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航空   882篇
航天技术   60篇
综合类   165篇
航天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对海豚型旋翼桨叶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研究了一类介于铰接式与无饺式之间旋翼桨叶的气动弹性稳定性。首先,从应变张量出发,运用Hamilton原理推导出旋翼浆叶全耦合运动偏微分-积分方程组;然后,运用摄动法对悬停状态的旋翼桨叶作了颤振分析,从而确定了该桨叶某些在生产、使用和改型中易变的参数,如:挥、摆、变距方向上的约束刚度和阻尼的变化,气动扭转的变化,飞行高度的变化等对气动弹性稳定性的影响关系。研究的结果对海豚型旋翼桨叶的国产化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对进一步探求这类旋翼桨叶的气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为研制新型直升机,必须重视对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本文简述了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的重要性及与固定翼模型风洞实验的区别。根据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的特点说明了开展旋翼风洞实验对风洞、模型及实验设备的特殊要求、着重说明直升机旋翼实验台是进行旋翼风洞实验必须的基础设备。同时对国外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回顾了我国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及与国外的差距。并对型号研制必须进行的一些风洞实验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93.
直升机双线摆式吸振器的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线摆式吸振器是位于直升机旋翼旋转平面内用来吸收该平面内桨毂纵、横向激振力的动力吸振器,能随旋翼转速而调谐。本文以桨毂安装多个相同的双线摆构成双线摆式吸振器为研究对象,从阻抗角度导出了机身/旋翼/双线摆式吸振器耦合系统的时域与频域运动方程,可求得在旋翼旋转平面内桨毂中心与双线摆质量块对桨毂中心外激振力的响应,并在其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旋翼旋转平面内桨毂中心纵、横向所受激振力及加速度阻抗、吸振器结构设计参数和调谐等对吸振器减振性能影响的规律。本文结论对这类吸振器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探讨了直升机旋翼下洗流的形成、分布和影响。首先研究了空空导弹发射后最初阶段,穿越该下洗流区域的运动特性和弹道轨迹变化;其次研究了这种变化对空中攻击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降低这种影响、提高直升机空中攻击精度的方法。用某型直升机空中攻击的仿真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上述结论对直升机火控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直升机旋翼桨尖形状由简单的矩形改变为先进形状可改善直升机性能,降低旋翼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本文在简介国内外直升机旋翼桨尖形状研究情况的基础上,着重叙述近期在南京航空学院直升机技术研究所旋翼台上进行的四种不同桨尖形状旋翼悬停性能初步试验研究,给出了试验结果及其分析。试验的四种桨尖是:(a)矩形桨尖;(b)后掠(或直线后掠)桨尖;(C)尖削桨尖,(d)后掠抛物桨尖。对于(b)、(c),后掠或尖削从 r=O.9R 处开始,而(d)后掠抛物从 r=o.85R 开始。文中给出了试验所得桨尖对拉力、功率、悬停效率的影响曲线,并进行了相应分析,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桨尖形状的改进确实能提高旋翼的悬停效率,改善性能。尖削形状的旋翼拉力可提高6%以上,而悬停效率亦可提高5%。  相似文献   
996.
共轴式直升机地面共振的旋翼参数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共轴式直升机地面共振分析模型,采用特征值分析法计算得到了直升机地面共振模态特性,分析了上下旋翼间距、旋翼摆振铰外伸量、摆振刚度及摆振阻尼比等旋翼设计参数对共轴式直升机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减小上下旋翼间距可提高系统动稳定性,且不稳定中心远离工作转速;增大摆振刚度及旋翼摆振铰外伸量可提高系统动稳定性,且不稳定中心远离工作转速;增大摆振阻尼比可提高系统动稳定性,但不稳定中心稍接近工作转速。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在分析了粘弹性阻尼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后,着重描述了粘弹性阻尼器性能试验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武装直升机传动系统在失去润滑条件下维持30分钟传动能力对于提高武装直升机生存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武装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生存能力要求,论述了传动系统热分析的方法、理论和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999.
明确某型直升机尾桨断裂故障原因,对于该型机的使用、维护有现实意义,对于新机型的安全性提升有借鉴意义。首先通过故障树分析法对某型直升机尾桨叶断裂故障进行分析,得到底事件分析结果;然后开展宏、微观断口分析;最后对柔性梁断口损伤演化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桨叶断裂性质为低应力高周双向弯曲疲劳断裂,当柔性梁纤维压缩方向强度性能值小于700 MPa 时,断口的形式与故障尾桨柔性梁断口类型相似;大载荷状态尾桨会产生较大的振动,振动的增加加剧了尾桨的载荷,导致尾桨柔性梁根部载荷增加,超出柔性梁设计承载能力,桨叶柔性梁根部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000.
直升机前飞吊挂飞行动力学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带吊挂载荷的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其中旋翼诱导速度场计算采用了广义动态入流理论模型并添加了畸变项,用以考虑从加速过程的尾迹畸变和附加非定常效应;旋翼气动载荷模型采用了翼型大角度范围插值技术,并结合经典薄翼型理论建立综合的非定常气动载荷模型.还建立了六自由度吊挂载荷模型,其中吊索采用了柔性钢索模型,计入了吊挂模型的气动阻力.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吊挂前飞状态下总距阶跃操纵输入以及前推杆阶跃操纵输入时直升机及吊挂动力学响应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