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0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404篇
航空   1995篇
航天技术   284篇
综合类   224篇
航天   5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评估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家芸  张津  朱一锟 《航空学报》1992,13(10):517-526
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快速的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评估方法和软件,其主要特点是根据飞机飞行任务要求,同时对飞机/发动机系统的主要设计变量(如飞机起飞推重比、翼载、机翼几何参数和发动机循环参数等)进行有约束多目标优选,求得最佳方案。优选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由飞机战术技术要求和飞行任务确定。 应用此评估系统,曾对某型歼击机进行改型方案论证。计算结果表明:优选后的飞机性能有明显改善;飞行任务要求不同,最佳方案飞机的推重比、翼载、机翼外形和发动机循环参数也不同。使用本系统方便和快速,每计算一个方案在IBM4341计算机上,所需CPU时间在1min以内。本评估系统适用于战斗飞机/发动机的设计和改型,经扩充后也可推广到民用飞机/发动机的方案论证工作。  相似文献   
982.
跨声速翼型绕流的Euler/边界层方程干扰数值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Euler方程和可压缩湍流边界层积分方程研究绕跨声速翼型的有粘与无粘强干扰流动。应用有限差分法在贴体的网格上求解时间相关的Euler方程,以剪功积分方法求解翼面贴附和分离湍流边界层流动,并引入一个松弛方程描述剪应力对上游湍流历程的延迟响应。有粘/无粘干扰采用表面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对翼面存在强干扰流动情况,获得了与实验值基本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3.
在激波区使用自适应壁对跨声速翼型上的激波/边界层干扰进行控制,可改变机翼的气动性能。这种被动控制可通过在翼型的激波区开一凹腔,其上覆盖一弹性橡胶膜柔壁来实现。本文给出用N-S方程数值模拟这一自适应控制翼型的跨声速粘性绕流,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本特殊情况(物面边界局部地区在求解过程中有变化)的处理办法。并探讨了自适应柔壁对当代跨声速翼型绕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4.
大后掠翼大迎角定常与非定常俯仰气动特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忻鼎定  余光志  袁礼 《航空学报》1997,18(2):129-134
 对装有“前端襟翼”和“前缘襟翼”的74°后掠三角翼, 在迎角0°~ 90°范围的定常和非定常 (俯仰振动, f = 0. 4, 0. 8, 1. 2Hz) 的空气动力特性以及襟翼的控制作用作了实验研究。定常流的实 验结果与解N 2S 方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非定常俯仰振动使气动特性的变化出现迟滞现象, 但 仍能保持襟翼对定常流控制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装襟翼的三角翼的部分校测结果与文献中相应数 据一致, 表明实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985.
利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了石墨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Gr/ZL101A),研究了不同的纤维分布状态(SiC颗粒混杂纤维与未混杂的纤维)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颗粒混杂不仅改善了纤维分布均匀性,而且弯曲性能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86.
锥形干扰中的起始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立和后掠的尖缘舵、半锥及后掠压缩角等四类激波发生器引起的激波/边界层锥形干扰的起始分离现象和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自由流马赫数为:M∞=1.79,2.04和2.50,相应的雷诺数几乎保持不变:Re≈2.4×107。研究结果表明,这类锥形干扰诱导的三维分离流动是从二次流发展形成的。分离形成之前,这类二次流中亦存在“禁区”现象,但它和分离流的“禁区”现象在性质上和变化规律上是不同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判断锥形干扰起始分离的“拐折准则”。据此准则并结合锥形干扰的分离相关特性,本文给出了四类激波发生器在不同马赫数下的分离边界。  相似文献   
987.
适用于激波/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线性涡粘性湍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择了两个激波 /边界层相互作用诱导分离的跨声速问题 (轴对称圆弧突起和二维管道突起 ) ,采用五个有代表性的湍流模式 (BL模式 ,JL k-ε模式 ,k-ω模式 ,SST模式和双尺度模式 ) ,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对有关的湍流模式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88.
By extrapolating to O/H = N/H = 0 the empirical correlations Y–O/H and Y–N/H defined by a relatively large sample of 45 Blue Compact Dwarfs (BCDs), we have obtained a primordial 4Helium mass fraction Y p=0.2443±0.0015 with dY/dZ=2.4±1.0. This result is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e average Y p=0.2452±0.0015 determined in the two most metal-deficient BCDs known, I Zw 18 (Z /50) and SBS 0335–052 (Z /41), where the correction for He production is smallest. The quoted error (1) of 1% is statistical and does not include systematic effects. We examine various systematic effects including collisional excitation of hydrogen lines, ionization structure and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effects, and underlying stellar Hei absorption, and conclude that combining all systematic effects, our Y p may be underestimated by 2–4%. Taken at face value, our Y p implies a baryon-to-photon number ratio =(4.7+1.0 –0.8)×10–10 and a baryon mass fraction b h 2 100=0.017±0.005 (2), consistent with the values obtained from deuterium and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measurements. Correcting Y p upward by 2–4% would make the agreement even better.  相似文献   
989.
Resol型酚醛树脂热解特征的TG-MS 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成了一种低醛 /酚摩尔比 (1.3∶1)的Resol型酚醛预聚物。利用TG -MS详细研究了热交联固化后树脂的热分解特征。低于 35 0℃时 ,主要表现为分子内醚键断裂和脱端羟甲基 ,并逸出H2 O、CO2 和CH3 OH等产物及它们的碎片。在 35 0℃~ 75 0℃范围内 ,大分子主链在不同位置发生主链断裂而形成一甲基苯酚、二甲基苯酚和三甲基苯酚等产物及它们的碎片。说明了大分子主链热稳定性的提高是减少和防止Resol型酚醛树脂前驱体C/C复合材料缺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0.
Based on the study of strain distribution in short-fiber/whisker reinforced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a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λ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root-mean-square strain of reinforcers to the macro-linear strain along the same direction. Quantitative relation between λ and micro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composite is obtained. As an example of applying and verifying λ, the stress-strain curve of [AlBO]w/Al composite under tensile loading is predicted and favorably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s. By using λ, the stiffness modulus of the composite with arbitrary reinforcer orientation under any loading condition is predicted from the microstructure parameters of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