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航空   706篇
航天技术   249篇
综合类   137篇
航天   32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61.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 using the GPS radio occultation technique for atmospheric sounding, the estimation of higher order ionospheric effects and their mitigation have become relevant and important. Due to long ionospheric limb paths, GPS signals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ionospheric refraction during radio occultation. Standard dual-frequency GPS measurements may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first order term of the refractive index. However, non-linear terms such as the second and third order ionospheric terms and ray path bending effects are not considered in occultation measurements so far. Analysing selected CHAMP–GPS occultation events different higher order ionospheric terms are estimated and their effects on dual-frequency range estimation and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estimation are discussed. We have found that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GPS L1 and L2 ray paths exceeds the kilometer level during occultation for a vertical TEC level of more than 160 TEC units. Corresponding errors in the GPS dual-frequency range estimation and TEC estimation are found to exceed the meter and 10 TEC units leve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62.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single pixel-based and function-based computerized ionospheric tomography (CIT) model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omography model – COMBI, which combines these two models. COMBI model is able to reconstruct the three 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with fewer parameters, and easy to compute, as well as very convenient to use. Through experiments with simulated data and measured data,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new COMBI model not only can better describe refine structure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but also is superior to these two pixel-based and function-based CIT models i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963.
    
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RLRE)可以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是未来航天运载器的发展方向之一.RLRE的复杂性、部件寿命模型的差异等不确定因素使得它的可用度评估工作十分困难.在现有的航天飞机使用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数字仿真方法,以航天飞机主发动机(SSME)高压液氢涡轮泵(HPFTP)为例对其可用度进行了分析.该方法不涉及部件的寿命分布模型,但考虑了前期维修对后期故障的影响,可以合理地模拟系统的故障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在基本维修的情况下,HPFTP存在最佳的预防维修周期,其平均最佳合理预防维修周期为6 340 s,为满足航天飞机的任务需求,理论上预防维修前可重复使用12次,对应的平均最佳可用度为0.285.较低的可用度反映了HPFTP工作过程的特殊性.本文方法可以为航空航天推进系统可重复使用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4.
对基于FPGA+DSP架构的图像压缩系统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其系统结构、原理及实现。根据实际需求,采用FPGA+DSP的系统架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的图像实时压缩装置,并对系统硬件电路、软件、结构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飞行试验环境条件下多路视频的采集、压缩、传输、按时序切换等功能,具有处理延时小、功耗低、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并通过了高低温、振动冲击、电磁兼容等多项环境试验考核,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5.
液体离心喷嘴喷雾场动态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喷嘴的动态特性,建立了喷嘴动态特性试验系统。采用高速动态图象测量设备,以水为模拟介质,对离心喷嘴喷雾场轴向速度、离心液膜破碎距离及表面波波长等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脉动工况下,喷嘴压降及几何特性系数的变化对喷雾场轴向速度及离心液膜相关参数影响较大;所设计建造的试验系统及采用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方法可满足喷嘴动态特性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66.
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的自适应阈值检测算法用于监测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的稳态过程,该算法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的检测算法阈值由不同试车台次的稳态参数测量值的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值、标准偏差和带宽系数计算,第二阶段的检测算法阈值由稳态过程的参数均值的自回归模型的估计值、标准偏差和带宽系数计算。用某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地面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可靠地监测发动机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967.
采用一维分布参数模型描述发动机的管路系统,将发动机各部件和管路的线性化模型表示为联系输入输出参数的传输矩阵形式。根据发动机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将发动机系统划分为若干模块,用矩阵变换的方法求得发动机各模块的传输矩阵,构成发动机系统方程组。   相似文献   
968.
深冷涡喷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国外近年来提出的KLIN循环发动机(深冷涡喷发动机DCTJ+火箭发动机LRE)的可实现性进行分析验证,估算了深冷涡喷/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的特性,结合国外文献的研究,认为KLIN循环发动机有效载荷系数高、循环效率高、发展风险小、技术上可近期实现,极具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9.
航天器推进系统发动机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一维流体瞬变理论为基础,采用特征线有限差分格式,编制航天器推进系统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动态过程的通用仿真软件,并对某多台发动机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系统瞬变特性和水击现象,所开发的软件可方便进行其它推进系统的分析,为发动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70.
The relatively weak uptake of spatial error handling capabilities bycommercial GIS companies and users can in part be attributed to therelatively low availability and high costs of spatial data quality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well establish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echnique of induction, this paper charts the development of anautomated quality capture tool. By learning from example, the tool makesvery efficient use of scarce spatial data quality information, sohelping to minimise the cost and maximise availability of data quality.The example application of the tool to a telecommunications legacy datacapture project indicates the practicality and potential value of the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