观推理方法。它不要求给出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仅仅依据人的经验、感觉和逻辑判断,将人用语言值定性表达的控制经验,通过语言原子和云模型转换到语言控制规则器中,就能解决非线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此理论控制倒立摆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被控对象的状态和参数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82.
]在分析电火花加工中工艺参数与加工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上,利用人工智能原理建立了电火花加工工艺知识库,并开发了相应的知识库系统,实现了电火花加工的工艺参数和加工性能之间的双向求解,  相似文献   
283.
再入飞行器极限环运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控制再入飞行器纵向运动二阶微分方程,根据外形对称特征,建立气动力系数模型,对方程进行定性分析.由构造的相平面,揭示出运动的全局特性--螺旋点、鞍点、Hopf分岔、极限环以及导致振荡运动和发散的初始条件域.应用多尺度法获得运动方程的极限环振幅和频率的渐近表达式,讨论了Hopf分岔类型.对静态俯仰力矩系数变化产生的影响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84.
发展了一种基于人工粘性的间断Galerkin有限元方法,作出改进以增强适应性,并向非均匀网格推广。选取了典型算例对方法进行验证。一维激波管算例表明,改进的方法在保持计算结果高分辨率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抑制非物理振荡。分析得知,当人工粘性方法用于二阶DG格式时,所得计算结果的数值耗散较大,而当格式精度大于二阶时,采用人工粘性方法所得的结果的分辨率较高。通过计算圆柱高超声速粘性绕流,将三阶DG格式与三阶MUSCL格式和五阶WENO格式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人工粘性方法对于高超声速流动计算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85.
文章简要回顾国内外星箭耦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并以“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为实例,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星箭耦合分析工作方面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包括卫星有限元模型缩聚的二次缩聚方法、液体晃动对星箭耦合分析结果的影响;对比了国内外依据星箭耦合分析结果制定卫星正弦振动试验下凹条件的应用差异;讨论了星箭耦合分析的准确度、敏感度分析等问题;并对后续的星箭耦合分析工作提出若干研究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86.
复合材料单钉接头的损伤累积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给出一复合材料接头损伤累积模型,包括分类损伤判据、损伤区刚度衰减和总体破坏判据;将该模型结合有限元法模拟单钉接头的损伤破坏过程,包括损伤起始、类型、累积及应力重分布的确定以及接头强度的预测;研究了3种铺层的碳/环氧复合材料单钉接头的损伤累积并与现有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287.
快速凝固Al—Cr—RE合金的显微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真空单辊急冷装置,在相同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了成分为Al-(4-10wt%)Cr-4wt%RE(RE为富La混合稀土)的四种合金傅带。利用X光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快速凝固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用显微硬度计及电子拉伸机分别测定了合金的显微硬度和拉伸强度。试验表明,AI-(4-6wt%)Cr-4wt%RE合金是很有前途的高温铝合金。  相似文献   
288.
本文首先从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的规模分析了设计大规模高速背板的必性,同时从信号完整性方面分析了高速背板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反射、串扰、损耗与衰减、电源完整性等几个方面的机理及对PCB设计造成的不良影响,并针对这几个信号完整性问题给出了相应的PCB设计准则。其次,针对一款基于串行RapidlO高速总线的背板系统从PCB设计的层叠设计、布线设计、过孔设计等方面给出具体分析与设计方案。最后,通过Sigrity公司的PowerSI仿真软件、Synopsys公司的Hspice仿真软件和Quantum公司的QSI仿真软件进行信号完整性仿真和Ansofl公司的Siwave5.0仿真软件进行电源完整性仿真,通过仿真分析对PCB信号完整性进行验证与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289.
The isothermal local loading forming technology provides a feasible way to form Ti-alloy large-scale rib-web components in aerospace and aviation fields.However,the local load ing process forming limit is restricted by forming defects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In this work,the feasibility of controlling forming defects and improving the process forming limit by adjusting die parameters is explored through finite element (FE) simul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common cavum and folding defects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a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fillet radii of left rib and middle rib,respectively.The cavum and folding defects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increas ing the fillet radii of left rib and middle rib,respectively.The process forming limits considering forming defects in the transitional region are determined by the stepwise searching method under various die parameters.Moreo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cess forming limit and die parameters is developed through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The developed RSM models suggest that increasing the fillet radii of left and middle ribs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pro cess forming limit during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rib-web components.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die parameters and the reduction amount,which is of great impor tance to control forming defects and improve the process forming limit in local loading forming of Ti-alloy large-scale rib-web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290.
王丹勇  温卫东 《航空动力学报》2008,23(10):1835-1841
结合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了有拧紧力矩工况下层合板接头静载损伤失效分析方法,模拟了不同尺寸类型层合板接头静载作用过程中损伤状况及内部各铺层损伤起始、发展与结构最终破坏整个累积过程,同时获得其最终破坏强度及破坏模式,并对损伤机理形式及其相互关联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损伤计算结果与试验试样X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