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143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2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推进剂用铝粉与水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压反应釜实时监测系统原位研究了铝/水反应的放热过程,提取了反应过程中3个特征温度(反应放热起始温度,反应速率最大温度,反应基本结束温度)和反应特征参数(反应放热起始温度点,反应速度,反应放热量),从而建立关于铝/水体系应用于固体推进剂的评价体系。同时,还探究了铝粉粒径、铝/水原料摩尔配比及加热功率对铝/水反应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0~250℃温度区间内,纳米铝/水体系较微米铝/水体系性能更好,当铝粉粒径大于13μm时,没有明显放热;高功率加热条件有助于激发纳米铝迅速处于高活性状态,降低了反应放热起始温度,并高效释能;纳米铝/水的最佳原料摩尔配比区间为[1∶2,1∶2.2]。  相似文献   
212.
针对在地外星体较大深度处长期地实施地质科学探测这一新的研究难题,运用无人自动潜入式探测原理,提出了蠕动掘进潜入式行星探测装置的设计方案,并重点对探测装置的机构设计开展了研究;成功研制出蠕动掘进潜入式探测装置试验样机及其性能测试平台,为蠕动掘进潜入式行星探测装置方案的可行性验证以及性能测试奠定技术基础。研制的蠕动掘进潜入式行星探测装置对我国未来的行星探测任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13.
颗粒冲刷条件下三元乙丙绝热材料烧蚀特性实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三元乙丙基础配方、抗过载配方、无SiO2配方和无纤维配方等不同配方绝热材料在颗粒冲刷条件下的烧蚀特性和机理,基于高过载地面模拟试验发动机,开展了烧蚀试验研究。分析了实验后绝热材料的表面以及断面形貌特征和宏观烧蚀率结果,探讨了三元乙丙基础配方和抗过载配方绝热材料炭化层中致密结构形成的机理,进行了不同配方材料的烧蚀模式和机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颗粒冲刷条件下,不同配方三元乙丙材料烧蚀模式和破坏机理不同,烧蚀率从小到大依次为抗过载配方基础配方无SiO2配方无纤维配方;其中基础配方和抗过载配方三元乙丙材料在烧蚀过程中炭化层形成"致密/疏松"结构,表面形成的致密结构可以提高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无SiO2和无纤维三元乙丙材料以基体的粒状和块状剥落破坏为主;不同配方绝热层炭化层的形貌和结构与纤维、SiO2含量以及烧蚀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14.
李娜 《航空发动机》2010,36(6):32-35
对内径为60 mm的2相多循环脉冲爆震发动机燃烧噪声辐射特性,在其测量位置处和一定试验频率范围内进行了试验研究。经研究发现:在一定低频范围内,噪声辐射频谱由气流脉冲的基频(即爆震频率)和谐频组成;脉冲噪声是1个或多个持续时间小于1s的猝发声组成的噪声;距离发动机喷口方向越近,噪声的声压级越强;反之,噪声衰减的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215.
半埋入式S弯进气道主动流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雷  陈浮  宋彦萍  陈焕龙 《推进技术》2014,35(9):1168-1173
为了改善半埋入式亚声速S弯进气道出口气流品质,本文采用吹、吸气方式对其进行了主动流动控制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吸气位置、吸气量变化显著影响进气道气动性能,最佳吸气位置位于唇口附近,当唇口吸气量为进气道流量的1.9%时,总压畸变指数降低约45.7%,总压恢复系数和增压比略有提高;而附面层吹气时进气道的性能仅在吹气量较小时有所改善;附面层吹、吸组合控制对流场的改善程度介于上述方案之间,而非单独吹、吸气方案效果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